聚勢聚力 善謀善成奮力實現農業農村工作新突破

□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

春種秋收,天道酬勤。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一年,是「噸半糧」創建首戰告捷的一年,也是新冠疫情全面影響社會經濟的一年。各種矛盾疊加,挑戰與機遇並存,做好今年後期與明年「三農」工作意義重大。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圍繞在全省考核中「保三奔二爭一」年度目標,聚焦扛牢「糧食安全、食品名市、城鄉融合」三面旗,堅持目標不變、標準不降,守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不發生重大動植物疫情、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等底線任務,以超常規舉措應對超預期因素,誓爭一流、唯旗是奪,以「八個新突破」帶動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走在前、開新局。

在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嚴格落實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以系統集成改革破解糧食增產瓶頸,全力推進「噸半糧」創建。一要在「噸半糧」核心區建設上見到實效。壓實書記抓糧、黨政同責,抓好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指揮田」,一級抓給一級看、一級帶着一級干,切實把「指揮田」抓成「責任田」。推進8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每個縣打造5-10萬畝「噸半糧」核心區,完善核心區溝、渠、路、林、井、橋、涵、閘、電等配套設施,健全管護機制,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二要推動「六大工程」「六統一」技術集成全面落地。實施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現代種業提升、增產技術模式集成推廣、現代農機裝備提升、科技服務網絡提升等「六大工程」,核心區全面落實供種、深耕、播種、配方施肥、病蟲草害防治、管理模式「六統一」技術。對接高校、科研院所,集成推廣糧食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三要確保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服務保障到位。落實「一個工程、一個專家技術團隊、一個行政服務團隊」。發揮工作督導組、技術指導組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作用,為「噸半糧」創建提供技術支撐。四要充分發揮多元主體作用。實施「三百」提升工程(100家農民合作社、100家家庭農場、100家社會化服務組織),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種糧主體。落實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惠民補貼政策,按時發放到種糧農戶手中。開展「糧王大賽」活動,讓種糧既有收益、又有榮譽。五要推進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推進土地經營向適度規模化集中,發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解決「地」怎麼種的問題;推進種植主體向新型規模經營主體集中,培育新型規模種糧主體,解決「地」誰來種的問題;推進生產服務向社會化組織集中,構建覆蓋產前、產中、產後的「噸半糧」服務體系,解決「地」怎麼種好的問題。六要堅持「四區聯創」。同步創建大面積「噸半糧」高產示範區、節糧減損示範區、節水灌溉示範區、綠色生態示範區,爭取全省「噸半糧」現場會在我市召開。七要全力組織好秋糧生產。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巡迴指導,狠抓追肥、除草、防病治蟲等田間管理措施落實,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

在推動大豆產業轉型升級上實現新突破。圍繞做強大豆產業,傾力打造國家級大豆產業振興示範區。一要加強生產技術指導和管理。技術人員盯在一線、跟上服務,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確保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增收一季大豆」目標。二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帶狀複合種植模式。加強與大豆產業體系創新專家團隊溝通,開展新型專用機具研發、種植技術攻關。鼓勵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對比試驗,篩選一批適應不同生態區的優質高產品種和技術模式。三要確保種植政策落實落地。對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50畝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300元/畝的標準給予支持,重點對種子、化肥、農藥、機具等物化投入及社會化服務環節進行補助。四要延長產業鏈條。支持禹王、穀神等企業建立從育種、種植,到「食藥油材」終端產品的大豆全產業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頭部企業,建設大豆全產業鏈創新產業園,打造大豆產業創新發展平台。

在創建中國「食品名市」上實現新突破。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搭建一區多園產業發展載體,形成食品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確保抓糧「增產又增收、強農更強市」。一要加快建設平台載體。推進「一區多園」「兩基地」「五平台」。「一區多園」:推進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建設,縣(市、區)規劃建設1處不少於1000畝的農產品(食品)加工產業園區。「兩基地」:「三品一標」生產基地,即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三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培育優質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200處以上。「七大食品產業基地」,即肉製品加工基地、糧油精深加工基地、功能食品生產基地、調味料生產基地、飲品飲料生產基地、預製食品生產加工配送基地、休閑食品生產基地。「五平台」:農業食品智慧供應鏈平台、農業食品檢驗檢測平台、農業食品研發共享平台、農業食品科技成果轉化平台、農業食品會展交易平台。二要持續推進食品加工產業鏈發展。梳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招商目標,培育引進百家食品強企名企。圍繞食品加工企業數量、營業收入等設定考核指標,納入市對縣年度考核內容。三要推進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根據農業農村部評價標準,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力爭列入2022年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單位名單。規模經營主體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覆蓋率達98%以上。四要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完善以「德州味」公用品牌為引領,縣級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企業產品品牌為支撐的「1+11+N」的品牌體系。舉行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推介會暨第二屆「德州味」展銷對接洽談會。五要抓好農業龍頭企業育引。每個縣(市、區)每年至少培育、引進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百企聯姻」工程,選擇100家農業龍頭企業,與百家名企強企、百家科研院所重點聯姻、對接合作,提升集群協作配套能力。六要大力發展預製菜產業。重點推進「五個一」,即編製一個規劃(《德州預製菜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一支預製菜產業發展基金、建設一所預製菜產業發展研究院、舉辦一次預製菜主題展會、培育一批預製菜龍頭企業,培育「德州味」高端預製食品品牌,塑成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中國北方預製食品產業發展高地。

在鄉村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重點是把握「四個方面」、緊扣「一個抓手」。「四個方面」:一是規劃編製,堅持縣域規劃建設一盤棋,明確村莊布局分類,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製。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建立一體化建設管護機制,促進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均等化。三是公共服務提升,推動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精神文明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四是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鼓勵農民開展庭院和村莊綠化美化,建設村莊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等。「一個抓手」就是「雙鎮百村」建設:全力推進中心鎮建設。加快制定規劃並組織實施,加快形成適應人口和產業集聚需求、完善高效的設施配套體系,打造宜居宜業、服務農民的鎮域小城市,提升產業承載力和吸引力。全力推進特色鎮建設。按照上級標準要求,打造行業「單項冠軍」,力爭有一批特色鎮列入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全力推進中心村建設。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休閑觀光等特色產業,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確保今年中心村建設有一個大起色。

在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一是抓好常態化保供。以能繁母豬、規模養豬場和產能調控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生產,引導德州驢、肉鵝、肉鴿等特色養殖。能繁母豬存欄保有量穩定在30.71萬頭,規模豬場保有量穩定在915個,規模化產出率穩定在88%以上。二是抓好制度化防控。開展無疫省建設「回頭看」活動,維持無疫省良好運行。全面推行養殖場「先打後補」,加強無害化處理各環節監管,確保省食安辦考核「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90%」目標實現。加強人畜共患病防控,科學開展疫病監測預警。三是保障畜產品安全。加強畜牧投入品監管、養殖和屠宰過程監管和畜禽檢疫監督,防止病死畜禽和不合格畜產品流入市場。四是理順畜牧獸醫體制。明確行政管理、檢疫監督、公益服務各自職責權限,儘快建立起上下貫通、左右銜接的管理體制機制。

在對上爭取和建好管好用好項目上實現新突破。聚焦主責主業,瞄準政策切入點,下大力氣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爭試點、爭位次,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一要加強對上爭取。堅持「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工作導向,增強對上爭取的主動性和政策敏銳性,積極謀劃、包裝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全方位、多渠道抓好資金、政策和項目爭取。二要加強項目建設實施。對近五年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進行梳理,幫助協調解決融資、用地等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高資金管理使用效益。加強對項目資金撥付、項目實施情況監督檢查,確保重大項目高效推進、資金使用規範。三要加強項目管護運行。堅持建管並重,積極探索長效管護機制,切實保障項目長久發揮效益。創新組建「群眾評議團」,對重點項目要徵求群眾意見建議,讓群眾參與到對項目的全過程監督和成效檢驗中來,真正讓群眾滿意,讓群眾受益。

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實現新突破。把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底線任務。一是抓好動態監測和及時幫扶。壓實村「兩委」、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等責任,重點監測農戶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家庭成員變化、幫扶政策落實以及返貧致貧風險變化等情況。二是抓好扶貧項目「回頭看」和幫扶政策落實專項督查行動。結合上半年開展的扶貧(銜接)項目和政策落實「回頭看」,聚焦突出問題,建立整改台賬,壓實整改責任,狠抓整改落實。三是抓好各類扶貧及銜接推進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和後期運營管護,責任落實到人,確保群眾持續受益。抓好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爭取走在全省前列。四是抓好「齊魯富民貸」工作。摸清底數、加大宣傳,堅持月監測、月分析、月調度,確保好事辦好。

在深化農村改革創新上實現新突破。推動各項改革在政策取向上協同配合、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實際成效上同向疊加。一是謀劃建設農村集成改革試驗區。在「噸半糧」創建、大豆產業振興示範區、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食品名市」建設等集成改革任務,申報建設國家農村集成改革試驗區。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揮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功能,引導各類農村產權進入平台交易。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五年倍增」計劃,確保2022年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90%,20萬元以上的達到35%,50萬元以上的達到15%。三是推進鄉村治理融合集成創新。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大力推廣運用積分制,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積分評價辦法,讓鄉村治理可量化、有抓手。四是破解鄉村振興用地瓶頸。全市集中收儲、運營已盤活閑置廢棄、零星閑散、符合土地增減掛鈎政策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統籌用於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五是深入推進涉農領域投融資改革。發揮市屬、縣屬國有企業作用,通過承擔重大涉農項目建設,有效規範項目後期管護和運行方面的問題。持續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穩步提升三大糧食作物投保率,保持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