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揮家》看楊倩被網暴:羅斯福夫人的忠告,從未過時

作者 | 雲開


昨天重看了《指揮家》,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短短兩個多小時,濃縮了愛情的遺憾、親情的無奈、友情的摯誠、社會的偏見、追求理想的艱辛、人世間的炎涼悲欣……

比起四年前第一次看,少了些憤憤不平、耿耿於懷,因為殘酷即真實,不完美才是人生。

也不再計較劇情鋪陳的小凌亂,因為瑕不掩瑜,它給予的啟迪和忠告已足夠有意義。


01> 燃燒過的生命終會不朽

大作家茨威格寫過一句很著名的話:

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女主布麗可 (電影開始時,名叫威莉),與貧窮的(養)父母生活在貧民窟,在一家劇場做雜工。

她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還有一個看起來像笑話的夢想:當一名指揮家

那是一百多年前,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即便當樂手都會處處被歧視,幾乎沒有正規樂團會聘用女性樂手,遑論當一名女指揮家,指揮一群傲慢的男性演奏家。

她沒有任何資源,沒有任何支持,除了一腔孤勇。

養父從垃圾堆撿回來一台鋼琴,她視如珍寶。上班在劇場偷偷觀察、學習,回家也不敢打擾家人、鄰居,矇著布悄悄練習。

為了跟着劇院樂團的演奏練習指揮,她躲在能聽到樂聲的男廁所練習;

為了看清指揮家的動作,違反劇院不允許工作人員在現場聽演出的規定,被劇院開除;

她不敢告訴(養)母丟了工作,無數次碰壁之後,才找到一份鋼琴師的工作;

她省吃儉用攢錢,除了交給母親的生活費,剩下存作學費想上音樂學校,好不容易找到一名指揮教師願意收她作學生,其實這個禽獸只是想跟她發生婚外情,並非真心想教她學業,只好退學;

她的養母不滿於她丟了工作、還妄想上音樂學院,砸毀了她心愛的鋼琴,拿走了她存下的所有錢,將她趕出了家門;

......

生活如此艱難,可她懷揣一股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勁兒,在世俗的荊棘中走得頭破血流。

她不怕被拒絕,即使拜師被騙過一次,仍然敢於遠赴歐洲,找到著名指揮家卡爾·穆克,說服他收下自己,進入了音樂學院。

她抓住一切機會向前輩學習,執著堅毅、不卑不亢,即使住在骯髒的地下室,即使靠領救濟餐活下來。

找到了使命的人生,內心有着堅韌的秩序,倔強 「燃燒生命去努力」。

她勇敢自信的樣子,又酷又颯。

布麗可一生致力於音樂事業,成功創辦了紐約女子樂團,擔任多個著名樂團的客座指揮。

儘管電影的結尾殘酷地告訴我們,社會的偏見並未因為布麗可的努力而消失,她始終無法擔任樂團常駐首席指揮。

可這又怎樣呢?

布麗可在她的時代、她的人生,做到了最好。

她忠於自己,沒有辜負理想,活出了生命的華彩。

她的生命之光穿越長長的時間,直到今天依然鼓舞着我們,依然令我們心懷敬意。


02> 每個人都有苦衷


劉亮程在《寒風吹徹》中寫道: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這世間,繁華富貴有其辛酸,平凡低微有其順意,各人有各人的明媚,各人有各人的隱晦。

布麗可的養母搶走她的積蓄、毀掉她的鋼琴、將她趕出家門,陪伴她的,僅剩一隻小皮箱,還有一根在樓道中撿到的小小琴骨。

羅賓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布麗可。

布麗可輕撫那支散落倖存的琴骨,告訴羅賓:

「那架鋼琴總能撫慰我。」

「沒有它,我應該早就瘋了。」

羅賓回答道:「人人都有要發瘋的時候。」

布麗可不可置信:「你也有?」

羅賓笑笑:「意外吧。」

接着又告訴她:「不要太絕望,抖落身上的灰塵,重新再來。

布麗可不以為然,她說:「你們男人懂什麼除塵。」

羅賓溫和一笑道:「比你懂,荷蘭小丫頭。」

布麗可只當羅賓好心安慰她,在她看來,羅賓身份體面,經營着自己的樂團,不該有煩惱,更不會有崩潰瘋掉的事情。

其實,我們最後才知道,羅賓是個女生。

身為女性想要搞事業,在那樣的社會裡寸步難行,她一定經歷過許多打擊和屈辱,不得已選擇女扮男裝,以一個男人的身份立足。

她每天穿着束甲(對外宣稱腰受過傷),常年鎖着自己的卧室,獨自一人孤獨生活,深藏着作為女性的委屈與艱辛。

有句話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在不為人知的深夜,掏出來用淚水沖洗,第二天,仍然要精神抖擻地繼續生活。

著名指揮家穆克是布麗可人生的第二個貴人。

布麗可跟着穆克學習之後,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要演出。

那時,她一邊為報紙大幅版面批判她不會成功而惴惴不安;一邊因為弗蘭克結婚的消息備受打擊,一蹶不振。幾乎無法準備她的指揮首秀。

穆克來到她的住處開導她。

布麗可不為所動:「說起來容易,你是個英雄。」

她的心中,導師穆克功成名就、天之驕子,是站在金字塔上的人。

穆克沉吟道:「我當年在美國的最後一場演出,是被警察帶下舞台的,在現場觀眾震天響的噓聲中退場的。」

他是德國人,拒絕演奏美國國歌,還被關在監獄裏長達18個月。

如此狼狽的經歷,是布麗可從未曾想到的。

她振作起來了,也許她懂了,所謂的體面洒脫、平靜坦然,並非不曾行走於暗夜,不過是他們堅毅地穿過陰霾,終於站在了陽光之下。

作家白落梅說: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想起之前的萬達女總經理,家庭和睦、孩子乖巧,年僅四十歲出頭,就已身居高位,在外人眼中,她是人中龍鳳、體面幸福。

她卻在自己苦心經營的樓盤自殺了,她的壓力太大,不幸鑽了牛角尖。可這事發生之前,誰知道她的光鮮之下,藏着多少辛酸苦衷,藏着多少風雨難捱。

張愛玲說的:

笑,全世界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成年人的委屈,都是不能分享給別人的。」

布麗可是幸運的,她遇到了羅賓和穆克。

他們把自己人生中的委屈和狼狽剖開給她看,讓她懂得,這世間所遇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笑臉和成功背後,不知經歷過怎樣的風雨兜頭、千瘡百孔。

沒有誰比誰更容易,也沒有誰比誰更艱辛,希望和失望交錯、悲傷與欣喜交集,這便是人的一生。


03> 閑話總有人說的


劇中有一忠告很有力量。

羅斯福總統夫人會見布麗可,表達了對紐約女子樂團的支持之後,對她說:

布麗可小姐,我想給你一點建議,遵從內心的選擇而不是聽那些閑話,因為閑話總會有人說。

想起奧運冠軍楊倩,前些天在微博發了幾張漂漂亮亮的聚會照、自拍照,就有各種亂七八糟的評論,說她「不務正業」,預言她「會在巴黎奧運會上出局」……

人性太複雜。

這個世界,多的是壞人、閑人、蠢人、不幸的人,他們嫉妒詆毀、無所事事、人云亦云、指指點點。

自己都沒活明白,卻對別人說三道四,以平衡自己庸碌齷齪的內心。

為這些閑話,擾亂內心,打亂節奏,殊為不值。

聰明如楊倩,刪掉微博,自己該幹嘛幹嘛。

劇中布麗可面對的,更是惡意滿滿。

世俗的眼光、言語的中傷、湯姆森太太們的譏諷,已是家常便飯。

布麗可從不退縮。

當面譏諷,則勇敢懟回,背後嚼舌,則關我啥事。

指揮首秀開始前,報紙公開說著她的閑話、等着看她的笑話。

對她來說,向前一步是人生,退後一步是黃昏。

她守住初心,堅定地做了自己的選擇題,沒有成為別人隨意評價的判斷題。

紛亂複雜的世界裏,必須修鍊出一種能力:聽從內心的召喚,屏蔽他人的噪聲,活成自己的標準。

說來容易,做來太難了。

柳岩給《夢華錄》角色孫三娘寫過一封信:

別人總會捕風捉影、隨意評判,或對我們釋放善意的同情,而我們無需憐惜,對別人的議論絕不低頭。

她們三個弱女子,不畏人言,不妄自菲薄,努力打拚,自立自強。無數人為之感動不已,因為她們活出了人們內心企而難及的樣子。

十幾年前,電子企業都在想盡辦法使設計更複雜的時候,喬布斯卻追求設計極簡,堅持只留一個按鈕、開發觸屏鍵盤,要產品「從簡單到完美」。

主流認知看來,這是那樣的可笑,Iphone推出的早期,被人譏諷「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機」。

多年過去,嘲諷者已默默退場,而他的堅持成就了一款偉大的產品,引領業界至今。

喬布斯曾說: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里,你們的時間有限。不要生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里,被條條框框,束縛牽絆。不要讓他人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了你內心的呼喊。

獲得認同是人類的天然情感需求。不過,我們也許不用太着急,穿過閑言碎語,終會有懂得的人,終會有鮮花掌聲。

林語堂說:

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別人,有時給人家笑笑。

重要的事情上,對待閑話,想想喬布斯說的「過濾噪音」,人生的路就能走得更堅定;一般的小事上,對待閑話,想想林語堂說的「彼此笑笑」,面對世界就能更豁達。

知乎有句話說,兩種事我們應該盡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人生,二是靠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對人對事,保持一些謙遜和慈悲,少說閑話;保持一些獨立和靜氣,少聽閑話。


穆克曾告訴布麗可:「人生就是一場遊戲,你只需要學會怎麼玩。」

寒來暑往,春滿華枝也好,落葉秋風也罷,或許只是大樹的一場風景遊戲。

百川向海,有淺吟低唱,有波濤洶湧,或許只是水流的一場地貌遊戲。

人生這場遊戲的劇本該怎麼書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