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王」何鴻燊一生未賭,07年他公開稱:他只賭一國兩制一定成功

  • 前言

何鴻燊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身上有太多的標籤:「澳門賭王」、「香港富豪」、「商業大亨」等等。其中,最有價值也最有分量的稱號,是「愛國資本家」。

何鴻燊一生心繫祖國事業、關注港澳發展,積極與內地合作交流,推動港澳與大陸緊密聯繫,為港澳地區和內陸合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何鴻燊雖被稱為「賭王」,但他從不賭錢,而是對國家與民族「賭」下重注。早在香港回歸前,他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親口說:他『賭』香港贏,賭『一國兩制』一定成功!


  • 【馬首回家】

賭王何鴻燊出生在於香港,由於優渥的家族條件,所以何鴻燊自小接受的也是最好的教育。1962年,何鴻燊經營了第一個賭場——「新花園」賭場,從此開啟了他的賭王之路。

何鴻燊不僅具有很好的生意頭腦,政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

1988年,何鴻燊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致力於澳門建設,對澳門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此時何鴻燊已經功成名就,既不缺錢也不缺權,按理說他後半輩子只需要花錢就行,但是何鴻燊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中國人,在愛國這條路上,他從未停下腳步。

200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準備公開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國家文物局曾試圖阻止蘇富比拍賣馬首,表示這是中國被掠奪的文物,不贊同拍賣。對此,蘇富比拍賣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理解,但還是要遵循規則。

顯然,阻止拍賣沒有成功。

馬首銅像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時被搶走的,當年侵略者們闖入圓明園之後,將裏面的文物洗劫一空,「萬園之園」圓明園也付之一炬,這件事成了中國人永遠難以忘記的恥辱。

那些象徵著中國歷史的文物們漂泊在外,也牽動着萬千國人的心。

關鍵時刻,何鴻燊站了出來。為了不讓文物再次流失,他豪擲6910萬港幣將馬首銅像拍了回去,才讓馬首銅像成功留在中國。

為了加深港澳同胞對祖國的感情,何鴻燊將馬首銅像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他說這樣可以提高更多的人保護文物的意識,讓大家參與到文物保護的工作中,同時還能宣揚愛國民族意識,這才是他最想看到的。

而此舉,無疑為港澳同胞了解祖國文化、弘揚愛國精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9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這樣一個值得慶賀的年歲中,何鴻燊決定將馬首銅像贈予國家文物局,以此作為獻禮恭賀祖國。

何鴻燊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不僅展現了他令人敬佩的愛國之情,也為千萬港澳同胞們做出了一個優秀的表率,反映了港澳大陸一家親的根脈親緣。


  • 【何鴻燊:我賭「一國兩制一定會贏」】

何鴻燊愛國不僅是從經濟方面,他也用自己的行動和言論證明了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

何鴻燊是發自內心地愛祖國,以祖國為驕傲,他一生兒女眾多,但是他從未忽略對這幾個孩子的愛國教育。

何鴻燊的愛女何超鳳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說,自己從小就是在父親的影響下長大的,父親時常教導他們幾個要勤力要愛國,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父親的熏陶下,何超鳳也熱衷於公益,多次參加和兒童婦女服務有關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

2008年,何鴻燊的另一個女兒何超瓊也公開表示,自己將踐行父親的座右銘,盡自己的一份力,建設和諧社會。2019年馬首銅像被正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時,何鴻燊的兒子何猷君也曾在社交平台上公開稱:「不管多久,都要回家。」

從何鴻燊兒女們的言行舉止中就能看出何鴻燊的教育,何鴻燊的愛國從來都不是只在嘴邊說說,而是付諸行動,付出努力,讓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而何鴻燊對中央政府的信心,還和我們的鄧小平同志有關。

香港回歸之前,何鴻燊曾到北京參加國慶活動,當時何鴻燊已經享譽世界,但畢竟還是商人,所以並沒有抱期望能和國家領導人說上話。

當時閱完兵的鄧小平同志去見了何鴻燊等一眾代表們,當鄧公看到何鴻燊時,忽然笑呵呵地對他說:「何先生,恭喜發財!要繼續努力啊!」

何鴻燊受寵若驚,他沒想到鄧小平同志會專門和他說這樣一句話,有這樣親切的領導人,中國怎麼不會強大呢?何鴻燊感動之餘,向鄧公立正致意,並表示自己一定做到。

鄧公的一句話,讓何鴻燊對祖國產生了強烈的信心。

1982年,鄧小平同志曾提出「一國兩制」的治國方針,何鴻燊在聽過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後,就再也沒有懷疑過這個政策的可行性,而是堅定了該政策一定會成功的信念。

2007年,面對《環球時報》的採訪,從不賭錢的何鴻燊在媒體前公開「下注」,他告訴全世界,他賭「一國兩制」一定會成功,並向全世界表示了自己堅定地站在祖國這邊的決心。

採訪中,何鴻燊還將自己與鄧小平同志的那段往事告訴記者,並表示自己從那時起,便相信在祖國的帶領下,將來港澳地區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


  • 【愛國收藏家何鴻燊】

何鴻燊除了是一個企業家,還是一名忠實的文物收藏家,他這一生收藏的文物,有相當一部分都捐贈給了國家。此外,他還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贈了600萬港幣,支持祖國搶救流失國外的文物。

除了2007年拍下的馬首銅像,2003年,何鴻燊也曾將十二生肖銅像中的豬首銅像從一位美國收藏家的手裡買了回來,並無償捐給了保利藝術博物館

到1987年,何鴻燊已經為祖國捐獻了147件文物。

2007年,何鴻燊向祖國捐獻了包括《毛澤東會見希斯》在內的三幅油畫,以及《毛澤東》《鄧小平》這兩件青銅雕塑。

何鴻燊的這一舉動,無疑在向世界宣告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香港回歸祖國的激動之情。

另外,何鴻燊由內而外的愛國之情,在《澳門賭王:何鴻燊全傳》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提到,港澳華人也會給外國人起外號,比如「鬼仔」、「老西」等,因為何鴻燊的樣貌比較像西方人,所以經常會有人用這些外號稱呼他。

何鴻燊並不在意別人給他起外號,他在意的是這個稱呼的含義。何鴻燊是一個混血兒,身上有多個民族的血統,他自己也在2010年的採訪中承認混血兒的身份,但是他認為自己七成以上都是中國人,因為他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祖籍廣東,所以是個典型的廣東人。

何鴻燊曾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別人這樣稱呼自己,因為他在香港出生長大,平時說的也是中國話,他是一個堂堂正正地中國人,叫他「老西」並不合適。

從何鴻燊對這件事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深切的愛國之情,以及對其國人身份的不容置疑。

愛國收藏家何鴻燊不僅會給祖國捐獻文物,還時常關注內地的建設。

何鴻燊經常教導兒女要善良,要盡自己的所能回報社會,幫助別人,他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們做榜樣,關注內地的文化教育、扶貧賑災等項目,還為建設「人民大會堂」慷慨解囊。

為了發展國家的航空航天事業,何鴻燊自掏腰包成立了一個「何鴻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訓基金會」,為祖國培養和輸出優秀的航天人才,支持祖國的航天事業。


  • 【何鴻燊:我很中意「愛國資本家」這個稱呼】

何鴻燊並不會迴避自己資本家的身份,反而很樂意別人叫他「愛國資本家」,這個稱呼也在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口中得到了詮釋。

田飛龍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愛國企業家」是我國的一種習慣稱呼,並不是官方稱呼,也不是發證書或申請就能得到的,完全是因為何鴻燊自己的愛國行為才有了這個稱呼。

田飛龍還告訴記者,這是一個評價很高的稱呼,因為愛國在我國價值觀中的地位十分凸顯,無論在任何時候,愛國都是一個核心元素。

何鴻燊為愛國付出了行動與努力,將形象的愛國心具化城具體的行為,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所以祖國才會用「愛國企業家」作為他一生的政治評價。

人們都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的確十分有道理,只要能像何鴻燊這位愛國企業家一樣合理使用資金,一樣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何鴻燊無償為祖國捐獻文物,對國家一片忠誠,國家自然也會支持他的事業。在一國兩制的進程中,何鴻燊所做的貢獻、其個人的品行及能力體現了他愛國愛港愛澳的忠誠與價值。

2001年,何鴻燊得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二話不說,直接為祖國捐獻資金建設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樣的行動力值得人們為他豎起大拇指。

2008年5月,已經86歲的何鴻燊依舊精神抖擻地參加了奧運火炬的傳遞。

何鴻燊雖然是「賭王」,但是他本人對於博彩一類的活動並不感興趣,反而比較喜歡體育運動,他認為吃什麼補品都不重要,最要緊的是需要運動,讓自己的身體保持活力,所以即便是到了晚年,何鴻燊也依舊每天堅持游泳、打網球,打網球也要打到大汗淋漓才會停下來。

熱衷於體育運動的何鴻燊在得知自己可以擔任火炬手時,自然喜不自勝。當時北京聖火火炬經過澳門的時候,何鴻燊是第二位火炬手,他從上一位火炬手的手中接過火炬之後,便昂首挺胸地舉着火炬奔向前方。

工作人員考慮到何鴻燊年事已高,所以給他安排的距離比較短,人們看到年邁的何鴻燊舉着聖火緩慢而又堅定地跑在街道上和大家打招呼時,無數隨行人員都被他這赤誠的愛國精神感動的熱淚盈眶,何鴻燊也再一次用行動加深了港澳同胞們對祖國的感情。

結束之後,何鴻燊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嫌」自己跑的距離太短,雖然他也知道工作人員是為了照顧他,才給他分配了這段距離,但是就他個人而言,還是希望能多跑一段的。

2020年5月26日,何鴻燊逝世,享年98歲,「愛國」貫穿着何鴻燊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人生書寫了一篇華章,他見證了港澳地區的發展,也多次為港澳地區的發展建言獻策,為保證港澳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人自當緬懷。


  • 【結語】

何鴻燊一生赫赫有,他為人剛毅,曾有人向他打聽成功的秘訣,何鴻燊說自己沒有什麼秘訣,只要勤奮、堅持、有好幫手、待人忠誠,那麼自然就會達到自己的目標。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別人比你優秀,還比你勤奮,何鴻燊即便是做到了家財萬貫,也從未鬆懈,依舊堅持讀書學習,他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是實力為主,運氣為輔,才成就了這不平凡的一生。

何鴻燊用自身為我們提供了成功與愛國的模範,我輩當以何鴻燊先生的愛國與努力為標杆,以正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