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懷舊, 不青春」! 國產小成本青春電影的突圍與思考

近年來,國產青春愛情電影以「小成本,高回報率」的特點深受各類電影製片方的青睞。

從《致青春》到《匆匆那年》、《左耳》、《後來的我們》等青春劇的出現,票房一路飄紅,成為了電影中的「黑馬」,具有懷舊情調的青春愛情劇,在觀眾中引起了廣泛的認同和共鳴。

「無懷舊,不青春」

「懷舊」的中文解釋為鄉愁,源於古希臘語「返回家園」的意思。

現實生活中的快節奏,能夠允許人靜靜思考的時間已經不多,很多人都在空閑之餘「回頭看看」,懷念那個青春懵懂,毫無壓力的年代和生活,聽一聽那個年代獨有的旋律。

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是人們想要「懷舊」的主要原因。

面對人生路上很多未知的未來和當前的驚慌失措,很多人都可以通過追尋已逝的光陰來找到內心的安慰和歸屬感,這也是青春愛情電影能夠打動人的根本原因。

這一類型的青春愛情劇,時間都設定在2000年左右,比如開心麻花的經典喜劇作品《夏洛特煩惱》的上映,引起了大陸地區的懷舊風潮。

而這個時間段,70後,80後,90後都有一定的回憶和感悟,容易在年輕人中間形成一定規模的口碑傳播,利用觀眾想要「回頭看看」的心理來引發話題和感慨。

在《夏洛塔煩惱》中,編劇為觀眾們編織了一個大家都想要彌補的「夢」,用現實和理想的方式相結合,讓主角從夢中穿越回了學生時代,報復了曾經輕視他的老師,追回了自己的初戀,也重新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彌補了親情傷的遺憾。

電影中特有的氣氛渲染,90年代的經典流行曲目,已經自帶喜劇的各種「梗」,都成為了觀眾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能夠產生這樣好的連鎖反應的,還是因為劇情勾起了觀眾的「戀舊」情緒。

喚起集體記憶

「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當前這樣,人對於自身如此地困惑不解。」 ——舍勒

在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的觀點中,有一個名詞叫「集體無意識」。

關於這個名詞,百科上的解釋為:「指由遺傳保留的無數同類型經驗在心理最深層積澱的人類普遍性精神。」

集體無意識的兩個範疇分別是原型構建和情感認同,而很多的青春懷舊電影運用的都是觀眾內心的「情感認同」。

有一份調查顯示,在喜歡看青春劇的觀眾當中,有50%的人認為是劇中的「那一段記憶和青春」吸引住了他們。

在觀眾的成長階段中,對於青春都有一段難捨的回憶,而在當下壓抑的環境中,他們也需要找到一個傾訴口來達到宣洩的目的。

青春劇中的時代特點和人物經歷,很有可能讓觀眾將這段經歷引申到自己身上,去思考當年的那一段光陰和未完成的心愿。

比如,于謙主演的《老師·好》,在今年取得了3.5億的票房成績,超過了預期的10倍之多。

在電影中,那個年代的很多經典元素都喚起了觀眾的集體記憶。

印着「為人們服務」的搪瓷杯,女學生們穿的健美褲白球鞋,男孩子們跳的霹靂舞,懷舊的隨身聽和磁帶,老師們穿的白襯衣和「二八老驢」,多麼熟悉和富有朝氣的懷舊元素,再加上擰巴而叛逆的青春過往,一切都是那麼熟悉。

認同的危機和認同的焦慮感中,每一個時代的青年都在有着不同程度上的轉型。

年輕人想要找回原型中的「自我」,中年人想要找回「年輕時期的自我」,而這樣一種緣分和契機,可以通過電影專業那個的一種方式來達到訴求。

低成本,多元化的新媒體營銷策略

一般的國產青春劇,投入資金較少,在電影製作和演員方面比不上商業大片,然而在宣傳中,話題營銷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過程。

今年的青春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大陸地區上映,個個熱門社交平台上都被「哭戲」「青春」「感動」等字眼刷屏。

在中國的意識中,青春能引起人的懷舊情緒,得到心靈上的共鳴,所以,在對熱門話題的討論和轉發中,也促進了電影宣傳中的口碑發酵。

即使很多沒有看電影習慣的人,也會走進電影院,去窺探一下「到底有多煽情」,這樣的好奇心理也促成了電影的營銷。

同時,在青春劇的宣傳中,也少不了當紅影星的助陣,具體表現在當紅影視演員以及當紅歌手獻唱等環節。

《匆匆那年》中的倪妮,《後來的我們》中的周冬雨,以及《少年的你》中的易烊千璽,周冬雨,都是當前的人氣演員,同時也擔任這主演的角色,他們的粉絲在傳播的過程中也會促進電影的宣發。

而明星助唱也是宣傳的一種方式,《匆匆那年》中的王菲獻唱,《後來的我們》的劉若英獻唱,都可以喚起觀眾內心對於時代和記憶的思索。

在80後,90後的年少時期,這些歌手都是很多人的記憶和偶像,聽着熟悉的旋律,自然喚起人們對於記憶的追蹤,為電影的宣傳造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電影是一種新時代發展中特殊的藝術表達,能夠利用試聽兼備,生動立體的形象為觀眾呈現和營造一種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引導觀眾去思索對於青春,勵志,愛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

中國的青春愛情片的發展是曲折而漫長的,也經歷過從幼稚到成熟的發展過程,展現了當代青年獨特的青春記憶,是我國文藝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國產青春劇在呈現時代和愛情主題的前提下,更應該緊跟時代腳步,引領正向的,積極的主流價值觀,探索較為成熟化,系統化的情節定式,才能夠迎合當前觀眾日益挑剔的審美觀念,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