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陳冲、張瑜: 80年代三位女星的不同命運

01廬山上有家電影院,從1980年7月12日起,每天從早到晚就只放一部影片。這部電影,就是大名鼎鼎的《廬山戀》。在這部十年動蕩後的愛情電影里,洋氣的歸國女華僑周筠和廬山上的高幹子弟談起了戀愛,變着法子在戲裏換了四十多套從香港買回來的時髦衣服。一對俊俏的青年男女相遇相愛、遊山玩水,穿着「暴露」的泳裝,還獻出了銀幕初吻……就像鄧麗君歌里唱的那樣,「輕輕的一個吻,已經打動我的心」,女華僑在高幹子弟臉上的一個蜻蜓點水,融化了國人心中禁閉了十年的道德枷鎖:原來這就是愛啊,可以大大方方說出來。

▲ 《廬山戀》劇照影片一出,引起軒然大波,驚艷得很。於是女主角張瑜火了,而且是火得一塌糊塗。如果說趙本山在小品中那句「倪萍是我的夢中情人」,表達了90年代全體中國男性的心聲,那麼在80年代初,這句話的主角妥妥的就是張瑜。憑藉《廬山戀》,張瑜順理成章地拿下了1981年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當時的百花獎百分百遵從民意產生,大家得先填完選票,再一票一票寄到《大眾電影》雜誌社。張瑜當紅的那幾年,觀眾寄給她的信幾乎每天都能填滿一屋子。有次她戴着口罩偷偷去吃小籠包,結果剛一摘下就被人認了出來,四面八方的影迷瞬間聚攏,生生把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給堵死了,最後還是找的交警幫忙疏通。因為《廬山戀》的火爆,在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大陸女明星中,張瑜後來居上,一時間領先其他人半個身位。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彎道超車,成功搶佔C位。

▲ 張瑜在《廬山戀》中的「換裝秀」對此,比她出道早的劉曉慶內心肯定不服氣。就在張瑜得獎前一年,1980年,剛恢復的百花獎評選中,劉曉慶就已經有三部電影入圍,分別是《小花》《瞧這一家子》《婚禮》。結果三部電影的票數一個第二、一個第三,只有《瞧這一家子》幫她拿了個最佳女配角。據說劉曉慶得知自己不是最佳女主角後,惱羞成怒,「就像一個一點火就會着的裝滿了汽油的汽油桶」,直言最佳女演員獎也該是她的。

▲ 《瞧這一家子》中的劉曉慶第二年再戰,沒想到卻被半路殺出的張瑜截了胡。不過,除了相互較量之外,橫梗在她們倆面前的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陳冲。那個讓劉曉慶沒拿到最佳女演員的人,就是陳冲。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電影《小花》,女主角是18歲的陳冲,劉曉慶當女二。據說當時劉曉慶想演女一號,但導演覺得她年齡有些大了,最終找來了還在上海外國語學院念大一的陳冲。後來正因為《小花》,陳冲拿下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成為改革開放後大陸第一個影后。

▲ 《小花》中的陳冲(左)和劉曉慶(右)《小花》再往前推兩年,16歲的陳冲在沒什麼表演經驗的情況下,被導演謝晉選中出演電影《青春》的女主角,而當時給她做配的,正巧是剛剛20歲、已經有了4年演員經驗的張瑜。

▲ 《青春》中的張瑜(左)和陳冲(右)其實這三人當中,陳冲是唯一的60後,劉曉慶和張瑜分別生於1955年和1957年。但陳冲卻是成名最早的、看起來也更走運、更有天賦和前途的那位。無論如何,在大陸影視行業百廢待興的年代裏,她們三位年紀輕輕便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包攬了最初的影后稱號。如果按照劇情的正常走向,她們應該你爭我奪輪番上演好戲,在演藝道路上並駕齊驅。但事實卻是,她們很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場突然興起的潮流,以及她們在潮流中的選擇,最終改變了發展走向,塑造了各自此後迥然不同的人生。021977年,剛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科學家丁肇中訪華,邀請10位中國科學家參與他在德國的科研項目。1978年初,這批人中的6人啟程,由此拉開了改革開放後留學熱的序幕。當年5月23日,曾經的老留學生鄧小平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要只派幾十個。」教育部聞風而動,7月11日提出立即選拔3000人留學,即所謂的公派留學生。

▲ 1984年8月,鄧小平會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美籍物理學家丁肇中到了1979年,自費留學生出現;1981年,國務院明確自費與公費一視同仁,短時間內就有11000多人自費出國留學。隨後幾年裡,國家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留學政策越放越寬,於是被憋壞了的年輕人們也就越走越多。這股從80年代初興起的留學熱潮,顯然也蔓延到了影視圈。不誇張的說,一群本來可以成為影壇中流砥柱的女演員們——一個個都出去了。三位影后裏面,最早出國的是陳冲。早在1981年,她就萌生了這個念頭。彼時,成名這件事讓19歲的她產生了困惑。「你第二部電影,什麼都不懂,就最佳女主角了,這工作能做么?」名聲來得太快太容易,她越來越覺得這反而是個壓力。「對於那種輝煌,我從來沒有信任過。沒有付出就得到的東西肯定靠不住。所以,我做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選擇——去美國深造,過一種更加踏實的生活。」費了好一番審批程序,1981年8月26日,19歲的陳冲告別家鄉上海,乘上了前往美國紐約的飛機。

▲ 1981年8月26日,陳冲飛往美國。劍鳴 / 圖到了美國,那個年代中國留學生有過的打工經歷,她也全都經歷過:去做圖書館管理員,去給有錢人家帶小孩,去餐館做服務員……「我們餐館的經理老愛和客人說,她是大陸來的最紅的演員了。這個時候我就稍微有點無地自容,覺得有點有失國體,不過當時客人一直以為他是在說笑話,沒有人真的相信他說的。」在美國,沒人相信她是紅遍中國的女演員。而就連她自己,也切斷了和電影的聯繫。在紐約大學的第一年,課程表全部是生物學課程。直到有一天,加州一個大學教授給她打電話,說北嶺大學在辦一個中國電影節,裏面有她演的《海外赤子》和《小花》,想邀請她來講講。她應邀前往,到了加州,在環球影城和迪士尼轉了一圈,陳冲突然懷念起拍電影的日子。第二年,她從紐約搬到了洛杉磯,開始闖蕩好萊塢。堂堂中國影后,一開始只能演些無關痛癢的小角色,連句台詞都沒有。後來,好不容易在電影《大班》里當上了女主角,卻因為片子尺度過大惹怒了國人:百花獎影后,我們純真的「小花」,竟然在大洋彼岸當了「脫星」?類似的指責還不止這一樁,就連她穿紅色露肩、配超短白色熱褲的照片,都能在國內引發了巨大的批評聲。

▲ 清純「小花」和「性感」女孩總而言之,當時的國人受不了心目中的那朵「小花」,「墮落」成了資本主義下的時髦姑娘。但爭議總會在成功到來之時銷聲匿跡。1988年,靠着電影《末代皇帝》里飾演皇后婉容,她終於獲得了美國主流電影圈的注目。因為這部片子,她成為了第一個站在奧斯卡舞台上的中國人。

▲ 《末代皇帝》劇照後來的事業便順風順水起來。1994年,演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95年,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看到很多沒有價值的片子,於是自編自導了《天浴》,第一次當導演就拿到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如果回望陳冲的人生,你會發現,留學這件事情對她來說就像是一個坎,她跨過去了,隨後便是一片坦途,以至於最近熱播的《如懿傳》里,都還有她的精彩表演,不可不謂影壇常青樹。

▲ 《如懿傳》里的陳冲但緊跟其後出國的張瑜就沒這麼好運了。1985年,剛剛結婚的她同樣來到美國,起初是想要提高一下演員修養,於是去進修了電影製作。她在美國的5年,沒有太多的物質擔憂,卻是她最矛盾的5年。「可能走之前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離開了就離開了。而真正到了那樣的環境中,人們對你的擁簇沒有了。怎麼沒有人注意我了呢?我怎麼就這麼輕易放棄這一行,在這當起學生來了呢?」她也缺乏像陳冲那樣進軍好萊塢、從小角色演起的魄力。「其實當時也有機會去好萊塢,但是劇本我不喜歡,美國人對中國的描寫太片面,人一到外國榮譽感就特彆強。」5年之後熬到畢業,張瑜去台灣發展,演了幾年電視劇,沒有掀起太多水花。1993年,她回到大陸,面對的卻是更大的落寞。

▲ 張瑜在台灣演的《一代名妓李師師》早就不是《廬山戀》那時候的光景了。曾經和自己平分秋色的劉曉慶,趁着八十年代女明星紛紛出國的紅利,在國內開啟了霸屏模式,已經成為一姐級別的人物。而鞏俐等一批新演員們也開始崛起,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已然沒有了張瑜的位置。而一同出國的女明星們,比如陳冲和鄔君梅,也都在好萊塢拼到了機會,在海外站穩了腳跟。張瑜有點尷尬。當年紅透半邊天的女華僑風光不再,許多人對她後期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2005年的電影《任長霞》。如果讓張瑜再選擇一次,不知她當年還會不會出國?

▲ 電影版《任長霞》中張瑜的造型80年代陳冲和張瑜的出走,成全的是劉曉慶。當時有記者問她:你不會離開中國?她回答說,「我的根在中國,我有十億的觀眾,我幹嘛要出國?」果不其然,她的十億觀眾,看了她的《芙蓉鎮》,看了她的《火鳳凰》,還看了她在《武則天》里,從十幾歲的少女,演到七老八十的女皇。

▲ 《武則天》中,劉曉慶飾演不同年齡階段的武則天在戲外,她也下海經商,賣化妝品,進軍房地產。真正的時代弄潮兒,90年代洶湧的時代浪潮,她一個也沒落下。當陳冲、張瑜們追趕着80年代的留學潮紛紛出國的時候,駐守國內的劉曉慶,恰恰因此抓牢了中國社會野蠻生長的90年代。時代的紅利,都讓劉曉慶一個人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