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輝擔心女兒痛哭出聲:我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忍痛給ta自由

父親,在你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高大、帥氣、無所不能?

堅強、勇敢、無所不懼?

最近,敏儀媽媽在看成年版的「爸爸去哪兒」——《一路成年》,在這個節目中梁家輝一改往日銀幕中硬朗、搞笑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真實而接地氣的父親。

在孩子面前,父親總是強大得好似能扛起一座大山,而在孩子視線之外,父親也不過是一個年邁、會為孩子擔憂的普通人。

01我能做的,就是支持你

在我的印象中,梁家輝還停留在香港電影輝煌時期的那些電影中,作為一個實力演技派,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有搞笑,有硬朗,有高不可攀,也有一些小人物的喜怒哀樂,這些優秀的角色,偶爾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梁家輝永遠會像電影中那樣。

但在《一路成年》里,梁家輝忽然間褪去了電影中的光環,走下神壇變成了一位普通的父親。

在這個綜藝節目中,梁家輝帶着兩個女兒來到新疆,因為是在這裡的最後一天,所以節目組給大家安排了一些極限項目,兩姐妹抽中了高空鞦韆。

其實梁家輝一家都非常恐高,但兩個女兒還是鼓起勇氣想要參加。

-「雖然有些害怕,可我覺得,我不玩這個會覺得很遺憾,自己肯定會後悔的。」

這讓梁家輝非常擔心,他勸說女兒不要去,但兩個孩子出於意料地堅持,梁家輝經過一番思想掙扎,只好妥協,默默遵從女兒們的意願,無奈地說:

-「如果你們覺得沒問題的話。」

在兩個女兒的堅持面前,這位爸爸只能收起自己的擔心給女兒們檢查安全繩索,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兩個孩子。

在兩個女兒順利出發之後,獨自走回的梁家輝終於放下了在女兒面前的堅強,抱着在一旁的另一位父親痛哭。

父母總是會擔心孩子,就像孩子第一次出門時,父母腦海中會控制不住地閃過數不清的幻想,一時擔心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時擔心孩子遇到壞人。

可父母的愛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即便不捨得、不願意,到了最後卻還是會收起自己的擔心,為孩子打點好一切,然後看着孩子一點點獨自前行。

就像梁家輝曾經在採訪中說過的一句話一樣:

-「孩子可能走的不是我規劃的線,但是我會永遠在旁邊拉着她的手,你走你的線好了,你願意走哪條線你走哪條線,但是我肯定會在旁邊拉着你的手。」

02你敢對孩子放手嗎?

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家裡離學校非常近,走路大概就是10分鐘左右的路程,中間需要走過一條馬路。

那個時候爺爺每天早、中、晚都會來接我,牽着我的手過馬路。但有一天學校提前放學了,而爺爺忘記了這件事,一直沒有來接我,左等右等,周圍的孩子越來越少,我終於決定自己回家。

就像平時爺爺牽着我回家一樣,我跟着放學的大部隊往家走,然後混在過馬路的人群中,穿過平時只有爺爺牽着我才敢過的馬路。

回到家時,爺爺奶奶都驚呆了。但面對我獨自回家這件事,爺爺奶奶的反應卻截然相反。

奶奶儘管覺得我不聲不響就自己回家很危險,但還是誇我長大了,告訴我以後都可以自己回家;而爺爺卻覺得雖然我這次順利回家了,但年齡還小,還是需要接送的。

我的爺爺奶奶,其實也是每一位父母的縮影。我們牽着孩子,希望能夠保護他們,陪伴他們,可也知道自己不能一直保護孩子,希望他們能夠獨立起來,卻又捨不得放手。

為人父母之後,我也懂得了這種複雜的情感:

陪伴孩子的時候,就開始想怎麼跟孩子分離;

當真正分離的時刻來到的時候,卻還想再陪伴孩子一會,再多幫孩子一點。

龍應台的《目送》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03父母的愛,是陪伴也是分離

同樣的問題,梁家輝也有,但他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在兩個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梁家輝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於是不停地接戲、拍戲,那個時候大家叫他「梁十三」,不僅僅是因為他努力起來像拚命十三郎,更是因為他一年能拍13部戲。

這樣的日子,不是1年而是長達3、4年。每天梁家輝都要跑好幾個劇組,睡覺只能在車裡稍微眯一下眼睛。

但有次回家的時候,他卻發現兩個孩子有些怕他,甚至有些不認識他了。梁家輝這時才發現自己或許搞錯了什麼,於是他決定讓自己停下來,回家陪伴家人。

這個決定有多難?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太繁榮了,今天不拍戲,或許明天就會有頂替他的下一個「梁家輝」,而梁家輝一停就是兩年。

在這兩年時間裏面,他一部戲都沒有拍,一直陪在兩個孩子身邊,來填補之前自己造成的空白,甚至導致女兒們以為他是一個無業游民。

即便後來複工拍戲,只要他在香港,每天都會努力護駕,給兩個女兒按摩講故事,對於兩個女兒來說,陪伴是梁家輝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這樣的「女兒奴」梁家輝,曾經在《魯豫有約》中被問到過這樣一個問題:

-「作為當爸爸的,你的女兒找男朋友,你不問是你真的不擔心,還是你明白反正我也會知道?」

作為父母,很難不對子女的感情生活產生好奇,好奇孩子遇到的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不是會對孩子好,會不會是一個不好的人。

當父母的總是會想替孩子「把把關」。但梁家輝沒有,他想都不想就回答:「不問」。

因為梁家輝覺得如果自己問的話,會有點強迫性地將自己的想法加在女兒身上。他不願意給女兒造成任何壓力,希望她們能夠自由戀愛。

魯豫又問他:

-「如果這個男孩你真的不喜歡,你會跟女兒說嗎?」

梁家輝依舊不假思索:

-「不會,又不是我嫁給他,她覺得開心就好了。感情的事情太難講了,我應該相信我女兒的眼光。」

他對女兒感情生活的「不干涉」是因為他不愛女兒們嗎?

當然不是,比起對孩子事無巨細、方方面面都干涉的愛,像梁家輝一樣,能絲毫不干涉孩子的選擇,明顯更難。

恰恰是因為他很愛女兒們,才會希望女兒們可以擁有自己的人生,不希望自己的喜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女兒,讓女兒兩面為難,才會全然放棄,絲毫不插手。

我想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即使陪伴,也是分離。在孩子需要我們時,給他們最好的陪伴,在孩子長大後,給他們最好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