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裁決》再發特輯, 張家輝83秒帶你看懂陪審團制度

近日,由黎兆鈞、施柏林、劉永泰執導,張家輝、張翰、秦沛、鄭則仕、金燕玲、張兆輝等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催眠·裁決》放出「陪審團特輯」。這部83秒時長的製作特輯,以男主角張家輝的視角為觀眾科普了「陪審團制度」這一在香港司法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制度。

對於內地觀眾而言,「陪審團制度」並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事物。這部「陪審員特輯」雖然僅有83秒,卻是滿滿的知識點,有益於幫助觀眾理解《催眠·裁決》里的幕後主使為何會綁架心理學教授許立生(張家輝飾)的女兒茵茵,以此要挾他催眠其他陪審團成員,最終達到左右判決的目的。

知識點一:啟用陪審團的條件

在香港,只有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和死因裁判法庭使用陪審團審理案件。在高等法院,陪審團參與的案件主要是嚴重的刑事案件,如謀殺、搶劫、毒品等。相對於全香港刑事案件的總數,適用陪審團審理的案件雖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然而這一小部分案件卻是罪行最嚴重、刑罰最嚴厲的案件。

在《催眠·裁決》里,陪審團參與的是轟動社會的林氏家族凶殺案。鑒於這一刑事案件的嚴重性,以及影響惡劣性,使得林氏家族凶殺案啟用陪審團審理順理成章。

知識點二:陪審團成員構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只要是年齡在21至65周歲,精神健全、品格良好、有足夠知識及理解能力的香港居民,都有資格擔任陪審員。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法官、律師、醫生、記者編輯、神職人員及全日制學生等職業是被排除在外的。

相對而言,這些非法律人士更容易受到辯護雙方的引導而非根據法律作出裁決,這也給《催眠·裁決》里張家輝飾演的心理學教授許立生對其它陪審團成員實施催眠提供了可能性。

知識點三:陪審員人數與產生方式

一般而言,香港刑事審訊中陪審團的人數為7人,但如有需要,法官可以將其人數增加至9人,陪審團人員採用隨機抽籤的方式產生。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人員產生方式,目的便是最大程度上避免司法腐敗與外界干擾。

然而令人不寒而慄的是,即便是在這套看似完美無缺的制度下,《催眠·裁決》里的幕後黑手卻能第一時間獲取陪審團成員的信息:包括許立生擁有催眠的專業技能,以及其他幾位陪審團成員的弱點。幕後黑手究竟是誰,為何擁有如此通天的能量,這也是《催眠·裁決》的巨大懸念。

知識點四:陪審團的權利與義務

陪審團通過集體表決的方式做出最終裁決,且裁決結果只有達到5票以上的贊同或者反對才會生效(7人陪審團)。

而在做出裁決之前,陪審團成員是不得離開退庭商議室,以杜絕被利益相關人的干擾,這也客觀上為許立生增加了催眠難度。當然,陪審員也不用擔心冗長的裁決過程造成的誤工損失,因為他們在參與審訊期間都會獲發津貼。津貼按日計算,不足一日也作一日計算。

實際上,陪審團制度已成為香港司法制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有關於陪審團制度的爭議也從未停止過。最大的爭議聚焦點在於:陪審員作為沒有受過法律訓練的普通人,在聽取審訊時較法官更易受到控辯雙方的引導,從而可能作出與法律大相徑庭甚至相悖的判決,辯方可以合法地利用規則獲取對於被告人更有利的局面。這為《催眠·裁決》里幕後黑手試圖顛倒黑白、操縱判決創造了空間。這種裁決結果的不確定性,恰恰正是《催眠·裁決》故事發生的基礎所在。

如果說陪審團制度旨在擴大司法民主、監督司法活動,保障司法公正,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這樣的目的。但陪審團僅依據個人知識和民眾意識而非法律知識和司法經驗做出裁決,其公正性始終存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催眠·裁決》「陪審團特輯」里鄭則仕飾演角色所強調「我們要憑良心做出公正裁決」,看似正義崇高,但卻暗藏危機——當「良心」代替「法律」,人性的弱點自然也會被無限的放大,這也是《催眠·裁決》所聚焦的矛盾所在。

此外,香港的陪審團制度客觀上也存在着「手眼通天」的巨鱷通過難以想像的方式,以「合理公正」的方式影響裁決的可能。如《催眠·裁決》里幕後黑手無疑讓人好奇——究竟是怎樣地位崇高之人,利用不可思議的方式來試圖顛倒乾坤的呢?

究竟這個手眼通天的幕後主使最後能否操控審判、催毀真相,究竟許立生在要挾之下是否真的催眠陪審團來完成女兒的救贖,究竟陪審團在良知與正義間能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一切謎底都要等到10月25日電影上映的那天揭曉。目前影片預售已全面開啟,喜歡與期待電影的觀眾,可以通過預售提前鎖定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