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漫改劇, 豆瓣9.0, 這是一部「討好型人格」的治癒手冊

文|蘇小檸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你的人生清單是什麼?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

魯迅說過,要找到出口,只要擺脫「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態,一切就會豁然開朗。

怎麼擺脫呢?魯迅沒說。

很多故事都曾經演繹過醜小鴨經過逃離,回來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白天鵝的故事,卻很少提到,在它逃離期間,經歷了什麼,才會擺脫到過去的自己,實現蛻變。

最近,追了一整個夏天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閑暇》。

這部劇就像盛夏里的橘子汽水,咕嚕咕嚕,讓處於人生迷宮的我們,似乎找到了一點點答案。

故事根據日本同名人氣漫畫改編,主要講述一位28歲的職場女性,在一次暈倒醒來後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決定辭掉工作、甩掉男友、卸載社交軟件,斷絕過去所有的聯繫,試圖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

女主的暈倒,是由於「過度呼吸」。由於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時時刻刻觀察着周邊氣氛,只會迎合,不敢拒絕,終於不堪重負導致的。於是,為了擺脫「過度呼吸」癥狀,獨自來到一個邊陲小鎮,尋找新的自己。

這是普遍故事的套路,扔掉一切,重新開始,最後搖身一變,成為雙商超高的職場女強人!

但是,人生從來不會這麼簡單。如果只是扔個傢具搬個家,就能重來的話,那還要什麼心靈雞湯?

這部劇,贏就贏在過分真實。

沒有工作,失去收入來源,但生活還要繼續,於是開支變得更加節儉。

想要寫個人生計劃規劃未來,卻在圖書館呆坐一整個下午,什麼靈感都沒有。

看到拾荒的婆婆,開始擔憂自己的未來……

「這難道就是單身的盡頭嗎?」

「我將來會不會也孤獨終老,家裡堆滿了垃圾?」

但很快,這種擔憂就消散了。

小凪一次被邀請到綠婆婆家做客,發現婆婆家裡有投影儀放着電影,自己會用麵包邊和巧克力做百奇棒,鋪着地毯,家裡整齊乾淨。

原來,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只要你不在意那些所謂空氣。

於是,凪開始慢慢有了改變。

發現收銀員多收了錢,雖然有很多擔心,但還是回去找收銀員算賬了;路邊撿到一個破舊的藍色風扇,帶回家,塗成了明媚的黃色……

到此為止,她好像真的改變了,不需要察言觀色,不需要做「討好型人格」。

但是前男友再次找到她,就會發現,她所謂的改變不過是一種逃避,當老問題找上門的時候,還是和從前一樣。

前半部分的劇情里,女主凪的痛苦和煩惱來源於人際關係。她離開職場,放棄社交,其實只是一種沒有妥善處理的自我逃避。

當她開始真正意識到這點,她才開始直面自己人生該面對的課題,重新審視自己行為的視角。

結束假期後,她終於可以不依附任何人,也不迎合任何人,以煥然一新的狀態去邁進工作和生活。

所以說,環境的逃離並不會改變我們,真正有用的,只有內心的改變!

豆瓣上這部劇開出9.0的高分。

實際上,它沒有什麼特別的話題點,只是更接近於我們自己,把那些生活上的糾結,揉開了掰碎了放到我們面前。反倒是這樣,更合了我的心意,因為它扎心,同時又告訴你如何治癒。

在這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主生活的轉變與反抗,如何在忠於自己與妥協合群中找到平衡。

阿德勒說,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共同體感覺」,也就是所謂的歸屬感。然而,許多人在尋求這種歸屬感的過程中,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由於「自我價值感低」,又想獲得他人的認可,於是開始妥協一部分自我,服從其他主體的要求。

可是,歸屬感不是別人給你的,是需要自己建立的。

女主最初,時時迎合,並沒有為自己獲得尊重。「越是忽略自己,越是被輕視。」

而當她開始恢復捲髮、大聲笑、敢於在人前唱歌之後,反而變得更真實,更舒展自如了,喜歡她的人也變多了。

影片的最後,介紹了那個撿拾硬幣的綠婆婆。

她本是有錢人家的長女,一直看着大人的臉色長大,結果在逼婚時逃跑,把繼承家業和政治婚姻都丟給了妹妹,給自己放了個悠長的「小假」。

幾十年後,她回到死去丈夫,獨自一身的妹妹身邊。談及二人的一生,妹妹感概,「原來,無論做何選擇,都是一樣的結果,反正最後都是孑然一生。」

她們倆,不正是一個人做了不同選擇的兩種人生嗎?

綠婆婆,在外人眼裡,是在路上找零錢的乞丐,但私底下卻生活的很精緻:家裡賞電影,做美味的百奇巧克力,還會跟鄰居用電影換食物,樂滋滋地觀察着年輕人的戀愛心理,清貧卻有趣;

而她的妹妹,可以想像,按照家人的期待選擇了聯姻,繼承家業,富足而循規蹈矩地過完一生。

是逃離還是繼續乖乖的,綠婆婆和她的妹妹對這兩種生活皆付諸行動用了一生來回答,最終殊途同歸。

當妹妹問她,「幸福嗎?」她笑得茫然卻不悔。

所以啊,反正結果一樣,倒不如自己選擇喜歡的人和生活方式,拒絕「討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