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口碑回升, 越來越多人願意做它的票房援軍

《攀登者》這部改編於1960年到1975期間,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集聚了眾多影視大咖的電影。按理說,是最值得期待的……

目前,《攀登者》淘票票評分為9.3,貓眼分為9.2,而細看觀眾們在觀影后寫下的影評,更是幾乎零差評。

可是很奇怪,《攀登者》的所遭到的差評並不是上映後才有的,而是在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豆瓣已經有數千數萬條惡評。

這部有望成為爆款的電影上映已經8天,票房才突破7.7億,成績確實不夠理想。

《攀登者》口碑差?

說實話,這很令人意外。

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已經有網友將主演、導演、劇情全部「踩」了一遍。

其中,有人說電影又是為了表現吳京的「英雄主義」而準備的;有人說《攀登者》的導演李仁港是著名的「爛片之王」;有人說電影中的「感情戲」起到畫蛇添足的作品……

而最好笑的竟然是,有人認為電影的上映會對珠峰的環境遭到危害。

總之,無論是從哪一方面,總有人「雞蛋裏面挑骨頭」……

還未上映就已經被打上「爛片」的標籤?不得不說,這對於《攀登者》來說,的確不太公平。

但幸好,在電影上映之後,它的口碑已經慢慢回升。

可以說明,《攀登者》並不是由於不精彩、質量差才受到惡評,而是被有心之人惡意打壓!

在看完電影后,不得不承認,《攀登者》的口碑回升是有原因的!

首先,《攀登者》不僅題材新穎,並且有着大片質感。

未看電影之前,很多人以為它只是一部單純主旋律大片,但實際上,電影還有冒險、災難、動作等因素組成。

因為不可能真的到珠峰頂上取景,所以電影中還運用了大量的特效場面。

製作團隊將實景拍攝與特效場面相結合,不僅僅將攀登者們在遭遇雪崩、狂風、冰裂縫等驚心動魄的場景描繪出來,更重要的是它還完美地將祖國的壯麗山河呈現在觀眾眼中。

無論是從特效的製作還是濾鏡的運用,《攀登着》都有着大片質感!

當然,電影除了有着大片質感外,演員們的演技全部在線!

其中,張譯飾演的曲松林令我驚艷。

單從角色而言,其實張譯扮演的曲松林並不好駕馭。這個角色有些「扁平化」,給人的感覺甚至有些「死板」、「執拗」,通俗來說就是不夠生動。

但是作為電影中的第二男主角,張譯必須表現人物的情感。這時,就需要張譯靠着自己的演技,將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

其實,張譯的兩場戲讓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演技。

第一場,是質問吳京為什麼當時選擇救他而丟失攝影機;第二場,是得知井柏然犧牲,他在吳京肩上失聲痛哭……

這兩場戲作為曲松林情感的爆發點,張譯通過自己精湛的演技,將一個渴望登頂,性格有些極端,但不失情義的曲松林展示在大眾面前。

在特效、演員方面有了保證的基礎上,故事情節同樣重要!

很多人都說「愛情線」是電影的敗筆,但是我認為恰恰相反。

登山隊登上珠峰的目的是「為國爭光」,信念是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執着」,而情感則是他們的精神支撐。

電影中的「感情戲」,不僅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攀登者形象,同時還緩解電影太過於緊張的氛圍,推動着劇情的發展。

因此,「感情戲」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兩次攀登者登頂珠峰的故事,用探險的形式完成電影的主體部分。

一部又具有探險又具有愛情的電影,至少在故事情節方面是非常精彩的!

而電影中最難得的是,導演和編劇有意避開了將主角設定為遙望不可及的英雄形象,而是塑造了幾位「平民英雄」。

他們全部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卻想要通過「攀登珠峰」,為自己的祖國出一份力!

電影講述平凡老百姓做出的不平凡貢獻,用平民化視角敘述整個故事,用最真實的情感打動觀眾們的心,傳遞愛國主義精神。

當然,電影不僅謳歌了攀登珠峰的英雄們,同時還通過電影致敬奮鬥在各行各業的「攀登者」們。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攀登精神並沒有隨時間流逝而變淡,而是不斷的傳承和發展……

其實不僅僅是英雄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是攀登者,他們雖處於不同的領域,但是都展示着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中國精神!

我想,這就是電影所想要表達的精神!

這麼優秀的電影,難怪會有越來越多的自來水願意做它的口碑援軍!

最後,我想說,這樣一部要劇情有劇情,要演技有演技,要內涵有內涵的電影,難道不值得大家前去觀看,甚至多刷幾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