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電影的經典《吸血鬼諾斯費拉杜》

大家好我是影視推薦喵,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吸血鬼諾斯費拉杜》導演為弗里徳里希·威爾漢姆·茂瑙,早期無聲電影在表現超自然現象、鬼怪或幽靈時,使用了當時所有的電影技術手段:疊化、二次曝光、「花樣」鏡頭切換、特殊透鏡、二次拍攝以及背景的設計,將背景畫成夢魘般變形的世界。但是技術的大量運用弱化了情節,好像在自己家裡舉行的狂歡會,明眼的觀眾一眼就能看穿那些讓人恐懼的把戲。《吸血鬼諾斯費拉杜》是亨利克·加倫根據勃拉姆·斯托克的小說《德拉庫拉》改編的,茂瑙在拍攝這部電影時,進行了新的嘗試。影片里沒有特技,也沒有大量技術的堆積,恐怖的故事就發生在人們熟悉的日常環境里:房子,樹木,雲朵一切都和現實中的一樣。影片里的人物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性格古怪的伯爵奧爾洛克,禿頭的寫信人眼睛滴溜溜地轉,來自特蘭西瓦尼亞的信里滿是神秘的符號,這些都體現了影片的表現主義風格。但這部影片的表現主義風格和攝製於1920年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密室》不同,《卡里加里博士的密室》也是表現主義的作品,它的顯著特點是誇張的描寫而比它晚一年的《吸血鬼諾斯費拉杜》顯然並沒有模仿這一點。

扮演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演員馬克斯·施來克,本身長得又高又瘦,再穿上緊身小禮服,佝僂着背走路,簡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吸血鬼。他的手、耳朵和眼睛比常人的大,很突出,又有些變形,而且影片里他的指甲越來越長,達到了驚人的長度。當影片中這個吸血鬼走起路來東倒西歪、佝僂的背更加彎曲的時候,就說明這個魔鬼累了,但是他依然在製造着危險,而且是越來越多的危險。於1926年首次出版的《表現主義與電影》是魯道夫·庫爾茨的權威之作。在書中他認為,表現主義的原則使表現主義的導演脫離了自然和現實。「他們拍電影不僅僅是要講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表現一種感情,一種思想。但是有的東西用普通的手法是無法重現的。」羅特·艾斯訥也在文章《超自然電影》里引用魯道夫·庫爾茨的話說「比如說一個國際大都市的精神面貌,就不是僅用攝影機就能表現出來的。

《吸血鬼諾斯費拉杜》對於表現主義電影來說是新的東西,因為這部影片是在羅馬尼亞的羅斯托克和喀爾巴阡山脈實景拍攝的。以前,人們都是在精心布置的攝影棚里製作電影,而茂瑙和他的攝影師弗里茨·阿爾諾·華格納(1931年被聘為《M》的攝影師)卻帶着劇組走進了大自然。羅斯托克快要坍塌的貴族豪宅,喀爾巴阡山脈湍急的河流,特蘭西瓦尼亞上空密布的烏雲……這讓貝拉·巴拉茲感覺到「地獄裏冷颼颼的寒風」,同時也「對超自然有了具體的概念茂瑙在敘述故事時流暢而簡潔,不講究富有詩意的布景,沒有嘩眾取寵的噱頭。中間字幕很少,經常用圈入圈出的手法過渡到下個場景。除了字幕,還用寫信和發佈通告的方式來連接兩個場景。通告由神秘的符號組成,顯現之後又立刻消失。這些暗示性的東西不斷推動情節向前發展。一位水手靜靜地躺在吊床上蕩來蕩去,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他卻已經死去。不久,另一位水手精神錯亂,從甲板上跳了下去。

預感到死亡之神將要降臨的船長,將自己綁在船舵上,他知道自己逃脫不了和水手們一樣的命運。當空無一人的大船駛進港口的時候,我們知道他的預感是正確的。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恐怖電影里的一些畫面和隱喻的手法,都可以在茂瑙的《吸血鬼諾斯費拉杜》里找到根源。馬克斯·施來克所扮演的吸血鬼諾斯費拉杜的形象,還經常出現在戲劇舞台上。這都要歸功於茂瑙的偉大嘗試,不是在攝影棚里,而是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拍攝了這部影片。對於茂瑙的這個決定,電影理論評論家羅特·艾斯訥做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茂瑙是在威斯特法倫州出生和長大的,那裡有遼闊的草地,草地上生活着高大健壯的牧民,牧民們飼養着雄健的大馬。」茂瑙,這位優雅而又放蕩不羈的電影大師,如果地下有知的話,肯定會露出會心的微笑。這期的電影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