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的電影會是什麼樣的?

幾十年來,虛擬現實(VR)一直被認為是電影製作技術的未來,因為她能提供比傳統電影和電視更具沉浸感的額體驗。電影攝影師莫頓海利格在1955年撰寫的一篇名為「未來電影」的文章中預言,電影製作將發展到能夠「在他的意識的充分感性生動和充滿活力的生命力中向人類揭示新的科學世界」。海利格講述了虛擬現實的許多屬性,但是沒有使用這些我們現在很熟悉的詞語,因為那時候這些詞還沒有被創造出來。

現在,正如俗話所說,未來已經到來,儘管電影製作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還是融入了電影星際迷航中普及的令人費解的技術。由於許多電影製作人已經將傳統相機換成了360度相機,目前的時代可與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電影早期強大情況相媲美。簡而言之:我們正處於新電影革命的早期階段。一系列快速發展的技術為電影的未來提供了驚人的潛力,例如AR(增強現實),AI(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計算機為詳細數字世界提供動力的能力不斷提高。、

那麼20年後的電影會是什麼樣子?未來的電影故事將如何與現有的體驗不同?

首先是個人化現象,根據國外VR大師和藝術家克里斯米克的說法,未來的電影將提供量身定製的沉浸式體驗。電影製作機構將能夠「實時製作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適合你,能夠獨一無二的滿足你的喜好」。米克喜歡「故事生活」這樣的術語而不是標準術語,如「講故事」。他認為電影體驗將演變為「感覺像生活中的一天一樣自然而真實,但具有令人興奮的故事特徵」。米克在TED演講關於虛擬現實的藝術潛力中給出了分水嶺的解釋,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將使計算機創建的角色能夠實時響應受眾。想像一下更加高級的Siri,但每位受眾在敘事體驗中代表了一個角色。米克承認,「這樣的技術尚未存在」,因為人工智能角色「可以與人對話並對人做出回應,好像他們也是人類一樣。」但他補充說:「我認為我們距離這樣的現實至少還有20年的時間」

然後是立體空間感,VR教母蒂拉彭娜說「當她想到媒體的未來時,首先想到的是立體空間感」,這與今天的二維屏幕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據她的說法,「未來。平面媒體仍將與我們共存,就像收音機與我們一直在一起,但是電影製作無法保持平衡」。相反我們將充分感知到四處走動、規模化、空間層次豐富的體驗。因為年輕的觀眾即將到來佔領市場,他們習慣了體驗經濟。他們會想要有自己的觀點,並體驗自己的觀點。

許多人會認為這種未來——觀眾將有能力自行塑造他們所經歷的故事,是作為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現實」而存在。能夠做出自己選擇的觀眾同意這些人的預測,即「未來的電影將不再是視覺藝術,而是意識藝術。」或許「講故事」和「故事生活」之間確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