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片名耽誤的好電影,片中「上流社會」眾生相,讓人大驚失色

很多好電影都被名字耽誤了。

比如大名鼎鼎的《肖申克的救贖》,它的香港譯名叫「月黑風高」,還有那麼點意思,而台灣譯名「刺激1995」完全和電影不挨着了。

再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乍一看估摸着是一部印度歌舞片,實際卻是意外的好看。

今天皮哥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也是被名字耽誤了,它就是《大佛普拉斯》。

《肖申克的救贖》和《三傻大鬧寶萊塢》還能把鍋甩給翻譯,可《大佛普拉斯》就完全是導演自己起的名字了。

所謂「大佛普拉斯」就是「大佛PLUS」,原來導演本是個紀錄片導演,之前拍過一個名叫《大佛》的短片,被圈內大佬看中投錢,於是有了這個PLUS版本,對電影起名就是這麼任性。

原本這是一部2018年成名的電影,但在今年夏天韓國影片《寄生蟲》流出資源並引起熱議後,主題類似的《大佛普拉斯》也再度被想起。

《寄生蟲》給人的感覺是驚艷,電影里的那個地下世界讓影片柳暗花明,從緊張刺激的娛樂片向階級固化的內核深入挖掘,撼人心魄。

而《大佛普拉斯》給人的感覺則是後勁十足,初看溫吞如白開水,影片細節也囫圇吞棗略過,可看過之後時常回想起電影里那個黑白與彩色交織的世界,頓感餘味無窮。

這一點在電影評分上也有所體現,《寄生蟲》最開始豆瓣評分達到了9分以上,後來回落到了8.7分;《大佛普拉斯》豆瓣開畫只有8.4分,一年之後慢慢爬升到了8.7分。

兩部相同主題的電影是兩種不同風格的極致體現。

花開兩朵,僅表一枝,我們就來聊聊《大佛普拉斯》的「後勁」體現在哪裡。

影片開頭畫面還沒切入,就傳來了導演的「畫外音」,他表示要打破第四道牆,為觀眾解說自己的電影!

這是拍電影的大忌,一個導演最怕的事就是「被看透」,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自己跳出來解釋自己為什麼這麼拍,相當於給觀影者戴上了鐐銬,不應該啊!

可這部片的導演偏要這麼玩,於是整個觀影過程中時不時能聽到他打斷劇情,和觀眾絮叨一番,那感覺反而有一種聽說書人講《三言二拍》的感覺。

故事發生在台灣南部,主角是幾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一個是撿破爛的,叫肚財,閩南語的意思是肚臍;一個是看大門的大叔,叫菜埔,閩南語的意思是蘿蔔乾。

肚臍和蘿蔔乾,真是人如其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肚財夜裡會溜進菜埔的值班室,他隨身攜帶的除了一些撿來的過期食品,還有兩人的精神食量——性感雜誌,漫漫長夜,兩人就這樣無聊地抱團取暖。

其實這兩位都是有故事的人,菜埔有一個生病的老母親,這是他的負擔也是他的精神支柱;而肚財的精神支柱則是洋娃娃,這個拾荒者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商場夾洋娃娃——「這很治癒」,他如是說。

某天兩人平靜的生活驟起波瀾,原來菜埔看門的工廠是製作佛像的,老闆黃啟文賺得盆滿缽滿,混得風生水起,滿嘴仁義道德,背後卻是男盜女娼。

菜埔因為人老實,經常給老闆當司機,他電腦里保存着老闆行車記錄儀記錄的影像。

夜裡無聊的時候,肚財就提議調出這些錄像,找點樂子。

行車記錄儀的畫面都是車前方的道路,沒有意思,可是記錄的聲音卻足夠刺激,黃老闆尋歡作樂的聲音被兩人盡收耳下。

富人吃肉,窮人喝湯,這些不雅的視頻竟成了兩人夜裡的最佳消遣,肚財更是饑渴到一個視頻能反覆重溫,靠着視頻里女人的嬌喘來尋找一絲溫存。

他每次晚上來都急不可耐地問好友,有沒有最新的視頻,時間久了,他竟然練出了「聽音辨人」的絕技,能通過聲音判斷是哪個妹子。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肚財和菜埔的畫面是黑白的,行車記錄儀里的畫面卻是彩色的,導演借肚財的感嘆道出了深意:只有有錢人的人生才有色彩。

可是窮人的女神很多時候就是富人的玩物,黃老闆只是把這些女人當做洩慾的工具,眾多女人中,有兩個和他糾纏在一起,一個是叫Gucci的混血美女,一個則是年紀偏大的葉女士。

葉女士年老色衰,大好青春葬送在了黃老闆手裡,對方卻沒有娶她的意思,一氣之下她索要一筆巨額損失費,黃老闆惱羞成怒,在一個僻靜的角落殺死了葉女士,這一幕被行車記錄儀拍下,讓肚財和菜埔看到了。

這裡有值得玩味的一幕,激情殺人後,黃老闆的假髮掉了,這個做佛像的傢伙撕掉虛偽的假面,內心卻是如此醜陋,他忙不迭地戴好假髮,人模狗樣地收拾爛攤子,竟然將葉女士的屍體藏進了工廠的佛像里,再自己連夜焊接上佛頭和佛身。

肚財和菜埔嚇得徹夜未眠,第二天也不敢報警,原本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可葉女士失蹤多日,家裡人報了警,警察很快將矛頭對準了黃老闆,黃啟文被帶到警察局問話,可很快就有當地的議長過來救援,議長把負責審訊的官員臭罵一頓,說了意味深長的一句話:「干你娘嘞,要清楚社會規則」,然後黃老闆被無罪釋放。

回到家後,黃老闆不由琢磨起來,很快意識到肚財和菜埔很可能看過了行車記錄儀的影像,他將菜埔叫到身旁,摘掉假髮對他說:「你看過我這個樣子嗎?」

這個樣子出現在了那段殺人影像里,菜埔當然見過,他笨嘴笨舌說了半天,黃老闆微微一笑心裏已經有了主意,他要除掉兩個炮灰。

撿破爛的肚財最愛去麵館吃「面會菜」,這一天他特意加了一個雞腿,這時畫外音出現,導演提前進行了劇透:「這是肚財今天的最後一餐,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餐。」

這段話頗有宿命論的味道,背景是歡快的口哨,導演解說的口吻戲謔輕佻,可聽者聽來卻是無盡悲涼。

不出意外,肚財被人發現死在了路邊,警察調查出死因是酒駕,只有菜埔知道肚財壓根兒不會喝酒,可是有誰關心一個拾荒者是怎麼死的呢?

肚財的葬禮簡單而又荒誕,他生前竟然找不到一張正式的照片,人們好不容易才從一則新聞報道里找到了他的影像,當時他恰巧路過那裡被鏡頭記錄了下來,這一畫面定格成了他的遺像,出殯那天河水漫漲,肚財的生命如流淌的河水一般無聲無息消逝了。

菜埔自知難逃死亡,回家準備安頓老母親的後事,他的舅舅見了他卻是各種嫌棄,不過心狠手辣的黃老闆卻放過了菜埔,殺死肚財已經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而且菜埔老實的性格也整不出什麼幺蛾子,可以殺他但沒必要。

黃老闆大概是為了彌補犯下的罪惡,還把菜埔生病的老母親接進了醫院,菜埔靠着老友的死換來了苟活的機會。

這就是窮人的宿命,有錢人要你得道,你就能升天;有錢人要你消失,你只有沉入地獄。

影片除了肚財和菜埔,更是眾多底層世界的浮世繪,在便利店打工的馬鈴薯,在海邊的釋迦,以及倉庫的自殺者,這些人有的只有一句台詞,有的始終沉默,在這個階級分化的社會徹底失語,如一具軀殼踽踽獨行。

本片更加高明的地方在於除了對階級分化、貧富差距進行探討外,還探討了人和人的疏離感,比如肚財死後,好友菜埔第一次去了他家拜訪,才發現自己的老友有着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一面。

不僅不同階級間有着牢不可摧的壁壘,即使是同一階級,彼此親密無間的親朋間也存在着隔閡。

影片說道:「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月球,但都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裏的宇宙。」

「人人皆孤島」這個點是《寄生蟲》里沒有探討的,也是《大佛普拉斯》在立意上更高明的地方。

影片最後,護國法會上,眾僧對着大佛環坐誦經,蠟燭卻突然熄滅,裝着屍體的大佛也傳來了撞擊聲,影片戛然而止,餘味無窮。

《大佛普拉斯》在2017年獲得了各大電影節超過20項提名,它的電影風格自由輕盈,不像是一部處女作;它的故事主題卻沉重嚴肅,狠狠戳中了當代社會的痛點,這樣的電影值得被更多人注意到。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