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抗疫啟示錄:持之以恆的慈善才能成為企業口碑資產


文 / 徐鹿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們可能很難理解什麼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像著有《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角色》的英國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最近的發聲: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全人類的集體智慧和協作,凸顯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在疫情前盡全力承擔自身社會責任的中國企業們。



2月19日上午10時,「中美新型冠狀病毒科研攻關專家組」在廣州召開第二次視頻會議。會議中,三方人員就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診斷、臨床救治、藥物篩選、疫苗研究等進行了近三小時的交流研討。這三方人員分別是鍾南山院士領銜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哈佛大學,以及我們熟悉的恆大集團。


未來,專家組將在病毒溯源、傳播途徑、動物模型建立等十大領域開展科研合作,攻克冠狀病毒。作為總協調人,恆大集團決定在5年內提供8億元經費支持科研攻關,其中首期的2億元資金已經到位。


視頻會議現場


恆大不是個例,疫情之下,所有企業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努力作出貢獻。


首先是「捐助」,根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2020年2月20日24時,全國累計捐款額約186億元。捐贈額在1億元及以上的企業有30家,捐贈額在1000萬至1億元之間的企業有421家,捐贈額在100萬至1000萬元之間的企業有868家。


也有面向居家群眾,免費開放會議系統的三大通信運營商,以及提供線上會議和協同辦公平台的釘釘、飛書、ZOOM,照顧了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學習、辦公需求。


還有些「有錢的」不僅出錢,還能出力。比如各自捐款3000萬元的手機廠商OPPO和vivo,默默分配了許多自家的工人去其他公司支援口罩生產,直到被網友曝光才公開承認。


令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這段時間轟轟烈烈的「企業跨界」。光是這周,就有兩家我們熟悉的公司跨了界。


瑞幸咖啡最近新增的一連串經營範圍中,便包括了「醫療器械」與「零售藥品」;格力出資2000萬成立了一家醫療科技公司,經營範圍就包括第Ⅱ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等用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


儘管這兩家公司還沒有什麼鮮明的表態,但「先行者」的腳步,基本告訴了我們一切。



曾在17年前為抗擊SARS緊急生產口罩的服裝企業紅豆股份,這一次將他們10萬級凈化車間改造成醫用生產車間,專門用於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提供了約20萬件/月的產能。這些產品統一供政府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


聽上去匪夷所思的車企,是這次「跨界」的主力軍。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上游供應商德福特,每日生產約170萬個口罩,供廣西自治區政府統一調配。


比亞迪在廣東汕尾設立的全資公司變更經營範圍,新增消毒液產品,更打算增加口罩業務。這個月底,比亞迪大概能達到每日500萬隻口罩、5萬瓶消毒液的產能。



而蘋果在中國最大的代工廠商、勞動力大戶富士康,也開始籌備生產口罩。富士康生產口罩,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企業的需求,解決所有富士康員工每天的口罩需求,就是幫助社會解決每天上百萬人的口罩需求。


可以說,這些企業的「不約而同」,極大緩解了防護服、口罩、消毒酒精等物資短缺的情況。



但這場據說橫跨64個行業,涉及3000多家企業的跨界,難免帶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些人對企業跨界抱有懷疑,認為此時跨界的企業可能會因為缺少硬件或能力不足,難以生產合格產品。


但實際上不難發現,這些跨界企業大多數本來就有符合規定的生產場地,還有一些擁有生產相關產品的經驗,例如德福特公司生產隔音棉所用的原料聚丙烯,同樣是口罩所需的原料。


而且一家公司不夠,還能協作嘛。中石化就在微博上隔空喊話「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有富餘的口罩機,他們樂意接受,如果廠家缺原料,他們也願意送貨上門。


也有些人認為,很多跨界防疫物資的公司都是為了在風口上賺錢,撈一把就走,或是趁機轉型擴張……總之就是一個詞,不厚道。


疫情期間,國家對醫療防治、防護產品的銷售價格監管力度較大,想趁着這個時間發財太難了。口罩的利潤並不高,為了這次疫情專門購置設備、培訓工人生產口罩,這生意不太划算。



如果能在公益中創新,創造出新的商業機會,並不是壞事。


這樣聲勢浩大的「跨界」,帶來誤會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可以靜待後續,就像做公益,一次巨額捐款,你可以認為對方是在作秀,但是當他不厭其煩地竭盡所能提供幫助,你就能看到他的真心。



2020年1月24日,恆大向武漢疫區捐款2億元人民幣;


2月1日,恆大向武漢疫區捐贈5000噸蔬菜;


2月10日,恆大又宣布近日向中國醫學科學院捐贈1億元現金,支持設立「抗病毒創新藥物研究基金」,用於加快創新藥物的研發;


而這次恆大集團決定為「中美新型冠狀病毒科研攻關專家組」提供8億元經費支持科研攻關,意味着它為此次疫情捐款的總額突破11億。



科研聯動在抗疫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中美新型冠狀病毒科研攻關專家組」之所以能夠得到哈佛大學的迅速響應和支持,要追溯到7年前。


2013年,恆大與哈佛大學共同成立了免疫疾病中心、綠色建築中心、數字科學中心這三大科研中心,致力於健康醫療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


有了這份情誼的基礎,再加上恆大一直以來堅持的民生情懷和責任擔當,老闆許家印親自牽線,並派出恆大總裁夏海鈞坐鎮美國波士頓。



這一次,哈佛大學整合了哈佛大學醫學院、雷根研究所、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和婦女醫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頂尖資源,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一起攻堅病毒。


每一場災難,都是對企業的一次考驗。許多企業總把社會責任掛在嘴邊,卻很難說清楚自己究竟能做什麼,又做了些什麼。而這一次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讓我們越來越清晰地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或許也是企業證明自己的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