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專業戶」鄧倫,首登《中華兒女》封面,成名前經歷很心酸

9月20日,鄧倫工作室分享了鄧倫《中華兒女》的採訪文位元組選,分享了他對演戲、公益、文化、英雄等話題的深刻理解。

關於選擇,鄧倫在採訪中說:」對於拍戲,我不想一次次重複自己,重複對自己是一種消耗,只會將我掏空,不能讓我變得更好,所以,現在選擇更多,對於我來說反而更難。「

對於演戲,鄧倫始終有清醒的認識。

回望這些年,他塑造的角色確實很少有重複的。

在《白鹿原》里,他飾演了含有滿腔報國熱情,對待感情專一而又悲情的國民革命軍團長的鹿兆海

在《歡樂頌2》中,他出演了關雎爾的男友,一個叛逆不羈、倔強又敏感的搖滾歌手謝童

在《楚喬傳》中,他飾演了一襲紅衣,氣質風流嫵媚,表面上放蕩不羈,實則頭腦精明的梁國的太子蕭策。

在《香蜜沉沉燼如霜》中,他飾演了深情而又傲嬌的天帝之子旭鳳,他演出了這個角色的愛、恨、不忍、壓抑和純真。

最終,他也因為這個角色一炮而紅。

鄧倫的走紅看上去是一夜成名,實則是他厚積薄發的結果。

1992年10月21日,鄧倫出生在河北石家莊,他的父母都是軍人,姥爺是大學哲學教授,他從小跟姥爺一起長大,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姥爺教的.

由於姥爺對他要求嚴格,小時候的他,一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前五名。

直到上初中時,姥爺病重去世,鄧倫深受打擊,變得不那麼愛學習了,成績開始下滑!

高中畢業後,為了讓父母安心,鄧倫選擇通過藝考考大學。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他終於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剛進入上戲時,鄧倫如大多數小白一樣,根本不知道表演是什麼,老師讓笑就笑,讓哭就哭,關鍵是還哭不出來。

後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開始接觸一些著名的舞台劇,覺得「演戲還挺好玩」,

自此後,他對表演就萌發了濃厚的興趣。

漸漸的,他也開始上台表演,並且越演越喜歡。

他說:「我喜歡演戲,演戲就好比把靈魂塞進不同的「魂器」里,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

2012年,鄧倫被瓊瑤阿姨選定,參演了《花非花霧非霧》而進入演藝圈.

一出道就演瓊瑤的戲,這對於一個新人演員來說本是一個好的開始,可畢業後,鄧倫卻陷入了無戲可拍的境地。

為了尋找更好的機會,他來到了北京,跑劇組、遞資料,四處試戲,90%都試不上,有人甚至說他不適合演戲。

一次次的被打擊、被拒絕、被否定後,鄧倫也開始懷疑自己。

他開始思考:「什麼才叫把戲演好!」

他很困擾,於是去問老師。

老師只回答他兩個字:「感覺。」

鄧倫更懵了,感覺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着,怎麼才算有感覺?

既然摸不着門道,那就多嘗試、多學習。

於是,他更加努力,一碰到機會就狠狠抓住。

即使是演一些小角色,鄧倫都認真對待,仔細的琢磨,也悄悄的跟着劇組的前輩學習演戲。

拍《白鹿原》時,他最喜歡看前輩張嘉譯演戲,每次看完後,他都會回去模仿着演一遍,用心體會的角色的塑造和展現。

他玩命的一部戲接着一部戲的拍,曾持續半個月時間,連續工作50多個小時不睡覺,直到心口痛的厲害才休息。

就是靠着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鄧倫慢慢找到了演戲方面的自信。

如今,他的演技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人們紛紛驚奇這個90後小生的演技竟然如此之好!

殊不知,取得這樣的成果,與他的努力不無關係!

另一方面,也源於他對表演的熱愛,他說:「我並不覺得成名前的經歷令人心酸,我只是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至於紅不紅,我沒想那麼多。」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專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成名後的鄧倫,依然不忘初心和真誠待人,他一直恪守着出道時寫下的「好好演戲、好好做人」的準則。

他努力工作之餘,還不忘回老家參加發小的婚禮,被人們調侃為「伴郎專業戶」

「伴郎才是他的主業,演員只是副業。」

據說,他們還有一個石家莊十一子的微信群,曾經約定,不管哪個結婚,鄧倫都要回去當伴郎,可見他對友誼的珍惜和看重!

除此之外,鄧倫還熱衷公益,他說:「做公益是一件很溫暖的事情。」

這些年,他走進雲南寧蒗縣,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孩子「一起上書房」;做了「守護生命關愛大使」,呼籲社會關注有輕生傾向的青少年;

還參與了「我和我的家鄉」活動,為家鄉河北的特產打call,一起助力脫貧攻堅……

鄧倫正如別人對他的評價那樣,他始終是一個始於熱愛,行於堅持,忠於內心的正能量演員,希望他越走越好!


. END .


【文| 家郡】

【編輯| 沐漪】

【排版 | 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