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全新解讀, 很多人都誤解了這部讓韓國總統點贊的「年度佳作」

今年的電影市場完全可以用火爆來形容了,不僅有復聯4終局刷屏,還有哪吒連破紀錄,但如果說,一定要挑選一部作為年度佳作,貓里君會推選獲得今年金棕櫚的韓國電影《寄生蟲》。

當然,貓里君對還未上映但口碑已經封神的《小丑》也極為期待,但畢竟還沒看過,因此不再今天的話題之內。

今天貓里君就和大家來解讀這部讓韓國總統都忍不住點贊的年度佳作《寄生蟲》。

說起電影《寄生蟲》,口碑可謂兩極分化,有人批判它太商業了,根本不值得金棕櫚,也有人認為能將商業也藝術結合在一起,就是它的成功;還有人認為雖然這是一部好電影,不過還不足以獲得金棕櫚。

然而不管怎麼說,到目前為止,在豆瓣上依然還有8.7的高分。

貓里君也看了不少影評,但卻發現很多人誤解了這部電影。

儘管《寄生蟲》的口碑很好,卻因為某種「技術原因」在國內並未上映,但相信小夥伴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看過這部電影,對劇情也已經十分了解,我就不再按照電影的敘事線重新複述。

下面直接進入主題

我們先從片名《寄生蟲》着手分析

有人說所謂「寄生蟲」,一方面是指窮人寄生在富人家裡,另一方面富人也依靠窮人的服務才能活下去,因此也是寄生蟲。

但貓里君對這個觀點卻並不認同。

因為社會分工是文明的標誌之一,無論是窮人用勞力換取報酬,還是富人用金錢購買服務,兩者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協作關係,既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不存在任何應該受到批判的寄生關係。

從表面上,「寄生蟲」自然是指兩個窮人家庭寄生在富人家裡,但其實就連這種「寄生關係」也需要分開討論。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只有那些未經同意住進家裡的蟑螂、灶馬才是寄生蟲,而經過允許住進來的貓貓狗狗卻不是。

保姆雯光應僱主要求住在家裡,是為了更方便地提供服務,因此不能說是「寄生蟲」,而她的丈夫吳勤世偷偷住在地下室,靠偷廚房的食物維生,這才是「寄生蟲」。

再說金基澤一家

金媽是應僱主要求住進朴家的保姆,儘管是用了手段才獲得這份工作,但她也提供了讓朴家滿意的服務,因此正常來說不能算是「寄生蟲」。

基宇、基婷和金爸三個人的情況也是一樣,雖然用了手段,但他們所獲得的報酬也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畢竟朴夫人也會有她自己的小算計,只要他們遵守僱傭規則,保持不越界便不能說是所謂的「寄生蟲」。

只有當他們趁朴家出去旅行時,住進豪宅,以及金爸躲進地下室,過上偷偷摸摸的生活之後,他們才變成了我們討論的「寄生蟲」。

除了這一表層意義,「寄生蟲」還帶有更深的隱喻,那就是指「寄生在虛假生活中的人們」

「假裝」這個詞出現在基宇第二次輔導多惠的時候。

由於父母更寵愛弟弟多松,多惠的心中積攢了不少怨氣。

當基宇讓妹妹基婷假裝美術老師應聘時,多惠擔心基宇愛上那位美術老師,便向他揭露弟弟多松的真面目,說他其實並沒有什麼藝術天賦,那些都是假裝出來的人設,沒天賦那自然也沒必要找美術老師。

基宇自然對這些並不太感興趣,反而讓她用「pretend」寫作文。

雖然「pretend」這個詞只出現了一次,但它其實貫穿了電影的主題。

先說吳勤世,他覺得住在地下室很舒服,不僅沒有現實

施加的壓力,還能趁朴先生一家外時走到地上,和自己的妻子假裝過一段富人的生活。

再說金基澤一家,他們全都是靠「假裝」才獲得工作,甚至假裝豪宅就是他們的家,陷入對假象的自我滿足之中。

然而無論這種「假象」有多真實,多美好,在「現實」這場大雨的沖刷下,生活殘酷一面終將呈現在他們的面前。

也許對基宇一家來說暴雨只是偶然,但這種從天堂跌入地獄的困境卻必然會發生,即便沒有暴雨,也有身份敗露的可能。

在避難的體育館內,金爸問基宇為什麼帶着石頭,基宇卻說:不是他想帶着石頭,而是石頭總跟着他。

關於石頭的解讀有不少,有人說它代表「慾望」,也有人說它是「墊腳石」。

但我認為都不是——

山水石在被送到基宇家時,朋友說「這塊石頭能給家裡帶來財運和考運」。

金爸和基宇也都如獲至寶,彷彿只要有了這塊石頭他們的生活就能有本質上的改變。

就像現實中,很多人都想一夜暴富,卻寄希望於賭博,買彩票等不切實際的方法。

能帶來好運的石頭對基宇和金爸來說是一種精神寄託,但如果把這種寄託看得過重,它就會變成無法擺脫的「巨石」。

而結尾的畫面也顯示石頭代表的不是慾望。

買豪宅是基宇的夢想,也是他的慾望,如果放下了慾望,便意味着放下豪宅。

石頭或許可以說是代表一種「空想而無作為的行為方式」,或者說是金家用於自我陶醉的「假象」,然而,這種「假象」終究會在現實中浮出水面。

只有將其放下,腳踏實地地向前踏步,才有可能獲得基宇夢想中的生活。

「寄生假象」並不是兩個窮人家庭特有的狀況,朴家也一樣如此。

朴先生應該是近幾年才剛剛發家的科技新貴,他們雖然躋身富人階層,但其實並不算真正的「上流豪門」。

我們可以從幾個細節得出這個結論:

首先,朴先生所從事的行業是VR設備,即虛擬現實技術(這也呼應了「pretend」的概念),而VR是近幾年才突然火爆的新興行業。

其次,朴先生偶爾也要坐地鐵;

以及,朴夫人開MiNi Cooper和坐的士的朋友。

由此可見,朴家的朋友圈或許算不上所謂的「上流階層」,他們也不過是剛剛成功的奮鬥者,而寄生上流,就是他們的「假裝」。

朴先生(朴夫人)並沒有藝術細胞,但卻喜歡假裝高雅:

在他們自己的豪宅里卻依然掛着前任主人(建築大師南宮賢子)的介紹,用以彰顯他們自己的格調;又因為不願降低所謂的格調,而找借口開除年輕司機。

綜合前面的分析,明面上的「寄生蟲」是兩個窮人家庭,但在隱喻中,三個家庭其實都是寄生蟲。

再來說說另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計劃」

對比兩個窮人家庭,我們其實能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

面對吳勤世的懇求,金爸十分震驚,他根本想像不到會有人願意住在這種暗無天日的地方。

吳勤世卻麻木地認為:住在地下室的又不是只有他一個,那些住在半地下室的,難道不也一樣嗎?

這種觀念讓金爸無言以對,這一刻,他還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和吳勤世的處事方式竟然如此一致。

比如當家裡停網,妻子問他有什麼計劃時,他卻只會給出「把手舉高點」這樣的計劃。另外在遭遇地下室的爭鬥之後,面對驚慌的女兒,他也只能選擇逃避,雖然口中安慰著兒女,但實際上卻說不出任何有效的措施。

金爸和吳勤世唯一的區別僅在於:一個住在半地下室,一個住在更深的地下室而已。

雖然對兒女說:爸爸自有計劃,讓他們只要忘記就好,但實際上卻認為根本不可能有什麼計劃。

因為,沒有計劃,才不會脫離計劃。

相比於社會的不公,無計劃才是金基澤和吳勤世生活失敗的根源。

有人說金基澤一家其實很勤勞,因為他們也會主動找工作,但在我看來,電影開頭金基澤一家工作的鏡頭卻頗為諷刺。

在獲得給披薩店摺紙盒的工作機會時,他們卻根本沒有用該有的態度來迎接這份工作,只是為了應付眼下的困境而草草了事。

試問,這樣的工作態度,又怎麼可能不被社會淘汰呢?

高達四分之一的不合格率被扣除十分之一的報酬,能說是他們受到了壓迫嗎?

與其說吳勤世和金爸是被囚在地下室,倒不如說是囚禁在他們自己的思維中。

他們生活在現實,但精神卻寄生在假象——

因為一輩子都沒有根本性的計劃,所以跟風開蛋糕店,結果蛋糕店一旦出現問題,他們也就跟着失敗,而沒有堅定目標的他們,一旦遭遇失敗,就認為即便做了計劃也毫無意義,導致生活越來越差,最終蝸居半地下室,只能用「假象」安慰自己,而不願跳開,最終陷入一個死循環。

電影里對富人的批判主要是圍繞「氣味」來展開。

階層固化和階級對立自然是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重點並不是描繪一般意義上的階層固化,更是在探究產生階層固化的原因。

亦即「已經成功躍升為富人階層的奮鬥者,為了保持所謂的格調,在自己和其他奮鬥者之間構築起圍牆」。

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能有什麼差別呢?

儘管收入有高低,但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即便是富有的朴先生,也依然會因廉價內褲感到興奮,所謂的階級固化並不存在於現實,更多的是存在於人心。

電影里還有一段關於「善良」的描述,在製作這個視頻的時候,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

開頭用來裝石頭的盒子,有一段清晰可見的中文——這段話出自《朱子語類》,講的是關於「仁」的三種境界,這裡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寄生蟲》最後在金家狹小的半地下室結束,有不少人會認為基宇其實並沒有實現夢想,那只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

其實,不一定

如果我們問「基宇有沒有實現夢想」

我想即便是導演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畢竟未來無法捉摸,一個人是否能成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

但是如果我們問「基宇有沒有可能實現夢想」

那麼答案卻是肯定的!

因為他已經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制定一個根本性的計劃」

不可否認,社會有不公正的一面,很多人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會成功。

但明確的計劃和不懈的努力,絕對不會成為任何人失敗的原因

白手起家的事迹並不是天方夜譚,階級界限也絕非不可逾越的天塹。

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質疑為夢想奮鬥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