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星星盼月亮,眾盼所歸的《花木蘭》終於上映了。
和我預料的差不多,在迪士尼「線上+院線」的雙模式下,由於盜版資源提前流入國內的影響,《花木蘭》還未上映就已經抵消了不少人的觀影慾望。
一方面是因為資源和原片沒差別,電影院的優勢削減一半。
而另一方面則是鋪天蓋地的惡嘲和差評,從5.9分開局到上映當日已經跌落到4.7分,我想即便此前對本片再期待,也會望而卻步吧。
目前《花木蘭》剛剛首映完成第一天,單日總成績僅為5360萬,別說過億,分賬票房僅為4844萬,連半億都沒有過。
此前,有相關媒體在《花木蘭》還未上映前做出預測票房在4.5億左右,而現在經過首映的洗鍊,貓眼已經把《花木蘭》最終票房鎖定在3.11億。
與此同時,同期的《八佰》忙不迭地宣布密鑰延期,宣誓主權。
要知道,《八佰》這才上映剛剛23天而已,距離下映還有一段時間,現在延期無外乎基於兩種情況下的考慮:一種是因為此後近乎半個月的時間裏,根本沒有大片上映,也就沒有足以撼動其地位的對手。
而另一理由,就是看到來勢洶洶的《花木蘭》上映後表現如此疲軟,不由得笑出了聲。
平心而論,《花木蘭》的成績也算不上多慘,3億的票房也足夠可觀。
但要知道這是一部迪士尼出品的電影,對比上一部同是真人公主片,票房4.42億的《灰姑娘》而言,《花木蘭》的表現就足夠令人失望了。
畢竟《花木蘭》的投資是《灰姑娘》的兩倍,畢竟《花木蘭》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宣發資金與勞動力。
畢竟《花木蘭》的劇情母國,就是中國。
她有着先天的觀眾緣,卻在票房上還不如一個『舶來品』灰姑娘,這也足以證明這部玩砸了的電影,「成也蕭何敗蕭何」。
和導演所說的一樣,真人版《花木蘭》是根據迪士尼1998年的動畫改編,但令我沒有想的是:經過22年的進步與技術革新,《花木蘭》在動畫成功的基礎上幾乎沒有呈現任何變化,反而在退步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砍掉了木須龍這個俏皮的角色,極大地削弱了電影的娛樂性,還為了照顧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把迪士尼引以為傲的唱歌環節也一一刪除。
但是,如果你說要是為了使電影更寫實,可電影所呈現的效果卻根本不經推敲。
花木蘭住的福建土樓,祠堂里的大紅燈籠,軍營前的巨人雕像,賓妃在議政殿門口閑逛,
甚至李連杰所飾演的皇帝,與頗受爭議的傅滿洲相差無幾。
這都是幾十年來國外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和主觀想像,根本沒有做到尊重歷史,尊重文化。
最令我難受的,是對花木蘭這一角色的徹底改編。
從花木蘭一出場我就感覺大事不妙,編劇把她改成了從小就桀驁不馴,與眾不同,闖禍壞事是家常便飯,為此全村人都很頭疼,把她當作異類。
這完全是好萊塢式「壞小子拯救世界」的套路,是譜寫個人英雄主義的底色。
果不其然,花木蘭不僅性格超然,內里還藏着一個巨大的秘密——她體內藏有巨大的「氣」。
到了電影中期,花木蘭更是憑藉著這種與生俱來的「氣」,在一眾男性士兵中脫穎而出,並以女性的身體在戰場上離地三尺、披荊斬棘。
這啥玩意兒啊。
影片好像直白地告訴你:花木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天生神力,她是天選之子,和自強自立沒半毛錢關係。
這讓整部電影的精神內核變得廉價乏味,丟棄了98版的精髓。
動畫版中花木蘭替父從軍那一夜,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來闡述花木蘭內心的糾結與做出決定後的痛苦,來表達這一選擇對花木蘭而言是多沉重,也襯托出那個年代女性的窘迫。
這一段,相信令多少人熱淚盈眶。
而到了真人版中,花木蘭幾乎是半夜定了個時,穿上衣服就走了。
為什麼,因為花木蘭天生神力啊,有恃無恐呀,內心毫無波動甚至為逃脫相親而沾沾自喜。
動畫版中,花木蘭為了得到尊重,不惜付出兩倍的時間強健體魄,終於在一系列的考核中擊敗男性。
這表達出了女性的強大意志,也闡述了「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內核。
但到了真人版中,花木蘭所做的並不是刻苦練功,也不是實現價值得到尊重,她唯一難受的就是同一宿舍的尷尬。
對於能力與性別差異的焦慮,她根本就不在乎。
因為在花木蘭進入兵營的那一刻,她就已經比所有人都強,甚至比甄子丹飾演的士兵長還要強。
而她要做的僅僅是放飛自我,徹底打開潛力,來面對什麼「女性不能有'氣」的世俗偏見!
花木蘭的故事真正的精神核心是「孝」,是「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巾幗不讓鬚眉」。
但真人版中,影片只是讓人看到一個隨時牽着鳳凰的天選之子任性胡鬧,她最大的難題不是千百年來對女性權益的壓榨與歧視,而是僅是對於「氣」的一點偏見和自我束縛。
如同兒戲,格局實在太小。
此外,電影中其他的角色都難逃工具人的定性。
大反派可汗整部電影就一個陰謀,皇帝整部電影就幹了一件事兒還被騙了,董將軍昨天還振振有詞的剔除花木蘭的姓名,第二天就被一秒洗腦,工具人石錘。
最令人失望的是鞏俐飾演的女巫,同為身份焦慮,本可以填補影片的探討深度,但還未等情緒深化就飛蛾撲火,明明可以幻化成漫天的蝙蝠,可面對一支木箭卻只能以命相搏,強行煽情卻令人咋舌。
另外,電影所號稱的2億美金投資,到底用在了哪裡?
全片根本沒有出現什麼令人驚艷的大場面,幾場戰爭戲都如同親子活動,連遠景都極其避諱。
大決戰更是甄子丹帶人跳廣場舞,花木蘭與可汗1V1,李連杰都沒上手!
看到可汗攻城僅僅十多個人就完成了,看到皇帝的侍衛只有五六個人,我不禁想說:下次拍中國的電影,能不能先看看張藝謀的電影,最起碼場面咱別掉隊啊。
總體來說《花木蘭》無論是從中國文化的體現,還是電影本身的質量,都是一部乏善可陳的作品,甚至還不如之前鋪天蓋地的宣發來的精彩。
粉絲還在苦苦掙扎
此外,到目前為止,即使《花木蘭》幾乎所有人都在口誅筆伐,但還是有一部分(粉絲)人在做最後的努力。
早期他們是硬拉水準,抨擊觀眾欣賞水平不行,稱「外國人拍不好中國元素很正常」,因為「這本來就是迪士尼的作品」。
到如今又改了一種風氣,換成了「這只是一部迪士尼拍的公主片而已」,試圖通過降低期待來襯托電影的觀感。
說實話,在「迪士尼公主片」這個大分類之前,該電影還有一個標籤是「中國的花木蘭」。
憑什麼國內觀眾不能給《花木蘭》差評?
我們作為中國人,有中國的審美,當迪士尼拿起源於中國的故事拍攝電影時,憑什麼要求我們要以外國人的審美看這部《花木蘭》?
要真是這樣,乾脆別叫《花木蘭》,宣發期也別硬貼什麼中國文化,直接換皮拍《女版絕地武士》不是更好?
況且,該片在國外的評價,也不行啊。
爆米花51分,IMBD5.4分,成為迪士尼系列最差作品。
乾脆別用「這只是一部迪士尼拍的公主片而已」了,用「這只是一部爛片而已」來降低期待,效果會更好。
結語
文化自信需要包容沒錯,但並不是迪士尼這種仗着自己的國際地位來拼接硬湊出一個懸浮的歷史背景,然後昭告天下說這是「中國文化」。
看到這種越俎代庖、反客為主的行為,竟讓國內一批粉絲丟盔棄甲的倒戈,着實令人心寒。
文化需要的是尊重,不是利用。
不要成為文化解釋權被攛掇的幫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