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之王邁克爾傑克遜的五大專輯

《顫慄》(Thriller,1982)

由於不滿歌曲的混音效果,邁克爾冒着被東家起訴的風險堅持重新錄製了整張專輯,他用更成熟、傷感的嗓音重釋音樂,使《顫慄》成為他創作歷程上的重要分水嶺。專輯中誕生了兩首超級單曲。《閃開》(Beat it)是邁克爾的第一首搖滾作品,他與吉他手埃迪·范·海倫(Eddie Van Halen)合作,成功地將R&B與硬搖滾融合,改變了流行音樂的聽感。《比莉·珍》(Billie Jean)則由邁克爾自己譜寫,音樂錄影帶讓他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出現在MTV電視台上的黑人歌手,並首次展現了「月球漫步」。這張專輯被看作邁克爾音樂生涯的巔峰之作,它贏得了7個格萊美獎和8個全美音樂獎。截至2009年,其正版銷量已達1.11億張。

《顫慄》的巨大成功打破了白人壟斷的流行音樂界,如《時代》周刊所寫,是它把黑人音樂真正帶到了主流,當紅歌手們至今都毫不諱言地談論着邁克爾的這張專輯帶給他們的激勵與靈感。

《無敵》(Invincible,2001)

《無敵》是邁克爾生前最後一張創作專輯,相對於他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的80年代,這是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的十年——邁克爾面臨的是商業上的乏善可陳、日漸衰落的聲譽、無處不在的公共醜聞和四處傳揚的財政危機。龐大的歌迷慣有的巨大期待,追求完美的自我要求,以及華而不實的宣傳壓力似乎把邁克爾推入了另一個黑洞,他急迫地想要證明自己是當之無愧的「流行之王」,於是將俱樂部音樂和主流電台的旋律加入到專輯中。

拍攝專輯封面時,化妝師給邁克爾做了一個臉部按摩,使他的皺紋看起來顯得平淡。邁克爾穿着YSL西裝,站在一塊落下的幕布前,他看起來很瘦,又有些虛弱。在場的人回憶道,當這位巨星閉上眼睛時,看到的是一位受傷的天才。

《邁克爾》(Michael,2009)

《邁克爾》是在邁克爾2009年去世之後推出的第一張遺作,收錄了邁克爾·傑克遜在2007到2009年過世前這段期間的歌曲。專輯中的首支單曲《拉着我的手》(Hold My Hand)是邁克爾與歌手阿肯(Akon)在2007年合作的歌曲,邁克爾本希望這首歌成為他下一張專輯的首發單曲。專輯封面由非裔美籍插畫藝術家卡迪爾·尼爾森(Kadir Nelson)創作,這是一幅在2009年繪製的油畫作品。

這張專輯的爭議性很大,由於邁克爾生前尚未完成該專輯的大部分錄製,因此多首歌曲中只有他少量的音頻,樂評人認為如果邁克爾在世,他絕不會製作出這樣一張粗糙的專輯。邁克爾的家人、歌迷紛紛譴責唱片公司藉機斂財,製造假歌,並指出專輯發行時間令人無法接受。就像在專輯歌曲《插播新聞》(Breaking News)中所唱的一樣:「每個人都想從傑克遜身上分一杯羹。」

《牆外》(Off the Wall,1979)

1978年,邁克爾出演電影《新綠野仙蹤》時結識了擔任電影音樂製作人的昆西·瓊斯,電影結束後昆西主動提出要擔任邁克爾的專輯製作人。次年8月10日,邁克爾發行了《牆外》,專輯原名為《Girlfriend》,這首歌是前披頭士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與妻子為他譜寫的同名歌曲。專輯封面展現了邁克爾的黑色跳舞鞋和綴滿萊茵石的短襪。邁克爾認為自己生來就是節奏的奴隸,只要節奏響起,就必須跳舞。70年代末,迪斯科熱潮逐漸消退,《牆外》被認為是涵蓋了搖滾、靈歌、瘋克、爵士、民謠、迪斯科等多種元素的作品,是一張有遠見的專輯,它衝出了跳舞音樂的範圍,無法被定義。

《牆外》曾經登上「公告牌」第三位,全球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成為首張誕生了四支美國前十單曲的專輯,在一向排斥美國音樂的英國排行榜上也停留了173周,並成為英國音樂史上首張擁有五首上榜金曲的專輯。邁克爾也憑藉單曲《滿足為止》(Don't Stop'til You Get Enough)獲得了單飛生涯第一座格萊美獎盃。

《真棒》(Bad,1987)

《真棒》專輯在全球排行榜上的成績與銷量的驚人表現,讓人們開始稱呼他為「流行音樂之王」。它延續了《顫慄》的成功,並帶入了更加豐富的編曲。當專輯發售當日,CBS電視台在黃金時間播出了電視特輯《傑克遜:魔力回歸》,以及馬丁·斯考塞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的17分鐘音樂錄影。此時,邁克爾也踏上了他的第一次全球巡演的征途,在15個國家為超過440萬歌迷演唱,打破了「貓王」的紀錄。那一年,老布殊總統在白宮典禮上宣布邁克爾為「80年代最傑出藝人」;廣播音樂協會(BMI)也將第一屆以他名字命名的「傑克遜成就獎」頒給了他。在80年代末期,幾乎沒有音樂人能夠與邁克爾相抗衡,他的自傳《月球漫步》也一度成為英美兩國暢銷書榜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