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丨長沙,瀏陽,寧鄉,湘潭,湘鄉,雙峰,婁底,醴陵,攸縣,茶陵,炎陵,安仁,耒陽,常寧龍姓來源

長沙河西龍氏

西漢太守伯高公以鉅鹿人官楚,遂家楚之武陵。二十四世暹公任道州學政,遂家道州。二十八世庚公唐末由道州任江西吉水,因擇居永新。始遷祖得時公,諱本達,明洪武9年(1376)偕兄秀二公由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湘,秀二公落業湘陰縣石洙;得時公落業長沙縣河西赤崗沖,至七世分為策、旺、榮、倫四房。族譜始修於清康熙37年(1698),嘉慶2年(1797)二修,咸豐8年(1858)三修,光緒27年(1901)四修,1935年五修。老派:本為秉禮,進廷選朝。續派:國正添心順,官清民自安。再續派:孝友傳家,文章御世。新派:伯高敦厚垂芳遠,慶衍南湘賀治平。

長沙龍氏

始遷祖萬一公,明洪武間由江西豐城縣瓦子巷徙居長沙萬壽鄉栗山嘴,生福祿、福壽。福祿開橋口、象形、江邊、牆背、石橋五支。福壽開上壠、松園及瀏陽大橋一支。1912年八支合修族譜,1942年續修。至1948年,遞傳22代,人口6000人。長沙七支原派:福歸志思永太興,國安民正定乾坤,英賢蔚起文星運,功德昭垂烈祖恩。瀏陽大橋支原派:福必添潮思正丹,獻興應民尹泰馥,承綬世澤煥星運,功德昭垂烈祖恩。新派:敦厚廉威著訓詞,皇廷祥瑞紀官師,榮登科甲知逢印,聲震南邦在賦詩。

瀏陽棖沖龍氏

始遷祖秋元公,明崇禎間自江西吉安遷瀏西烏石壠,後分為二支,一居棖沖,一居邑南亭子嶺。至清光緒33年(1907),已傳11代。

寧鄉麟峰龍氏

始遷祖定海公,字梓開,號翥溟,明嘉靖38年(1559)由湘鄉遷寧鄉四都河沖。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餘人,多聚居於麟峰鄉。民國初建家廟於本鄉湖基塘。

湘潭井華龍氏

始遷祖躍湖公,字蔚起,號潭州,元至正2年(1342)偕弟躍海公自江西南昌府豐城縣遷湘,海公落籍湘鄉縣南門,湖公徙居湘潭縣井華龍家坊。清康熙36年(1697)始修族譜,乾隆27年(1762)續修,道光2年(1822)三修,咸豐9年(1859)四修,宣統3年(1911)五修,1934年六修。道光5年(1825)建宗祠於大屋灣。世派:(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鴻章名世,振起炳圖,家聲克繼,泰運景開,良士欣際,盛澤永昌,顯揚先緒。

湘潭龍家沖龍氏

始遷祖榮宗公,由茶陵遷居湘潭龍家沖,清光緒30年(1904)續修支譜。字派:榮勝奇締近楚邦平宗澤明垂大啟……。

湘鄉城南龍氏

始祖通方公,號碧岩居士,宋時官大理寺評事,為零陵太守伯高之苗裔。宋建隆元年(960)由茶陵遷居湘潭縣木通榜塘。曾孫廣東提舉瑞公、中書瑄公於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由湘潭遷湘鄉,居城南泰和坊太極道院傍,元末兵亂,族屬散避,獨瑞公十一世孫彥清守故土,派衍富、貴、祿、俊四房。清康熙12年(1673)創建宗祠,康熙39年(1700)始修族譜,乾隆36年(1771)、嘉慶13年(1808)、同治4年(1865)、1916年續修。字派:(自二十四派始)宏蔭昭先德自芳,顯揚宗祖在賢良,家修廷獻襄平治,永紹貽謀世澤長。

湘鄉大洋潭龍氏

始祖述公,字伯高,官漢零陵太守,歷代專祠崇祀名宦。遷湘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九評事。派祖永清公,支祖昭文公。世居湘鄉潭台十都大洋潭。

湘鄉凹頭龍氏

始祖通方公,四世孫瑄之長子希勝兄弟五人由湘鄉縣南門第三坊遷居大育橋,復遷珍璉江。希勝公長子躍公於元至元4年(1338)又遷凹頭,派衍團田、烏洲、大岩塘、龍家坊四房。族譜始修於清康熙40年(1701),乾隆5年(1740)續修,嘉慶3年(1798)三修。班行:(自二十三世起)浤應招華清,繼承代有榮,相傳維忠孝,敦厚振家聲。

雙峰杏子鋪龍氏

一派祖通方公,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由茶陵遷居湘潭木通榜塘。四派祖瑞公,官廣東提舉,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自湘潭遷居湘鄉城南泰和坊,為城南支祖;弟瑄公先居湘鄉城南,再徙宣豐杏子鋪,為宣豐支祖。元末兵亂,十五派祖遠清公徙江西吉安永新。十七派祖沅公,字壽相,號本浚,明永樂7年(1409)生,宏治14年(1501)卒,由永新縣橫江顧村復遷故土,開乾、巽、坎三房。清康熙39年(1700)一修族譜,乾隆36年(1771)、嘉慶12年(1807)、光緒4年(1878)、1922年、2003年續修,六修時人口2433人。該族名人龍惠南,提督銜福州總兵。班派同湘鄉城南龍氏。

婁底萬寶龍氏

一世祖通方公,官宋大理寺評事,由茶陵遷湘潭,為城南始祖。四世瑞公,字雙峰,官廣東提舉司提舉,宋天聖元年(1023)由潭遷湘鄉泰和坊,時逢戰亂,人丁散失,惟十五世祖彥清公鎮守故土,開湘鄉龍門一派。至十九世添民公下應濂公,字思台,號溪亭,官祁州判,於明萬曆8年(1580)遷居磨子石新柏村,今屬婁底市萬寶鎮。宗祠建於清光緒25年(1899)。字派同城南龍氏。

醴陵城東、學背嶺龍氏

始遷祖響五公,明洪武4年(1371)遷此。族人分佈於廟背沖、荊潭板三鋪。至1948年,全族人口2500人。

醴陵黃谷田龍氏

始遷祖紫昇公,明洪武22年(1389)自攸縣遷此。族人分佈於黎家橋、大溪山、湘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0人。

攸縣梅城龍氏

始祖庚公,其八世孫耀公,唐天祐間任茶陵令,子孫遂家茶陵褒書東山。至二十六世清公,字悅仲,明洪武2年(1369)由茶陵徙居攸縣學門前,為攸縣開基祖。長子仕信,生楚珍、楚琳、楚瑞;次子仕鼎,生楚瑛、楚瓊、楚瑤,瓊公徙雲南,瑤公徙醴陵黃谷田,余皆居攸縣。族譜始修於清順治12年(1655),1999年九修。本族名人清龍錫光,戶部廣西司主事加四級;清龍湛霖,刑部右侍郎加四級;清龍汝霖,山西高平縣知縣;龍璋、龍紱瑞、龍伯堅等皆有名。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為琳房十九世孫。字派:(以清公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來自永新,世傳理學,廷顯良臣,澤承先正,光啟後昆,忠信為本,謙和乃珍,星輝霞燦,柏茂松榮,家訓同佩,吉慶長臻。

茶陵龍氏

始遷祖必榮公,唐天祐間自江西永新宦遊至茶陵,後定居於此,後裔遷居嚴塘長江、舲舫大岳。

茶陵龍氏

始遷祖定甫公,元至正2年(1342)因兵禍自江西永新黃琪徙秩堂東首,後裔徙居湖口、馬江、小田等地。

炎陵上館龍氏

始遷祖文通公,清代自江西永新遷此。

炎陵下館龍氏

始遷祖文建公,清代自江西永新遷此。

安仁東城龍氏

伯高公二十四孫暹公,為道州學正,遂家道州。暹公四世孫庚公,為避安史之亂,遷居江西永新。庚公十八世孫昌旻,明初由永新授廣西慶遠府思恩縣儒學,道經安仁,致仕遂家安仁東城,繼住草塘洲,傳三世派衍六房。清乾隆3年(1738)始修族譜,乾隆50年(1785)續修,道光5年(1825)三修,咸豐11年(1861)四修,光緒25年(1899)五修,1931年六修,2002年七修,時男丁2509人,女丁1947人。排行:子開緒乃定,景運漸光昌,詩禮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聲炳蔚,霞印積芬芳,吉水淵源遠,熊山厚澤長。

耒陽紫雲龍氏

遷湘始祖九十五公,為伯高四十三世孫,南宋理宗開慶年間,因蒙古破臨江,入瑞州,江西震驚,乃由江西泰和縣遷湘,開基於耒陽縣城廂城牌小灣。至1948年,遞傳24代,有男丁4708人,女丁4622人,多聚居於紫雲鄉。宗祠建於清乾隆45年(1780)。

常寧望湘門龍氏

始遷祖召保公,明初攜九子自炎陵縣調鎮常寧總旗。第四子太四公鎮守望湘門,子孫遂家於此。傳至秀公,子四:世卿居大橋之龍家沖;世化居望湘門內,失傳;世曜居車公廟;世相居步雲橋之龍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