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不僅是全球的電影大年,也是法國的電影大年。
不僅有口碑爆棚的文藝女同片《燃燒女子的肖像》,也有法式浪漫的溫情喜劇片《美好年代》。
但最受矚目的還是這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悲慘世界》
2019-11-20(法國)
01
說起《悲慘世界》,我們第一反應是100多年前雨果那部著名小說。
實際上,本片是導演拉吉.利根據自己的同名短片擴充而成。
也是導演的長篇處女作。
雖說它和雨果的小說沒有直接關係,但卻和小說《悲慘世界》一樣優秀。
在去年戛納電影節上,這部電影大放光彩。
不僅拿下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大獎。
還打敗了呼聲頗高的《燃燒女子的肖像》,代表法國競選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並順利進入五強。
在今年二月的凱撒獎。
《悲慘世界》更是一舉奪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新人男演員和最佳剪輯在內的三項大獎,成為頒獎禮上的最大贏家。
而這一切,得益於:
導演對當下社會弊端的深思。
其中電影里的故事就發生在導演從小長大的巴黎郊區93省聖德尼。
許多場景直接取材拉吉·利自己的日常生活。
故事裏的小鎮蒙費爾梅伊是是巴黎治安最差的區域。
也是雨果寫下《悲慘世界》的地方。
02
眾所周知,法國是移民國家。
因此,遺留的暴力、種族問題多年來難以解決。
故事開篇,我們看到法國贏得了2018年的世界盃冠軍。
他們聚集在香榭麗舍大街上激動萬分。
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他們緊緊相擁,其樂融融。
只是這和解的場景也只是表象。
看似盛世繁華,其實是悲慘世界。
鏡頭拉回到這座小鎮上。
這天,小鎮新調來了個白人警員史蒂芬。
他和另外一個白人克里斯,黑人格瓦達組成巡邏小分隊。
他們三個的小頭目克里斯不是什麼省油燈。
對當下管轄區域中的毒販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看到好看的黑人女學生,借搜身查證名義,摸來摸去。
他還警告史蒂芬這塊地哪些是危險人物。
這些人身上有各種病毒,千萬不要隨便招惹他們。
史蒂芬馬上明白了:
來這當警察絕不是容易的差事。
果不其然,麻煩事來了。
當地的吉普賽老大說丟了一頭寵物獅,還直言是被其中一個黑人小孩抱走的。
這個孩子被當地一個被稱為「市長」的人管教。
於是,老大找到「市長」理論,兩撥劍拔弩張,一副要打起來的樣子。
三個警察好不容易勸開他們並承諾儘快破案。
案情有了眉目,原來是一個曾經偷過東西的叫伊薩的男孩乾的。
本以為抓捕伊薩,供出藏匿獅子的地點就萬事大吉了。
可沒想到事情卻朝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三個警察在追捕伊薩的時候,其中一人不慎失手用氣槍射傷了伊薩。
而這一切不但被周遭其他孩子們看個滿眼。
還被另一個黑人男孩用無人機拍了下來。
為了防止視頻流出,這三個警察務必儘快找到拍視頻的人,否則警局名譽就會受損。
在這搜尋的過程中,捲入是非的人越來越多。
除了地頭蛇「市長」,吉普賽老大,還有開餐館的當地話事人…
事態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沒有人去理解彼此,只是用自己的準則行事。
就像電影里:
「市長」焦急獅子丟了,沒人餵食給它會餓死;
吉普賽老大則認為獅子是自己生存的工具;
警方認為獅子丟了是偷竊的大罪,找不到就不好交差。
好在經過一波三折,他們找到了伊薩。
但此時如何處理伊薩,警方三人也起了爭執。
史蒂芬認為要先帶孩子去醫院。
克里斯則堅決反對,因為這事要是傳出去,警方擔不起這責任。
最後克里斯還是一意孤行地威逼利誘讓伊薩封口。
絕不能提起此事,而拍到的證據也被銷毀。
本以為糟糕的一天結束之後,一切能平靜如昔。
可第二天,伊薩連同當地的黑人展開了報復。
憤怒的伊薩拿起燃燒彈向三個警察走來...
03
黑化的伊薩最終是否將燃燒彈投向警方?
導演賦予電影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而這樣充滿戲劇性的設定,也和小說《悲慘世界》有着互文似的關聯。
小說里的那場巴黎街壘戰與電影結尾處這場帶有復仇性質的樓道亂戰,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還有小說中,主角冉阿讓為了養家糊口,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五年。
因擔心家人,他多次越獄,最終度過了十九年的牢獄生活。
身為底層的他,感受到的是社會小人物的悲涼與無人傾聽。
回到電影里,黑人小孩伊薩從偷獅子開始到被誤傷,再到被強制封口。
依舊是承受着社會的不公平待遇。
小說中人性扭曲的冉阿讓到最後被主教的真誠感召而打動。
電影里最後望着曾救助過自己的史蒂芬。
猶豫的伊薩是否能讓人性殘存的善打敗後天形成的惡,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看出,導演借用一個現代警民衝突的故事,表達的仍是小說中的內核。
即:
「世上本沒有壞莊稼,也沒有壞的人,只有壞的庄稼人。」
遺憾的是。
一百多年過去,這樣的社會弊端仍未解決,暴虐的故事仍在上演。
就像本片創作的靈感也是來源於2005年的巴黎騷亂。
那一年,兩位北非男孩在躲避警察追捕時不慎觸電身亡,於是點燃了黑人移民的怒火。
因此爆發了大規模的暴亂,從巴黎郊區蔓延到了全國。
各地都在抗議,無數車輛建築被焚毀。
這場騷動持續了長達20天之久,將近三千示威者被捕、三人死亡。
像這樣的移民衝突、階層分化和種族歧視等問題,直到今天仍撕裂分割着當下的法國。
電影中的獅子就是權利的象徵,權利催生了暴力。
擁有權利的人以暴制暴,底層不被重視不被尊重的人用暴力反抗。
警察一個誤傷導致事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連鎖反應。
既加深了種族之間的仇視,又加重了移民和本土居民之間信仰的分歧。
受了輕傷的孩童在被誤導下,更是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如同電影中的理想主義者薩拉赫對另一個理想主義者史蒂芬所說:
這裡無人傾聽,沒有溝通,彼此無法和解,衝突和矛盾的存在,難保他們仍會義憤填膺。
伊薩偷了小獅子,差點被吉普賽老大扔進籠子喂獅子。
他害怕的同時也是人性之惡被喚醒時。
他的反抗,是對這座城市的報復,是對欺壓像自己這樣底層人民的執拗對抗。
即使是錯的。
而電影中富有正義感的主角史蒂芬曾兩次舉起槍。
一次是舉槍直指要把伊薩喂獅子的吉普賽人,另一次卻是將槍口對準自己救下的伊薩。
這樣的轉變也是宣告理想主義的滅亡。
一場警民衝突,赤裸裸地代表了當今整個西方世界的亂象。
每個人夾在其中代表不同的立場,於彷徨中探究問題的根源,卻仍讓歷史重演。
政府的行政秩序與民眾高喊自由的意志衝突。
人類只要尚存,這樣的矛盾就會一直存續。
這好像是一個無解命題。
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信:
那就是暴力的結果只會是更多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