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厄運》,究竟是一場邪教入侵儀式,還是揭露了家本來的樣子?

最近看了號稱「2018年必看片單」的恐怖片《遺傳厄運》,導演花了一個小時的鋪墊,又花了一個小時抽絲剝繭開始解謎,跟着導演的鏡頭,觀眾彷彿像挖彩蛋一般,把影片從剛開始播放時的彩蛋逐個挖出。

這部影片剛剛上映就獲贊頗豐,外媒評價為「新一代的驅魔人」,豆瓣打分7.1分,我想說一個能把邏輯講的這麼清晰的恐怖片確實不容易。

劇情這裡就不加複述,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簡單的說,就是外婆(女主的母親)將全家人獻祭,給魔神換身體的故事。外婆曾經試圖用自己的兒子獻祭,兒子承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在未成年時就自殺了,後外婆則借用外孫女的身體但是也失敗了,在她死亡以後,通過各種正常、非正常的死亡,最終成功用外孫的身體復活了魔神。

厄運本就無需解釋,遺傳更是很直接的原因,對超自然現象的迷戀會讓人忽略很多潛在的思考,表面上,這是一個平靜的家庭被厄運擊倒的恐怖片,那有沒有可能,家庭本就是那個被詛咒的形式呢?

【多少人想逃離一個玩偶之家】

影片的女主人公(母親)是一個藝術家,每天戴着放大鏡製作各種微雕房子,是一個冷靜又克制的女性。為了趕上約定的展覽開放的日期,她日以繼夜的在她的工作室里工作,經紀人三番五次致電她,理解她最近家庭發生的不幸,可以暫緩展覽時期,她也置若罔聞,依然堅持的工作。

在面對工作的自律、嚴謹的背面,就是家庭關係的疏遠,貌合神離,以及無能為力。

外婆與魔神的結婚儀式

夫妻關係是冷漠的,妻子拒絕丈夫走入她的內心世界,丈夫對她的各種哀傷無法共情;與子女關係是疏離的,女兒更愛從小把自己帶大的外婆,青春期的兒子因為母親的各種控制連反抗的興趣都沒有。

說一個細節。

影片比較驚悚的一段場景,是兒子要去朋友家開趴體,母親明明想表達擔心他太浪的意味,也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那你把妹妹帶去。

於是小學生妹妹被迫跟着哥哥去了中學生的聚會,哥哥想去吸大麻,就讓妹妹獨自玩耍,讓她去吃趴體上發的巧克力蛋糕。結果妹妹誤食會讓她過敏的堅果導致無法呼吸。哥哥着急的帶她去看醫生,路上意外把妹妹撞死。

撞死妹妹的哥哥嚇壞了,默默的開着車帶着沒有頭的妹妹回到家,躺在床上瑟瑟發抖,直到第二天天亮後,母親來到車上看到死去的女兒絕望大哭。

從此影片沉浸在母親的大哭聲中,而父親也只是淡淡的和她表示,你再難過也不要嚇到兒子。最終兒子和母親在餐桌上爆發了爭吵,母親指責兒子為什麼害死妹妹也不道歉,兒子說都是因為你為了控制我,逼着妹妹跟我去趴體才害死她。

在面對至親之人發生災難的時候,我們理解中的家庭,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原諒,可劇中的三個人,卻始終在用互相指責的方式責怪別人逃避自己內心的缺失,可細想來,對大部分「自我」的人來說,現實本就是如此的經不起考驗。

這段衝突充分解釋了悲劇造成的原因,在導演的眼裡,這個被迫用「愛」與「親情」捆綁一起生活的家庭就是這麼恐怖,母親不知如何表達情感而轉變成的控制欲,父親的不愛,兒子的無法溝通,女兒的逆來順受,這個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中產階級家庭其實早已分崩離析名存實亡。有沒有邪神附體,又有什麼重要。這樣緊張的關係走向崩潰,也是遲早的事情。

我們在控訴中國式家庭關係的時候,經常表達對西方平等、民主、自由的家庭觀的渴望,可其實,在各種美國電影和美劇中,太多表情絕望的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女性的臉也並不少見。只是在他們的鏡頭裡,女性的絕望不是像中國八點檔連續劇一般,停留在老公出軌和孩子高考這兩個平凡的話題上,而是更多的立足在女性內心的悲哀,在追求女性解放的同時,也賦予了她們更高的對情感表達的需求,太多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傷心封住了她們的喉嚨,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失去應有的笑容。

對於家庭,對於感情,對於生活,每個女性都有自己最天真的幻想和期盼,也有最終一次一次被現實擊倒的悲傷。這讓我們忍不住的開始思考,家庭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答案么,不禁讓人想起了今年脫口秀大會裡那個經典的段子,忍忍吧,為了孩子。

這應該是這部影片最細思極恐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