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葯神》到《誤殺》: 走上舞台中心的80後導演, 和那些「貴人」們

80後導演再次讓市場看到了驚喜。

近日,由肖央、譚卓、陳冲主演的懸疑犯罪電影《誤殺》上映,成了年底前跑出的一匹黑馬。

豆瓣7.7分,知乎8.8分,影片口碑迅速在全網發酵,推動票房持續走高。

截至目前,《誤殺》上映4天,票房累計已經超過2.6億,預計最終票房將降落在6億以上,這個成績在懸疑犯罪類影片中已經相當不錯,甚至有望衝擊年度內同類型電影票房TOP3。

《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片中一個母親誤殺了迷奸自己女兒的禽獸,而這個「禽獸」恰巧是警察的兒子。

於是,道德的審判、權力的對抗、親情的守護,始終糾纏於兩個家庭之間,影片將一個無法判定對錯的抉擇擺在觀眾面前。

去年,觀眾曾在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葯神》上映時面臨過相似的糾心體驗,而《誤殺》則以犯罪電影的形式再度叩問人性的複雜。

巧合的是,《誤殺》的導演柯汶利和文牧野一樣,都是80後,再加上今年大爆的《哪吒》《流浪地球》,業內越來越多的新生力量正在走向舞台中心。

在這個過程中,業內逐漸萌生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誤殺》背後,有陳思誠以及和其關係密切的萬達影視,而《我不是葯神》的誕生,則離不開寧浩的「壞猴子計劃」以及歡喜傳媒……在業內已經形成突出影響力的一代電影人和相關影視公司,正在以一種「老帶新」的方式,從資金、資源、業內號召力、個人實力等多方面幫助新一代青年電影導演加速成長。

隨着這種發展模式不斷成熟,持續釋放商業化空間,電影市場將迎來更多新鮮血液,而成熟一代的電影人以監製的身份「帶新人」,也有利於行業在傳承式發展的過程中找到更健康的成長途徑。

佔比最大的80後導演

科幻、動畫、懸疑多點開花

據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統計,截至12月16日,在2019年票房排名前40位的國產影片中,由80後導演執導的影片數量為15部,佔比最大,達到37.5%,若將新一代導演的年齡界限拓展至75後,這個比例將達到52.5%,佔比過半。新一代的年輕導演已經成為業內的中堅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75後、80後導演在2019年票房超10億的影片中更為集中,佔比為70%。其中,位列年度票房榜前兩位的影片皆為80後導演的作品。

新勢力的崛起,意味着新的血液注入市場。

2019年,《哪吒》的出現刷新了市場對全年齡段動畫電影的認知。該片近50億的票房對行業釋放的信號是,全年齡段動畫電影的票房號召力已經有能力在更大的檔期內爆發出更強的競爭力。《哪吒》的同系列電影《姜子牙》敢於定在春節檔即是如此。

由此可見,國內動漫行業有望煥發出新的活力。彩條屋影業CEO曾公開表示,業內95%的動漫公司都在虧錢,《哪吒》的市場表現力也將加速這一現狀的改變。

相似地,《流浪地球》的出現之所以稱得上是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座里程碑,是因為《流浪地球》開創的是將硬科幻建立在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語境之上,我們的中國式親情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執念,是影片能夠戳中觀眾情感的所在。

而最近上映的《誤殺》在全網口碑爆發,也是在於影片本土化後更符合國人的表達節奏和情感爆點,所形成的影響也將加速建立新一代導演對犯罪電影的新思路。

可以看出,每一位80後導演進入大眾視野,都帶着對某一品類電影內容的新的突破,這也是業內鼓勵新導演成長的關鍵所在。

但是,新導演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他們背後,大多都站着市場更為熟悉的身影。

今年暑期檔,聚焦消防的《烈火英雄》導演為80後的陳國輝,而監製劉偉強和主控方博納影業早已在「博納式主旋律」電影上積攢了多年的成功經驗。

經歷撤檔風波後歸來的《少年的你》,導演為1979年出生的曾國祥,監製則為陳可辛30年來的老搭檔許月珍。

年輕導演+資深監製的組合,除了能夠加快新人導演的個人成長之外,也能幫助新人導演在發展初期打開資本市場,而不斷輸出高票房的電影則在驗證着這一發展模式的可行性。

年輕導演+資深監製

撬動資本與風格承襲的雙贏模式

這是一種可持續的、健康的發展模式。

年輕導演最缺的是錢和認同。

2008年,餃子(曾用名:餃克力)雖然因為短片《打,打個大西瓜》一夜成名,但名聲很快褪去,他還是只能在成都做着動畫外包的工作和動畫電影的夢。

六年後,彩條屋影業的CEO易巧才終於懷着對《打,打個大西瓜》的驚艷找到了餃子,然後歷時5年,《哪吒》橫空出世。

易巧給餃子的,不僅是一個機會,還有資本上的支持,以及多年做動畫電影的經驗,他曾是《大魚海棠》《大護法》的總製片人,之後,還將監製《姜子牙》,該片的導演中同樣有新人導演程騰。

和餃子一樣,新人導演大多是憑藉讓人驚艷的作品嶄露頭角的。

在拍《誤殺》之前,柯汶利的畢業作品《自由人》,全片同樣充斥着無法宣洩的抑鬱,在豆瓣拿到8分。而陳思誠給了柯汶利一個機會,去放大他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像陳思誠這樣在業內已經形成個人風格,並向市場輸出過優質作品的導演,要麼已經有了自己的影視公司,具備獨立運作影視項目的能力;要麼則是憑藉個人品牌價值與頭部影視公司形成某種綁定關係。

陳思誠屬於後者,他與萬達影視合資成立騁亞影視,他的唐人街系列背後,萬達從來不會缺席。此次陳思誠監製《誤殺》,萬達也是該片的主要出品方之一。

也就是說,在這種模式下,成熟導演有賭的成分,他們把個人積累的品牌價值賦予新人導演,以此獲得資本支持。如果賭贏了,他們不僅能夠加快個人品牌向市場輸出優秀作品的頻率,還有可能在某一電影品類上開創出新的可能性。

2016年,寧浩的壞猴子影業就已經推出「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用於扶持新人導演。寧浩背後既有自己的壞猴子還有歡喜傳媒。《綉春刀·修羅戰場》的路陽,《我不是葯神》的文牧野,《流浪地球》的郭帆、《受益人》的申奧等,都是「壞猴子計劃」下的受益者。

雙方的共贏是這種模式得以延續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為保障個人品牌價值的持續性,成熟導演在扶持新人方面也會選擇個人更擅長的領域,比如更擅長懸疑類的陳思誠選了柯汶利的《誤殺》,而《我不是葯神》在現實題材和喜劇上的融合則是寧浩的長處。

徐崢在喜劇上的優勢也以相同的模式傳承,不僅為新人導演蘇倫監製《超時空同居》,還在今年賀歲檔,為80後導演楊子監製《寵愛》,影片同樣屬於喜劇範疇。

監製的個人能力和風格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影片之中,也不再只是一個掛名,更有利於推動行業走向更健康的發展環境,而成熟導演在相似風格的作品上,也能給到新人導演更多的經驗借鑒,進一步盤活新一代導演的創作活力。

至少從目前來看,年輕一代的導演市場是持續活躍的。

據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統計,在2018年和2019年導演票房榜TOP20中,75後、80後年輕一代導演佔比都達到50%左右,尤其是在累計票房排名前五位的導演中,年輕一代佔據着60%-80%的優勢。

年輕一代的導演和他的「貴人」們,正在創造一個新時代。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