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往事》背後的故事, 讓我想起《伊甸湖》, 教育真的很重要

《好萊塢往事》這部昆汀·塔倫蒂諾的第9部個人作品,由於某些原因並沒有在中國上映,不過國內的一些小夥伴肯定通過某些渠道看過了。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真的喜歡昆汀的、懂昆汀的人會覺得這是一部昆汀寫給好萊塢的「情書」,雖然只有結尾一點點有昆式」暴力美學」,但基本還原了60年代的好萊塢樣貌。

▲《好萊塢往事》海報

小志作為一個影視小萌新,反而更想了解電影的那段背景——曼森殺人案。

《好萊塢往事》背景是60年代的美國,正值好萊塢的「黃金時代」末期,嬉皮士文化興起。故事有兩條敘事主線,一條是虛擬出來的小李子布拉德·皮特的演藝生涯之路,昆汀也是通過他們倆的演藝之路反應那個時代的末路,你過氣了,就沒得選了。即便你的演技再好也無用。另一條則是以震驚洛杉磯的「曼森殺人案」中的莎朗·塔特遇害案為原型設計出來的,有人說設計這條線是因為慘案正好也發生在60年代末,也有人說是昆汀私自向同為好萊塢天才導演的羅曼·波蘭斯基致敬。(天才難免是寂寞的,可惜羅曼·波蘭斯基好像並不高興)不過,不管是哪個原因,小志今天就想來扒一扒「曼森殺人案」前因後果。

電影《好萊塢往事》中,昆汀並沒有還原案件的原始情況,而是加入了小李子和布拉德·皮特這一對cp,影片中他倆剛好是羅曼·波蘭斯基的鄰居,而皮特飾演的克里夫恰巧又是能和影片中「李小龍」打成平手的特技替身演員,更巧合的是曼森家族的四名成員想先去「解決」小李子和皮特,結果就上演了一場昆式暴力美學。莎朗·塔特四人也幸運逃過一劫。而真實情況則是一場虐殺,莎朗·塔特四人全部死於曼森家族之手,莎朗·塔特還懷有一個8個月大的孩子……

▲《好萊塢往事》中莎朗劇照

在查看查理·曼森資料之前,小志就有一個猜測,曼森的童年肯定不幸福。

果不其然,曼森的媽媽在16歲時生下了他,而生父不詳,由於母親是監獄的常客,不得已將他交給阿姨撫養,阿姨雖然是虔誠的教徒,可姨父卻是個變態,從小便各種欺凌曼森,這也導致了他十歲便逃家流浪。由於缺乏正常的教導,造成了他人格和性格的扭曲。

多次入獄假釋後,他來到了舊金山,這也成為了他揚名立萬的開始。60年代末期,正值嬉皮士文化興起,年輕的一代通過公社式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留着長發,穿着皮夾克和喇叭褲,有點像我國幾年前的非主流,可他們比非主流可怕的多,吸毒、賣淫、用音樂抨擊社會。(這裡只是提了嬉皮士文化壞的一部分)

曼森也就是在這一時代崛起,他用迷藥和音樂來控制他的教徒。有傳言說因好萊塢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拍了一部《羅絲瑪麗的嬰兒》(該片反邪教),所以曼森帶領家族成員殘忍地殺害了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及3位好友(當時羅曼去歐洲拍片了),也有傳言說是曼森向羅曼妻子莎朗·塔特問路,遭到了辱罵,導致了慘案。

▲查理曼森被捕時照片

不管是哪種說法,都離不開曼森悲慘的童年和時代環境。豆瓣上看過這樣一段話「70%被虐待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施虐者,而剩下的那30%的孩子還在繼續當著受虐者。」這句話可能只是筆者的噱頭,但不可否認,用在曼森身上很合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沒人生來就是惡人,只是因為後天環境的變化才導致了人的不同。孩童時候父母的影響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永遠忘不了《伊甸湖》中的那些孩子,十幾歲的小孩,對着大活人,怎麼能下得去手?哦,原來是父母「教」的。

▲《伊甸湖》海報

所幸,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友善的國家。

▲中國國旗

或許電影中的這些情節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經歷,但如果每個父母都以身作則,教導孩子謙遜有禮,這個世界是不是會更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