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科幻的《美國隊長》透過冬日戰士, 演繹現實世界, 羅素兄弟把觀眾帶向何方?

本片成為英雄電影的標杆,有兩個理由。第一個是九頭蛇組織的設定,第二個就是電影有意識地做成諜報片的風格,使本片成為非常現實主義的超級英雄電影。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為漫威MCU系列的第九集。MCU創立了英雄電影無法超越的標杆。

它的每一部電影,均由美國英雄漫畫的故事支撐,劇本近乎完美,選角均是經典,所用的導演也不走作者論路線,嚴守漫威的電影特色。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可說是集大成者。直接、利落、精彩,絕無冷場。集結好萊塢一流的資源,打造出影史最偉大的系列電影。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非常精彩。這也是MCU的傑作。他們成功地製作了一部以非常現實主義為基礎的電影。

但現實並不局限於一場災難,它仍然是一次有趣的旅程,也是你想參觀的世界。最後,隨着神盾局解散,也產生了一些後果。

也許這是羅素兄弟的強項。拍出了很多精彩的鏡頭,從使用盾牌在走廊里破門破窗的追逐,到不背降落傘從高空降落,包括人們又重新喜歡美國隊長,還建立了博物館。

尼克·弗瑞終於有了動作場面。黑寡婦也比以往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如果有MVP,那就是獵鷹。他是一個有趣,聰明,有責任感的人,而且一切表現的非常好。

作為續集電影,本片的優勢是不需重複刻畫美國隊長的人格特質。而美國隊長的戲劇張力也夠,足以撐起這個部分。

美國隊長被冰封六十年,復出就被徵召,去討伐洛基率領的外星人部隊。即《復仇者聯盟》之戰。本片是他進入近代社會的真正開始,讓我們得以進入美國隊長的內心世界。

相較於鋼鐵俠托尼對《復仇者聯盟》中神明帶給他的衝擊,讓他感受到人類的渺小,美國隊長的態度則大不相同。

回歸到角色的心境。他是所有超級英雄中唯一沒有超能力的(鋼鐵俠要另外討論)。史蒂夫·羅傑斯僅是實驗士兵,只擁有比一般人強的智商與體質。

他不會飛,而且可以跟人類一樣被殺死(在漫畫《內戰》(Civil War)中,被狙擊手開槍打死)。

唯一堪稱特別的,是他那可以吸收能量,堪稱地球最硬金屬的振金盾牌。而他人盾合一的戰術,與人類最強的體能,使他成為人體極限下,足以與其他超級英雄分庭抗禮的角色。

但對史蒂芬·羅傑斯來說,他對自己的認知,絕不是超級英雄,他也不覺得自己有何特別。他被挑選為實驗人,就是因為他擁有其他人罕見的堅強、正直、毅力等性格。

從《美國隊長》到《復仇者聯盟》,他的心境從一個服從命令的士兵,到質疑權威,繼而懷疑自己存在的必要性。

美國隊長是超級英雄中少數公開真實名字的人(這也構成漫畫《內戰》的情節主軸:超級英雄該不該被管理)。

但他不像班納博士的雙重形象,也沒有托尼的雙重身份。

史蒂芬·羅傑斯一直以來就是美國士兵。二次大戰期間,他成了反納粹的宣傳象徵。到了《復仇者聯盟》,他是隸屬神盾局,為了保護美國而戰的特殊部隊隊長。

對他來說,他沒有一般超級英雄對於生活與身份曝光、以及超能力濫用的困擾。他就只是個超級士兵。

因此《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一開場,他就在考慮自己該不該退休。他的戰場已經消失。

全球化的時代,連冷戰都已結束,外星人的戰爭對他個人意義不大,而片頭他參與的反恐任務,是全球特種部隊都會執行的任務。有沒有美國隊長,似乎意義不大。

加上在《復仇者聯盟》中,他對神盾局隱瞞的騙局感到反感。電影開場,他也質疑神盾局長的秘密計劃,是以恐懼來保護自由,這並非真正的自由。因此種種,遂萌生辭意。

而美國隊長作為一個冰封后蘇醒的人,他所有的親友都已死去。他沒有朋友,沒有生活,過去六十年的歷史與他無關。

他唯一能做的,是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但他要如何開始?他根本沒有目標。而保家衛國呢?全球化時代的米國,本身就是挑起戰爭,用權力與武力霸凌其他國家的強權。

在經歷與外星人的戰爭後,史蒂芬·羅傑斯不太可能為了一個國家的正義上戰場殺人。他即使離開神盾局,也不會回到美軍。

此時,從《美國隊長》延續到本集,萬眾期待的梗也終於登場。《美國隊長》中,史蒂芬·羅傑斯有一個愛人佩姬‧卡特。

當美國隊長葬身深海之中,佩姬痛不欲生。《復仇者聯盟》沒交代美國隊長怎麼面對他的愛人,到了本片終於揭曉。

經過七十年,史蒂芬·羅傑斯還保持二十六歲的體態。他去見愛人佩姬,佩姬卻已是九十高齡的老人,躺在床上跟他閑話家常,問他適不適應未來的這個世界,希望他可以好好過自己的生活。

史蒂芬·羅傑斯用一種面對真愛的表情,哄着床上的佩姬,說他現在的願望,就是跟自己的愛人跳一支舞。

說完,深情與佩姬的手相握。佩姬只能飆淚,說他還能活着真是太好了,她一直在等他回來。

看到這段,眼淚奪眶而出。被冰凍了半個多世紀,人生的一切已如往事。深愛的人垂垂老矣,躺在病床上,離死不遠,而自己卻身強體壯。唯一能做的,只能握住她的手安慰她。

如果不是神盾局局長被暗殺,帶出了背後九頭蛇組織的陰謀,美國隊長可能從此就封盾退隱。但九頭蛇一重出江湖,他便找到了奮鬥的理由。

本片作為漫威MCU系列的最強電影,也就此確定。

本片成為英雄電影的標竿,有兩個理由。第一個是九頭蛇組織的設定,第二個就是電影有意識地做成諜報片的規格,使本片成為非常現實主義的超級英雄電影。

美國隊長的漫畫,於1941年問世。此時二次大戰方興未艾,九頭蛇組織的設定非常傳統老氣,是獨裁政權的邪惡象徵。

但到了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紀,九頭蛇組織如果還像007電影那樣,只是為了恐怖襲擊或賺錢而存在,那也太遜了。

即使安排復蘇納粹帝國的法西斯主義榮光,也不怎麼高明。劇本在此藉由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所飾演亞歷山大皮爾斯的角色來談很多問題。

九頭蛇組織到了二十一世紀,成為一個理想性的組織。他們希望這個世界可以沒有戰爭,沒有對立,只有和平。

這個願望與任何主張正義的英雄沒有兩樣,差別只在作法。他們認為,要獲取真正的和平,就是剷除任何反對與不受控的勢力。相對於和平來說,他們並不重視自由的概念。

他們認為自由反而會導致紛爭。只有由當年參與納粹的人類精英訂出來的科學法則,才能讓人類走向和平。

如何走向和平?只要讓人類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有得吃、有得住、過好的生活,讓理念的抗爭消失於無形,讓人類沒意識到自己被統治,和平就可能達成。

所以,九頭蛇的目標,是剷除任何可能的反對勢力。那些會自主思考的領導者,那些受控或不受控的超級英雄,都在他們要殲滅的範圍內。

他們的主張非常地炫:「我們都是現實主義者。要建立新的世界,必須要推翻舊的世界,這麼做會樹立敵人。」

對他們來說,只要打倒敵人就好。

人類如此發展下去,莫斯科一定會被核彈夷平,芝加哥也一定會被電磁波武器摧毀。所謂的外交,只是延遲發生的手段。全世界七十億人口,只要殺死兩千萬人,就不會再有戰爭,和平就會出現。

劇本設定到這個程度,已經超越007系列電影的任何一部。

九頭蛇組織,也一躍成為所有動作電影的第一名恐怖組織。

他們採取意識形態的傳播,理念的認同,使用滲透分化的方式,在世界各國的政府高層中安插自己人;安排政治事件與戰爭,讓世界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逐步達成目標。

他們甚至還會利用《復仇者聯盟》中外星人引發的事件,來引導輿論。

就像小布利用911成立國土安全部,進行軍工業的擴展,與政府權力的濫用。九頭蛇組織簡直就是現實世界的縮影。

如果不是出現了美國隊長這種超級英雄,本片還真的就是007的翻版。

九頭蛇組織跟美國隊長一樣,是非常人類層面的問題。所以他們不會牽涉索爾與洛基對立這種外星人的世界末日議題,也沒有超級英雄相互廝殺那樣的悲劇色彩,完全是僅止於人類的犯罪問題。

也因此,電影的動作安排上,完全現實主義。除了漫畫必有的元素之外,全部的畫面都是現實世界會出現的。

從獵鷹飛行器、機械手臂、戰鬥機到肉搏戰,都是許多槍戰動作片的場景。唯一科幻的,應該就是美國隊長拿着鐵盾就足以打飛機,以及盾牌本身可以吸收衝擊,讓他像蟑螂一樣摔不死也炸不死的畫面吧。

反派酷寒戰士也是漫畫中重要的梗。電影當中沒有着墨太多,反而留到了《美國隊長3:內戰》才有戲,真是扣人心弦。

本片可說是自《X戰警: 第一戰》後,最好的英雄電影,更足以被列入影史經典。

羅素兄弟拍了一部很棒的,扣人心弦的電影。

除了分裂的《鋼鐵俠3》和搖搖欲墜的《雷神:黑暗世界》,這部電影變成了第二階段新的轉折點,包括漫威用巴基為《美隊3》和《獵鷹與冬兵》埋下伏筆。

對於一部需要避免太多的電影來說,實際上就已經非常成功了。

下一期讓我們回顧《銀河護衛隊》,這也是漫威MCU第一次把故事拉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