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1年再上映, 它還是我心中最佳

其實看電影,聽歌都是要講緣分的。 海上鋼琴師

時隔21年,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這部誕生於1998年的經典作品作品《海上鋼琴師》經過4K修復。

讓之前沒能在大銀幕上一睹《海上鋼琴師》風采的內地觀眾得償所願。

復映讓他再度煥發光彩,而票房大賣也再次證明經典永不褪色。

其實很多觀眾早已看過該片,但他們仍然願意進影院「朝聖」這部經典之作。 或許是因為,即使是現在,這個故事還是能引起大家共鳴,給予當代人一些啟示。

比如是選擇安居一隅,堅守內心還是不破不立,奮力闖蕩;

是直面誘惑,勇敢接受還是固執死板,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電影中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呼之欲出,可小編還是想拿出來贅述一下。

(注意!下文有部分劇透)

作為1900最好的朋友,Tooney的出現無疑是電影的一大亮點。

整個故事也是由Tooney對1900的回憶展開。

而電影中最浪漫的一幕莫過於1900讓Tooney將鋼琴的輪鎖放開。

並帶着他隨着波濤的起伏,與鋼琴一起「漂移」。

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 1900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恣意遨遊,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的高潮演繹所折服。 與此同時,爵士樂的創世人Jelly(King of Jazz)來挑戰了。

他一襲白衣,目空一切。

接下來便是影片的經典斗琴片段。 兩人分別彈了三支樂曲。

直到第三曲,面對Jelly的挑釁,1900才開始了華麗的反擊。

他故技重施,他以數倍的速度演奏了四手連彈的《enduring movement》。

這場比拼高下立見,Jelly作為爵士樂之王不可謂不是自取其辱。

他太在乎名利場上的輸贏和這場比拼的結局。

而1900從始至終都保有着對音樂的崇敬和熱愛。

這場較量顯然將1900人物的塑造進一步升華了。 不過影片的高潮還是在影片的結尾,Tooney終於找到1900。

在此,兩人之間的對話,又是一次劇情的升華。影片就是部給大眾看的藝術家電影。

其本身就像是一首鋼琴曲,不急不躁,悠悠道來。我們再來說一說這艘「弗吉尼亞號」。

這註定不是一艘普普通通的船,作為來往於歐洲和美國的輪船。

它更像一面鏡子,映射出歐陸文明的奄奄一息,也映射着美國新大陸的冉冉升起。

它更是1900心中的精神家園。

這或許也是1900停下腳步的原因。

而影片中也多次強調了「America」,在「弗吉尼亞號」上.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美國就是自由,平等以及夢想的代名詞.

可世界上會有真正的平等自由存在嗎?或許連1900這個名字也是有寓意的。

1900是20世紀的起點,卻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除此之外,在小號Tooney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導演可謂是煞費苦心。 1900和Tooney之間純粹真摯的友情和當下那些酒肉穿腸,把酒言歡的友情太不一樣了。

他們尊重彼此各自不同的人生理念。 但同時,兩個主要人物的設置又是截然不同的。

01

從經歷上來說

1900沒有經歷過的陸地人生,Tooney都經歷過了:戰爭,動亂,經濟衰落,美國夢的破碎……

02

從音樂上來說

1900從始至終堅定着自己對音樂的堅持;

而Tooney面臨生存與夢想時,也只能放棄心愛的小號,用6磅多買斷了自己的音樂人生。

從思想上來說

1900認為漂泊在海上反而有一種歸屬感,腳踏上陸地的人反而內心動蕩不安;

而Tooney覺得只有下船用音樂才華換取名望財富,換來老婆孩子熱炕頭才是實實在在握在手裡的人生......

第一次看完這部電影和再次觀看,感覺或許還是不同的。

第一次看完,也許你會問:為什麼1900不下船?

或許下船了,麵包和愛情,他都能擁有了,

1900太懦弱了......

可真的是這樣嗎?

一個可以直面挑戰爵士樂創始者的人;

一個可以為了愛雨中佇立的人;

一個可以堅持心中的道,說毀約就毀約;

一個甚至都不怕死的人,他真的懦弱嗎?

我倒覺得,他無比勇敢。

他永遠像一個旁觀者,清醒而獨立,透徹而堅定。

知道什麼最適合自己,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

也有人說他只在逃避,逃避一切未知。

可與其說逃避,不如說他早已有了自己的價值體系觀,為此才能平靜地做出選擇。 1900願意躲在一個漂浮在海上的烏托邦;

一個能夠讓純粹的音樂聖徒棲息的地方;

孤立於主流大眾去堅守內心深處的最後一片凈土。

非要功成名就才算是人生的制高點?

可人的追求從來都是不一樣的。

無論我們追逐的東西是什麼,我們渴望的自由是什麼樣的。

我們都應該知道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態度,

也有自己特別的選擇。

即使他最後必須為此付出他的生命!

沒有人能評斷這選擇是對還是錯。

儘管朱塞佩·托納多雷沒有給這個故事本身一個圓滿的結局。

但所謂的圓滿不是僅僅迎合觀眾的心裏期許。

對於1990來說,這樣的結局就是完滿。

他對音樂,對自由的執着永遠讓人熱淚盈眶。

他人格的不切實際,

他通過隨船毀滅的方式和自己熱愛的爵士樂永存的理想境界,

一點都不難理解!

轉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