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 真實之光, 自有來處 , 莘莘學子演繹的情懷大片

李芳芳作為電影《無問西東》的編劇導演,大膽的敘事結構串聯起了四個時代,講述了四個時期的青年人,在動蕩時代面對命運與真實自我的跨越近百年的故事。該片是繼《芳華》後成為又一現象級電影,其非常巧妙的採用倒敘和插敘的方式對四個時代的清華學子予以呈現。

故事發生的時空有四個:民國時期只問真實的文人志士吳嶺瀾、抗日戰爭只問正義的飛行英雄沈光耀、文革時期只問深情為科學獻出青春的三個熱血青年、生活在現代都市面對利益選擇只問初心的職場達人張果果。這四個時代的青年角色的選擇,都完美呼應了片名「只問初心,無問西東」。

影片頻繁運用色彩反差作為渲染情緒的工具。影片呈現了不同的歷史時空中,四代清華學子都經歷了燦爛的學校生活和悲苦的紛爭歲月,這兩種對立的生活狀態尤其在情緒表現上,鏡頭色調的表達十分明顯。明暗對比牽繫着觀眾的情緒,大部分的過去時空採用的是油畫般的固定鏡頭予以呈現,色彩明亮、色調暖黃,使觀者一種回味美好過去嚮往油然而生。但當時間順序過渡到戰爭時期,尤其是文革時期,色彩和色調逐漸變得灰暗,與之前單純愜意的校園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差。例如,此前一直身穿艷麗印花連衣裙的王敏佳,天安門合影的段落中還有她甜美迷人微笑的特寫鏡頭,但當她被批鬥群毆致其毀容後一直都是黑暗系服裝裹挾全身,片尾她隻身奔赴西北沿着戈壁灘的火車軌道中尋找陳鵬的黑色單薄的背影,與漫無邊際的悲傷痛苦相連。反觀現代時空,一直是陰暗色調為主,照應了張果果面臨的爾虞我詐的商業鬥爭,唯獨到了影片最後,他逐漸重拾自我,在四胞胎的房間玻璃上用七彩顏料描繪五彩斑斕的世界,這時的畫面才轉為暖色系。因此,影片不僅從整體上有明暗對比,每個局部的色彩色調也隨着敘事的發展而變化,是為刻畫人物內心服務的。

由於整部影片敘事時間跨度近百年,每段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無論是台詞語言還是音樂音效都有所不同,加之所蘊含的主題元素積極向上,因此其聲音語言在平淡的白描中都極富一種儀式感。尤其是沈母在收到家書後為阻止兒子參軍從廣東來到昆明,字正腔圓的粵語講述着為人母對孩子的無限愛與包容,鏡頭再切向窗外的雙胞胎兄弟時東北鄉音調侃般地猜測沈光耀下跪的緣由,溫情後幽默的聲音處理也是影片的出彩之處。文藝片的語言形態較為平實,更為適合觀眾的接受習慣,敘事在尊重大眾化的基礎上,都給觀眾以振奮人心的力量,或悲傷憐憫的心理,或感人至深的情感,不時地觸碰觀眾內心最柔軟的一隅,引發強烈的共鳴感受。

影片的剪輯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用非線性的網狀結構敘事的手法,採取對位式復調的敘事手段將人物置於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四個故事看似獨立,卻有其內在關聯,表達出對生命和真實的思索,對正義與無畏的宣揚,都深深鐫刻着百年清華的深深烙印。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馬其頓電影《暴雨將至》也同樣是非線性敘事的經典佳作,敘述了三個獨立的故事又因為人物命運的發展串聯起來,出現了某種隱秘的聯繫。無論是第一個故事中基爾救助的失敗,第二個故事中安妮撫慰的沒有結果,還是第三個故事中基可夫的拯救和犧牲,這三個故事發展交織共同深化了共同的主題,即對一場戰爭無法避免的絕望和對一次徹底救贖的渴望。基於影片剪輯碎片化的特色,加上強有力的內部支撐,《無問西東》的內在主題十分有邏輯性,在王敏佳受批鬥遇害與李想作為支邊青年開表彰大會的段落中,平行蒙太奇的處理讓人有很強的代入感,也極具衝突性。在王敏佳雨夜的樹底下時,看向陳鵬的畫面,主觀鏡頭的運用也讓觀眾為之動容,彷彿那些拳腳砸中的不是王敏佳,而是擊穿了陳鵬的胸口。

片尾彩蛋也是值得一提的。那個艱苦卓絕的時代大師輩出,導演沒有在角色一出場就獻上他們的大名,而是在片尾給予崇高的敬意。暗示這些在影片中看似平凡的人物,卸下名門大家的光環,他們都是時代軌跡上鮮活的身影,他們曾身着鮮衣,揮斥方遒意氣風發,也曾受過炮火洗禮,天地為家食不裹腹,但使他們發光的是亂世之中的家國情懷,還有貫穿影片始末的對真實的追求,呼應主題。

《無問西東》作為向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致敬的一部百年校慶獻禮片,反映了近百年來高校在風雨飄搖中經歷着不同歷史階段的大事件、大變革,通過史實史料塑造真實感人的人物形象,謳歌熱血青年勇於追求本心、懷揣善意、實現抱負的偉大情懷和青春風貌,弘揚時代不變的主流價值,以小見大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更值得細細品味,不愧為一部主題意蘊和創作特色俱佳的國產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