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電影《烈火英雄》, 片中有哪些好與不足

看了《烈火英雄》,今年到目前為止最遺憾的一部電影,這個題材, 這個背景,這個故事,完全是可以拍成一部優質的災難電影、英雄電影和主旋律電影的。然而比火災更失控的敘事節奏,比流淌火跑得更快的配樂,以及導演就差拿着擴音器對觀眾吼你快哭啊的死命煽情,再配合不時閃現的標語式口號,成功把全片燒成了一場遺憾。雖然我哭了,但是和電影沒什麼關係,只是讓我想起曾經接觸過的那些消防戰士,他們平凡又偉大,真實又隱秘的人生。

杜江的哭戲確實不錯,黃曉明的角色可惜了,不是他演得不好,是導演對他用力過猛了,導演太想他這個角色來感動人了,於是加在他身上的每一個符號都在提醒觀眾,他會犧牲,你該哭了。但有的地方做的不錯,甚至這種細節的設置,不是用台詞,這種更靠近文學的方式表達,而是採用更電影的手段,如小孩子手裡的消防車玩具來完成,這就是所謂的電影感。對於火的塑造,也用野獸的低吼、聲音的強化和特效的渲染,起到了應該起到的效果。

災難片的另一個說法就是英雄片,無論用什麼類型去檢索,都需充沛的感情表達,這也是《烈火英雄》的可惜之處,創作者不能比觀眾早激動,也不能激動得過於頻繁,否則觀眾會生出反彈,激動的力量就會大打折扣。所以,《烈火英雄》的主角是英雄,火只是反派。描述火的目的,也是為了突出人。這是故事講述角度的選擇,沒有高下之分。但我還是希望可以看到一部由人主演的,將火作為主角的電影。

講述生活中常見的一場火災,其實又隱含了那麼巨大的危險,以及那麼巨大的犧牲。它從常見的事件里,挖掘出太多不可見的東西,這樣,也許,因為更有代入感和奇觀性,而更有力量。這就需要跳出觀眾的角度,而是從消防員的專業角度講述。那時候,我希望看到的畫面,不再是消防隊隊長對他的隊員喊,我們上,背後就是化學物品,我們寸步不讓,而是冷靜地吩咐隊員,某,用高壓水槍壓住第一火點,某,用乾粉,從空中45度壓住火舌,某,用泡沫打出一條隔火通道,某,將高壓水槍調到多少,冷卻化學存儲罐。

影片有災難片的整體性類型設計,有不遺餘力的視聽效果的渲染,也有人情與災難的標準配置,還有英雄和犧牲的昂揚主題,是國產災難片和行業片的一大進步。影院有不少觀眾受到犧牲、離別的感染,節奏和場面也達到了較高水準。杜江與黃曉明都完成了角色塑造,告別前的抽煙細節不錯(雖然場所不太能接受)。

但如果不能接觸災難背後的現實問題和矛盾,至少可以在提高公民危機素養和政府危機處理方面多提供一些理想化虛構,目前有點過於突出救火英雄,其他芸芸眾生過於負面。火災和爆炸場面的大銀幕視覺呈現效果很好,讓「火」這個片中唯一大反派成立,才能把真實故事改編成可見的災難片。比較喜歡影片高潮,黃曉明關閥門、中隊守化學罐和小隊長水下抽遠程水的三線平行蒙太奇,剪得挺燃。

是主旋律電影讓人信服的切入點,從個體上升到集體,幾個主角都是從家庭出發,完成內在的自我克服彙集成的大義。那麼大的火,什麼都能燃,卻連一根煙都點不着。人類渺小如斯,卻又強大至極。看到那恐怖的大火燃燒發出的聲音如惡鬼一般,如地獄之門一樣在朝着他們咆哮。特別看到鄭志死的時候我想到了涼山大火犧牲的那些英雄們,心痛到難以言喻。和平年代的守護者,致敬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