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暗礦井裡的人性, 電影《盲井》講述來自底層社會的利益訴求

導語:礦工是一個高危的職業,艱苦的工作環境和異常危險惡劣的工作條件,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拿生命來賺錢。改革開放後,隨着國家建設對煤炭傳統型能源的需求量劇增,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無數的私人煤礦遍布全國各地。沒有現代化設備和安全保護措施,只靠礦工的雙手和最簡單的運輸工具,他們的生命沒有任何保障。有這樣一部電影,拍攝的時間非常早,在2003年的時候就上映了,它真實描述了早期中國底層煤礦工人的生存現狀。這部電影很好地反映出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片名叫做《盲井》,這也是李楊導演執導的個人首部電影。因為拍得太真實了,很多人對於底層人的可怕難以想像,也了解到這麼一個讓人心酸的行業。這部電影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現實主義佳作,反映的是一個真實故事,更多地在講述與人性有關的東西,震撼人心。

該片改編自著名作家劉慶邦的中篇小說《神木》,而題材來源則出自於當年的三起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件。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導演李楊可以說是冒着生命遭受威脅的危險,走訪大半個中國的大大小小的煤礦,傾注了他的很多心血。摸着自己的良心,讓他堅持了下來。

由於電影題材的原因,電影未能與內地觀眾見面,但這並不影響電影的巨大影響力。正是從藝術審美的角度對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進行精準的把握,讓很多人改變了對底層人的固有印象。當然,從電影圓滿的結局來看,不管是出自於同情還是良心使然,以真實化的風格化解觀眾內心的困惑和憤怒,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難能可貴了。

正是這樣一個真實而震撼的華語片,以寫實、犀利、貼近現實的風格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因為過於真實,讓這部電影存在一些爭議,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不僅豆瓣評分高達8.8分,而且導演李楊憑藉這部作品在2003年舉辦的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傑出藝術成就銀熊獎,成為中國內地導演在世界電影舞台上獲得的至高榮譽。

這部電影反映了早期採煤業的真實現狀,在頻發的礦難和謀財害命犯罪行為的緊密聯繫中反思人性,為我們展現出這個世界的另一面,發人深省。

影片是對礦工這個社會底層群體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充斥着人性深處的黑暗和良知的覺醒,更多的是觸目驚心的細節

一位有着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感、甚至有點偏執的導演,用生命拍了這部戲,深入底層社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用紀錄片式的影像展現小煤礦以及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場景,讓人看着既揪心又氣憤。其實,底層人群的悲慘生活,導演已經簡單直接地記錄下來,並沒有刻意地進行藝術化效果的處理,直觀寫實。

無數新興的小煤礦,本來給很多礦工掙錢養家糊口的機會,最後卻成為很多人的噩夢,這裏面的利益紛爭,連同違背道德良知和觸犯法律底線的行為,成為赤裸裸的關於兇殘人性的探討。就好比這樣一句話比喻得非常貼切:比煤更黑的是人心。

這部電影從各方面顯得非常純粹,以第三者的視角親歷黑暗礦井下生存與死亡的瞬間。劇情上沒有故弄玄虛,平鋪直敘而不刻意煽情;拍攝手法以平視為主,甚至連長鏡頭都很少;藝術加工的痕迹都很少,背景配樂也似乎省略了。灰暗的色彩貫穿始終,就如同礦工兄弟暗天無日的工作環境,單調而悲涼。

弱小的生命在精心設計的騙局之下突然消逝,連同肉體被埋進煤層,真相從此被隱藏。導演以一個同情弱者,反映現實的立場呼喚良知的覺醒,用晦澀和隱忍的鏡頭語言引導人們進入人性深處的黑暗面。在觸目驚心的細節描寫中,凸顯粗糲、殘忍和黑暗的一面。

死裡逃生的少年、喪盡天良的礦工、良心覺醒的同夥,在金錢利益和人性善惡中形成一場賭局,暗含命運的最終歸宿

王寶強飾演片中憨厚的懵懂少年元鳳鳴,歷經死裡逃生的命運起伏,他只不過是這些人為礦難中的無數無辜殞命礦工中的一個幸運兒。這部電影也是王寶強的個人首部電影,青澀的演技之下逐漸顯露出表演的實力,塑造了一個青澀稚嫩的農村少年形象。

元鳳鳴意外逃脫並拿到賠償款的這個結局讓觀眾在感受全片壓抑的氛圍中感到一縷希望之光,這也是導演出自於同情和社會責任感寄予的希望和對社會現實未來的美好憧憬。元鳳鳴的呆和純很好地體現出初涉社會人的各種轉變過程,也折射出殘酷社會的人心險惡。

王雙寶飾演的唐朝陽在電影中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遊手好閒之人,表面上是在煤礦工作的礦工,暗地裡卻是草菅人命的惡人。他的生財手法很卑劣,誘騙他人以親戚之名進入小煤窯打工,然後害死工友訛礦主的錢謀取私利。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喪盡天良,泯滅人性。

電影中他的結局也是在意料之中,善惡終有報,以前被自己用作陷害他人的礦井,今天卻成為他的葬身之地。害人終害己,為了錢喪盡天良也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此類人的下場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王雙寶的表演可圈可點,特別是他的一腔河南話。

李易祥飾演的宋金明可以說是一個矛盾的角色,他以前是唐朝陽的同夥,雙手也沾滿了礦工工友的鮮血。但是在和元鳳鳴的相處過程中,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不安,並最終有了良心發現,間接地促成了元鳳鳴的意外逃脫,自己也命喪礦井。

三個主要角色人物的命運,似乎印證了善惡因果相報的古訓。在某種意義上,這其實是一場關於金錢利益和人性善惡的賭局,有輸就有贏。有人追逐金錢丟掉性命,有人死裡逃生,重獲新生,這就是每天不斷上演的社會劇情,很真實。

以人性的角度去反思煤礦工人的現實狀況,在正義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中表達底層社會的利益訴求,需要人們的敬重和深思

瘋狂的礦井之下,人性的兇惡被放大,可以昧着良心做殺人騙錢的勾當,而實施者可以一樁接着一樁地屢試不爽,這是何等的悲哀和憤怒。他們不講規矩,為所欲為,永遠隱藏在暗處,沒有職業道德可言,成事之後就去吃喝玩樂絲毫不會受到良心上的譴責。

下井之後,當罪惡的勾當開始實施,生命的亮光如同礦工帽燈一樣越來越微弱,在苦難中人性被扭曲,金錢的利益驅使之下,人心的黑暗和無盡的慾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灰黃的色調之下,展現在鏡頭面前的是衣衫襤褸、渾身黑色髒兮兮的礦工們。他們面對的不是繁華的城市工地和農村的田間地頭,而是荒涼貧瘠土地之下暗黑無光的礦井。這裡,渾濁的空氣,簡單原始的工具,幽閉恐懼的工作空間讓人心驚膽戰。

只有在下井之前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可以看到光亮,簡陋的安全設施和極端惡劣危險的條件,生死顯得無常且顯得非常渺小。經濟利益的追逐下生命沒有絲毫保障,在他們臉上的淡然表情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電影的結局中,這樣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元鳳鳴死裡逃生走出礦井迎着陽光卻無法睜開雙眼,面部的表情動作雖然有點扭曲卻非常真實自然。長期在離地面幾十米的礦井工作,對光線特別敏感,他們需要生存和呼吸,但害怕光線的刺激,這是黑暗的環境造成的。

本片的現實意義在於以人性的角度看待煤礦工人悲慘命運,身體的不適更是人性的逐漸侵蝕,人窮志短之下干出踐踏法律和道德底線的事情來。誠然,在這個謀財害命的壓抑故事中還是點綴着一點溫暖,那就是宋金明的良心覺醒,在正義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中體現人性善的一面。

電影的現實意義:煤炭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職能部門的監管,更需要呼喚社會良知和責任感中堅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讓悲劇不再重演

礦工,在全界範圍內本身作為一種高危職業,獲得高額勞動報酬的同時也意味着付出體力和生命的代價。在嚴苛昏暗的環境中工作,用源源不斷開採出來的煤炭資源支援國家建設。在整個社會範圍內,進入千家百戶的供電和供熱,就是背後這一群人的辛勤勞作冒着生命危險換來的。

隨着國家職能部門的強力介入和監管,採礦企業的安全設施不斷完善,強調安全教育的情況下,工人的安全意識不斷加強,煤炭產業的安全形勢比早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但是,作為高危職業,各種事故仍然可能發生,如何盡最大可能去避免大事故是管理者所要考慮的。

時代在進步,社會民眾的素養也在不斷提升,法律和道德約束框架下的社會,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也在減少。但是,人性有善惡之分,作為每一個社會人,應當具有起碼的社會良知和責任感。人心的險惡不去做無意義的批判,更多的是加強每個人自身的安全意識,在提倡人性真善美的同時,也要善於發現身邊假惡丑的現象,並加強社會防範意識,讓各類悲劇不再重演。

電影《盲井》作為一部早期的現實主義華語佳作,用最原始的鏡頭照亮人性深處的黑暗,不修飾,不掩飾,反映出社會底層的苦難和心酸,以社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警醒世人,給人震撼人心的反思。真實的鏡頭之下折射出罪惡人性的悲哀,但是導演在人性命題上表現出正直且強調社會責任感的毅力,讓這部優秀的電影真實而感人。人性迷失固然可怕,懷有善行和良知的心,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