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錦鵬, 走出香港

從《愈快樂愈墮落》《藍宇》到《長恨歌》,香港影評人曾對導演關錦鵬有這樣一個評價:將來他要死守在香港。

關錦鵬在拍攝地下電影《藍宇》的時候,好友張國榮給他打電話,約他出去喝咖啡,坐下來便認認真真勸他不要拍,甚至連珠帶炮似的審問他,如果從此被拉入黑名單了怎麼辦?從此被內地市場封殺了怎麼辦?張國榮不止一次耐心的對他說內地市場的好前景,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會爭取合拍,爭取內地市場,拍攝《藍宇》對他來說是多麼得不合時宜,甚至威脅他,今後還要不要一起合作了。

關錦鵬和張國榮的那次聚會最後不歡而散,但是也折射出了當時關錦鵬拍攝《藍宇》的風險,《藍宇》作為同性戀題材在當時的香港市場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放在大陸是不能過審的。

但出乎意料的是,關錦鵬拍攝的《藍宇》讓很多觀眾都感到共情,而不局限於某一單一群體。其實,對於《藍宇》,關錦鵬一開始是存在質疑的,他對原著小說《北京故事》並不是十分認可,作為公開身份的同性戀工作者,他覺得小說是在以異性戀的視角來看同性戀,拍成電影有點「剝削、消費同性戀」的意思,後來他按照了自己的意思對故事進行了很大的改動。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最終《藍宇》出來時,可能有很多喜歡小說的讀者再去看,沒看到他們想看的小說里的東西。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同志,我不是去標新立異,我並沒有說我是一個同志運動的先驅,但是我覺得正確對待同志議題的聲音,我在生活里是有發聲的,《藍宇》也是一種很清楚的發聲。」

最終,關錦鵬憑藉著《藍宇》獲得了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由他執導的劇情片《長恨歌》也入圍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從業34年來,關錦鵬執導的電影不到20部,但卻獲得過4次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提名、6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近些年,那些曾質疑他「死守在香港」的人已經銷聲匿跡,關錦鵬如今已經完全走出香港。

導戲:一切好的劇本都是從人物出發

關錦鵬執導的影視作品,在人物刻畫方面都極其細膩。例如,1989年上映的《人在紐約》,他成功地把兩岸三地的三位中國女人的隱忍、精明、不羈生動地刻畫出來。以及在《胭脂扣》中,梅蘭芳飾演的痴情女子如花,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個好的劇本都是從人物出發,不是用情節來鋪墊的。」

為了讓電影人物更加豐滿立體,關錦鵬會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演員全情投入。關錦鵬在參加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嘉年華時表示:「無論是從自己看電影的經驗出發,還是自己搞劇本,人物都需要摸透了,我在跟演員溝通的時候,往往不會針對劇本,這場戲是怎麼樣的,我會把我自己很多的經驗很坦白地告訴他,包括我自己的選擇,所以沒有一個演員跟我合作時是不知道的。」他回憶稱,在接觸的演員中,無論是梅艷芳,還是張曼玉,她們在現場如果有什麼想法或者是顧慮,都可以寫紙條傳達給自己,導演和演員之間可以形成一個很私密的溝通。所以,現場工作人員總看到關錦鵬在跟演員說悄悄話,這也成了他片場的獨特風景。

關錦鵬的細膩還體現在他對角色形體妝容的準確把控。

在電影《阮玲玉》中,張曼玉穿着旗袍的曼妙身姿給全世界觀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阮玲玉在舞池偶遇唐季珊身着一件由幾何線條繪製的玫瑰花朵圖樣的旗袍,配以五彩繽紛的顏色,把阮玲玉愉悅、瀟洒的心情展露無遺。阮玲玉與華聯電影公司洽談工作時穿的那件旗袍,以硬朗的線條襯托出植物的柔美,恰如其分的表達了民國時期新女性柔中帶剛的革命性。

據悉,關錦鵬為了讓張曼玉契合阮玲玉的形象,要求她在電影開拍的前兩個禮拜,每天中午到傍晚的6到7個小時,穿着改良好的旗袍和高跟鞋在特定的大鏡子面前一遍遍觀察自己的走路和坐姿,並且要求她把原有的眉毛都剃光,化成像阮玲玉般超細的眉毛。

關錦鵬塑造女演員經典形象的能力在圈內有口皆碑,王晶導演曾經親自帶邱淑貞來到關錦鵬面前,要他好好改造這個女演員。邱淑貞無意對關錦鵬說:「我跟葉玉卿是好朋友,我們可以一個晚上通宵講電話、講手機。」這讓關錦鵬覺得講電話的戲其實不容易演的,因此發掘出了邱淑貞身上的另一面,便讓她出演了《愈快樂愈墮落》。

談創作:電影一定要有含蓄感

近些年,關錦鵬被譽為華語影壇「最懂女人心的男導演」,在他的電影里,女人各有各的特色。然而,他對女性心理狀況的掌控,又是從何時開始的?

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嘉年華中,他道出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他的父親早逝,小時候被母親的堅強所觸動,感受到女性的力量。

「我媽媽比較傳統,她的觀念是長兄為父,我不單是長兄,甚至要充當父親幫着母親照顧弟妹,我們家是5個孩子,下面3個妹妹1個弟弟。我媽媽是個很厲害的人,她沒有改嫁,她每天要做兩份工作,把我們幾個孩子帶大。所以其實很多在我電影裏面的女性,哪怕像《阮玲玉》,面對緋聞她選擇了自殺,我個人不覺得她是軟弱而自殺。她在過去非常短的生命裏面,不管她作為一個演員還是對男人情感的付出,我都覺得強度蠻高的。」關錦鵬的童年讓他對女性人物的塑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關錦鵬執導的電影,充滿了強烈的作者意識,極具辨識度。他像是個電影頑童,按照自己喜好的口味去選擇、去呈現。他的好友文雋評價稱:他拍的電影不是商業的,是要走紅地毯拿獎的。這也側面說出了關錦鵬的電影風格。

如若仔細觀察,關錦鵬的電影尤其注意影片的留白。在他的電影中,觀眾看不到大段的對話,他說:「電影是用來看的,不見得要用台詞把戲鋪滿,觀眾沒那麼笨,你給了留白,觀眾就有想像的空間,電影一定要有含蓄感。」此外,關錦鵬也不喜歡老老實實地講故事,他表示:「我覺得拍電影最過癮的地方就是虛實結合,我老愛用反光、近景的拍攝手法,這是我在美學上的偏好,也讓我的電影沒有那麼『實在』。」

關錦鵬豐富的導演經驗為影視行業的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啟發,走出香港的關錦鵬,擁抱的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