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充滿了文藝片特有的套路, 但很想知道導演如何把它講完

首先,說下這部電影的配樂,配樂作為靈魂級別的部件,在電影里起着舉重若輕的作用,昆汀電影就是教科書。而在此片,核心配樂節奏是海美口中所說的那個非洲民族舞蹈節奏,代表着little hunger與great hunger,在劇情切換的過程中,配樂響起,烘托氣氛,而進入劇情時,配樂戛然而止,卡車發動機嘈雜聲,樹林里此起彼伏鳥叫聲,演員之間對台詞的語音聲佔據着耳朵,這讓人能更好的把注意力集中或者是發散開來。

而日常黑中國人,北朝鮮的對南廣播這種政治隱喻也是司空見慣了。對於核心的三個角色,其中劉亞仁的表現毫無疑問是非常優秀的,韓國不像我們國家演員裡邊青黃不接。從《思悼》開始我就覺得他不一般,在這裡他也確實到位。本的扮演者我覺得河正宇才適合,這個人,不做評價。女主角是繼上次朴贊郁《小姐》里的金敏喜之後,第二個從千人中選拔出來的新人。

說實話,金確實有驚艷到我,而這個小姐姐,不得不說,有形無神。而海美顯然也是一個孤獨的人,那段黃昏里半裸着在風中起舞,美得不像話,也表現出了她的難過。這段獨舞似乎有點像《芳華》里女主那段月下起舞,但其實又是不一樣的,前者馮小剛給了一個拉遠的長鏡頭,光線柔和的打在她身上,展現出了度盡磨難的美,後者李滄東給的是旋轉的只有裸露的上半身的特寫鏡頭。

這應該也是因為她的舞集中在手臂動作上,沒有特意的調光線,海美與天邊迷醉的紅霞融進了一個畫面。這段無聲的鏡頭,表現出來的那種孤寂感,入木三分。海美的一生就如同她對李宗秀描述她的房間一樣「又冷又濕,唯一的陽光是對面觀景台反射過來的,轉瞬即逝」,李宗秀就是他的陽光,在海美失蹤後,她的家人不聞不問,只有宗秀在苦苦尋找她。

海美說小時候掉進了枯井,是宗秀救了她。但海美的家人說小時候家附近沒有枯井。這裡的枯井也不是現實中的枯井,是精神上的枯井,只有宗秀才是海美唯一的朋友。至於「燒大棚」是否為隱喻,作為祭品的究竟是燃燒的塑料還是孤獨而有趣的女青年靈魂,這一點的真相相對於富二代非常明確的自負而言,其實不那麼重要。而一直因貧富差距而陷入局促與自卑的男主角,即便在對女主角愛情問題上都因自卑無法表達出真心。

卻在「燒大棚」的談話背後,因為明確衝突的價值觀,終於把自己構建到了富二代的對立面。因為這個改編,給予「燃燒」對象以生產資料的屬性,從而賦予了價值觀的衝突,將之升華為確定的階級矛盾。正是把階級矛盾的隱喻植入到「燒大棚」的隱喻之下,才讓「富二代殺死女主角」的命題,在男主角和觀眾心目中獲得了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