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露天電影——不是簡單的娛樂

露天電影,一個神奇的存在,特別是在農村,由於通電的地方還很少,信息閉塞,文藝活動匱乏,放露天電影成了一件重大的事,它包含了多種意味,是宣傳總結、是科普、是慶賀、最後才是娛樂。總之在八九十年代及以前的歲月里,放露天電影早已不是娛樂本身那麼簡單,往往夾雜着其他的社會任務。

那時的農村,閉塞,電視電話很少,一個小村也就那麼幾家裡有,所以但凡村裡有什麼重要的事,比如村裡要解決什麼重要問題或者要傳達上級的指示和精神,就需要放一場露天電影,用來起到召集群眾的作用,不需要喇叭通知,消息早已被孩子傳開,匆匆過吃過晚飯,鄉親們就搬着馬扎、凳子、冬天的話有的還要把地排車拉出來,鋪上被子蓋嚴實了為了禦寒,有的就是網牆根一戳,真是形形色色。

放電影可不是簡單的,因為當時農村沒電的地方很多,記得當時我們那就是,首先要解決電的問題,也不難,柴油機發電,放映員必須要有力氣,否則柴油機都搖不動,隨着機器轟隆隆轉起來,放映機桌子旁掛在木杆上的電燈就亮了,機器要擺到在百十米外,不然離屏幕太近會影響看片效果,即便這樣看片的同時也能聽到隆隆的聲音。

有了電就要鼓搗放映機了,這可是孩子們最好奇的,放映員在那收拾機器,掛盤,絞帶,孩子們用在周圍,使得放映員都施展不開,哪管你往外哄,就是捨不得離開,探頭探腦看個究竟,但終於也不明白為啥這玩意照出去就有人動的道理。等到電影開始了,孩子們才一鬨而散,找到自己的地盤,樂滋滋欣賞起來。

但電影不單是孩子們的樂子,他有着非常實際的作用,那時的電影都是膠片機播放,一部電影基本上是要換好幾次膠片盤,隨着大幕上叉叉圈圈的划過,燈光亮了,電影告一段落,這時候,熒幕兩端的大喇叭就會傳來悉悉索索的聲音,預示着村領導要講話了:「今天,啊,趁着放電影的時間,給大家說幾件事……」通常倆小時後,講完才終於開始了電影下半段的放映,在這期間,作為孩子的我們總是對下半段進行着無比浪漫的想像,直到電影結束,才發現跟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但更充滿了新奇。

但也不是老是開會講話,有時還要擔負起當時科學生產的任務,同樣是在電影放到一半精彩的時候,就要暫停,突然再放一段別的影片,一般都是跟農村農業生產有關的科教片,比如如何噴葯,如何施肥等,我們司空見慣的棉花、大豆、玉米突然出現在銀幕里也是格外的新奇。後來才知道,那叫加演片。不同於現在的廣告,那是免費給老百姓視頻教材,在娛樂中也不忘灌輸點種地的知識,那會兒的社會氛圍真的很正能量。那種到精彩處戛然而止的「流扣兒」的做法,算是都學到了精華~

再一個放露天電影的就是村裡辦喜事的時候,白天吃飯喝酒收禮,晚上看電影,也是一個對鄉親們的回饋,算得上禮尚往來。放映員是大功勞者,一般晚上在電影放映前都是在酒桌上的,孩子們在放映機旁圍半天,盼着放映員趕緊出來,來來回回打探了不知多少回,但好事多磨,這種情況,放映員總是出來的很晚,醉醺醺的被一幫小孩子簇擁着來到放映機旁,依然是一陣掛帶、絞帶,白色的方塊打在銀幕上,晃啊晃,這時孩子們就該歡呼了,蹦着跳着,把自己的手影打在屏幕上,直到正式開演,孩子們才安靜下來,有的爬上土牆頭,有的坐在柴垛上,總之找一個奇特的地方非常重要,看着這來之不易的畫面,只是激動,但有的孩子慢慢的,所有之前的躁動開始發揮作用,變成睏倦,在電影最精彩的時候,倚在父母身旁就睡著了。

露天電影算得上是當時農村生活的盛會,長年累月在地里揮汗如雨,永無休止的上學下學,沒有電視電話,只有看露天電影的時候才能接觸一點外面的世界,對於孩子的那份震動是難以想像的,隨着社會進步,科技的發展,露天電影越來越沒必要,但那種兒時歡樂的印象和鄉間祥和的氛圍卻揮之不去,促使我寫下上面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