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編劇、製片、演員技能集於一身的許冠文

今天要說的最佳拍檔,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是擱到電影圈或者事業上合作,這裏面就不一樣了,因為父子畢竟有代溝,可是兄弟之間就不一樣了,俗話說的好,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今天要說的人物就是四傑當中的老大許冠文。

許冠文在香港是個才子,編劇、導演、製片、演員這四樣,樣樣精通,在他的帶領之下,香港電影展開了一股許氏喜劇的風潮,現在他老了,可他當年算得上是英俊小生,許冠文當時念中學的時候,跟李小龍是同學,現在誰跟李小龍見過面可了不得,當時許冠文就不願意見李小龍,因為沒少挨李小龍的揍,後來他在電影裏面也有意識的把這段給演繹出來。香港當時有兩家頂級的影視公司,一個是邵逸夫的邵氏影業公司,而且邵逸夫還是香港無線電視台的老闆,另一家是鄒文懷的嘉禾影視公司,當時李小龍和許冠文都簽約嘉禾,但是他倆在公司沒見過面,因為李小龍去世的早,1973年就離世了,許冠文進入嘉禾公司是1974年。

當時嘉禾公司實力不行,沒法和邵氏公司比,但是嘉禾公司老闆鄒文懷很有眼光,他把李小龍這個寶貝給簽下來,結果李小龍拍攝的一系列影片,嘉禾一下子火了,足可以和邵氏公司在香港影壇上分庭抗禮,可是73年李小龍死了,這一下子搖錢樹倒了,這個時候鄒文化積極尋找新的搖錢樹,當時許冠文一開始是在邵氏影業公司,也拍了幾個賣座不錯的片子,行內也公認這是個年輕才俊,既能導,又能演,還能編劇,製片也沒問題,商業運作也門清,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當時許冠文拉着弟弟許冠傑一起去了嘉禾影業公司,那陣許冠傑在歌壇已經有名氣了,當時許冠傑和許冠文在無線電視台主持一檔節目叫《雙星報喜》,然後根據這檔節目的內容有人寫了一個劇本叫《鬼馬雙星》,許冠文覺得這個劇本很好,就去找邵逸夫,提出拍電影以後五五分賬,邵逸夫當時不可一世,根本不同意,許冠文窩一肚子火,這時鄒文化找上來了,同意了許冠文的要求,當時《鬼馬雙星》一上映,票房六百五十萬,所以當時許冠文憑着一部《鬼馬雙星》開創了香港新時代喜劇的一種路子,就是許氏喜劇的風格,之後又拍了若干像《半斤八兩》、《摩登保鏢》等一系列,就基本上七八十年代,他拍的這些個喜劇電影,每一部電影都是當時香港的票房冠軍,而許冠文在這個過程中,許冠文又當導演,又當編劇,又是製片,又是演員,所以當時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

我看過許多許冠文的片子,覺得他的喜劇首先不是簡單的搞笑,用現在話來講是含着淚的笑或者微笑着含淚,他裏面浸透着小人物在這個時代大潮當中,起起落落的那種心酸,所以很多人管許冠文叫冷麵笑匠,許冠文拍片子不樂,你看不着他笑,總是愁眉苦臉的樣子,可他雖然不笑,但是他設計的場景卻處處體現出,所以處處體現出搞笑的精神來,經常許冠文在電影裏面一點也不樂,底下的觀眾樂的前仰後合,所以當時許冠文獲得了冷麵笑匠這一個稱號。那麼許冠文在那個時期開闢出的這種喜劇風格,應該說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把原來那種粵語片等於它的生命力得到了延續,所以許冠文開創了這個時代,令我們感到特別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