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 此片讓我確信, 經典就是難以被超越!

導演M·奈特·沙馬蘭,是出了名的懸疑電影大師。

通常在其作品裏的反轉,往往會讓觀眾們看得提心弔膽,但最後真相揭露時,卻讓人忍不住立馬回憶劇中的片段,想要細細咀嚼那些精心設計的線索。

《玻璃先生》是他最近的好萊塢大作,此片是集結了他19年前的作品,《不死劫》以及2017年《分裂》的最終章。

片中除了把兩部作品做了一個完結之外,更再次的展現出了整個系列的鋪墊,以及反轉的功力。

不過看完之後,小編還是覺得《玻璃先生》雖很精彩,但不管是劇情的安排,或是深度,乃至於最後揭露真相時的那種震撼感,導演還是無法超越自己20年前的成名之作,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第六感》

《第六感》有兩位主角,分別是兒童心理治療師麥克,以及他的一位病人,九歲的小男孩柯爾

柯爾自稱可以看到離世的人,但包括母親在內,沒有人知道這個秘密,而麥克在治療中發現小男孩說的竟然有可能是真的。

即將發生在兩人身上的故事,不止曲折驚悚,更教會了我們許多寶貴的道理。

在麥克開始治療柯爾之前,就曾經遇過一個同樣宣稱會看到一些靈異現象的男孩文森,不過當時柯爾認為這只是心理創傷的表現,沒想到最後引致槍殺事件。

經過時間的沖洗,麥克放下了這段憾事,並接下了柯爾的案子,一開始後者並不信任麥克,但麥克富有經驗的職業技能讓柯爾慢慢卸下了心房,並且道出了內心最大的秘密

即本片最經典台詞「I See Dead People」的出現。

柯爾還告訴麥克,離世者的幾個特點:

1: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離世,會像活着一樣過着正常的生活;

2:他們生氣時,周圍的空氣都會變得冰冷;

3:他們看不到其他的靈體,只能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

在柯爾的眼中,這些靈體們的外表都是他們過世時的樣子,因此有的面目全非、有的血肉模糊。

因為柯爾覺得沒有人會相信這種奇異經歷,所以便藏着這個秘密,獨自的面對這些讓他極為害怕的事物。

最終在麥克的引導及鼓勵下,柯爾開始試圖跟這些靈體溝通,看看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絕不只是因為它是一部傑出的恐怖片,而是導演的對於「恐懼」幾個層次的不同詮釋。

柯爾對靈體的恐懼,最初的是來自於他們保留了離世時那令人害怕的外表,但是讓他或是另一個男孩文森,長期處在害怕與無助狀態之中的,其實是因為身邊的人都無法理解。

一直被身邊的人不斷的否定,其實是更大的打擊,也因此原本可能只是讓他偶爾受到驚嚇的靈體,卻變成了會讓媽媽難過、老師生氣、同學排擠的原因。

所以這部電影也提醒我們,當不理解一個人的時候,不代表你能否定他的一切

本片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低壓又冰冷的感覺,除了反映靈體存在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呼應本片的真正主題,那就是「寂寞」

透過電影里不同角色的故事,我們也理解到,「寂寞」原來就是「恐懼」真正的樣子。

麥克槍殺事件之後,發現妻子跟自己形同陌路,不只不再互動,就連普通的對話都十分困難。

在試圖溝通失敗之後,麥克越來越沮喪,也讓他認為妻子是因為文森的槍殺事件而疏遠自己,造成內心的無法釋懷,繼而選擇專註於工作。

兩人日漸冷漠的關係,使麥克變得憂鬱而多疑,害怕妻子會離自己而去,直到最後我們才發現,麥克原來早就在之前的槍殺事件中遇難了。

現在的他只是以靈體的形態流連於人間,因此妻子並不是刻意疏遠,而是根本不知道麥克在身邊。

柯爾曾經說過「死去的人只看得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這句話小編覺得可以用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一直以來,人們似乎很自然地會忽略掉一些真正重要的事實,而只選擇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部分;

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更專註於自己所沒有的,不管是財富,事業還是愛情。

有時候比「恐懼」還要讓人難受的,便是深藏在心裏的那份「寂寞」!

在觀看與探索影片的過程中,我們也領悟到克服恐懼的一個關鍵,那就是要勇敢的面對它,雖然片中沒有明說,但是死去的人之所以在人世間徘徊,都是因為有或多或少的遺願。

從被毒死的小女孩、遭受家暴而自殺的家庭主婦、到柯爾的外婆,這些亡靈都因為人世間的牽絆,而使得他們無法輪迴。

其中的麥克,即是因當年無法幫助到文森而耿耿於懷,柯爾的出現,正是給他一個贖罪的機會。

本片除了營造靈異世界的氣氛出色之外,更多的是讓我們在觀影過程,不斷的渴望真相,當結局揭曉,一切真相大白之時,我內心的震撼,真的完全不亞於片中角色所感受到的晴天霹靂。

隨着影片的結束,電影里的那些細節又慢慢浮上腦海,讓人不禁讚歎導演在各個環節里所安排的伏筆,以及環環相扣的劇情。

即便過了20年,在我的心裏,它仍然是難以被超越的經典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