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李子和皮特的片酬, 才明白他們為何是好萊塢的超級巨星

眾所周知,好萊塢一直有「2000萬美元俱樂部」的說法。

凡是個人片酬能達到2000萬美元以上的演員,都有資格入駐這個「俱樂部」。

即便如此,入駐「2000萬美元俱樂部」的演員在好萊塢依舊是鳳毛麟角。

畢竟高昂的個人片酬需要有強大的票房號召力作為保障,而票房號召力這個東西,又絕不是光靠長得帥或者長得美就能做到。

很多演員會因為某部電影的票房大賣繼而片酬飆升,也有很多演員會因為某部電影的票房慘敗導致片酬猛跌。

這就使得「2000萬美元俱樂部」具有很大的人員流動性,想在這裡待上十年八載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

比如當年風光無限的尼古拉斯·凱奇,曾在事業巔峰時期入駐「2000萬美元俱樂部」。

結果因為債務問題,他不得不頻繁接拍爛片,很快便從「票房保障」淪為「票房毒藥」,如今的個人片酬僅僅是巔峰時期的「零頭」。

再比如憑藉《加勒比海盜》系列紅遍全球的約翰尼·德普,個人片酬曾位居好萊塢第一名。

但他後續出演的電影品質可謂是一部不如一部,其票房號召力變得大不如前,個人片酬也只能飛速下跌。

電影投資商們從來都不是影迷,更不會講究什麼情懷,他們看重的東西,只有利益。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在好萊塢純商業化的運作體系下,不會有人真的在意你是否得過「奧斯卡影帝」,也不有人真的懷念你是否演過「傑克船長」。

這是一個再簡單,再現實不過的道理。

當然,常年待在「2000萬美元俱樂部」里的好萊塢巨星並非沒有,比如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布拉德·皮特。

小李子和皮特雖然年齡相差10歲,但兩人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好萊塢嶄露頭角。

不僅成名時間接近,兩人的事業軌跡也有不少相似之處。

比如兩人都不主演系列電影(「羅漢」系列屬於群戲),也從不接拍超級英雄電影,罕少有口碑極差的作品問世。

換言之,小李子和皮特都極其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們不會為了暫時的利益去損耗個人品牌以及票房號召力。

若是碰到合適的劇本或者導演,他們還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降片酬。

在今年上映的《好萊塢往事》中,小李子和皮特首次聯手合作。

但兩大巨星同時參演,他們的高昂片酬難免要壓縮影片的投資成本。

結果,小李子和皮特全都同意降低身價,都以1000萬美元的片酬出演了這部《好萊塢往事》。

這個數字,或許都達不到他們正常片酬的一半。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好萊塢巨星都有票房分紅,他們的片酬並不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但你何曾見過昆汀執導的電影能夠票房大賣?他的作品屬性,從來都是側重於藝術,而非商業。

想來小李子和皮特出演這部電影的初衷,是想要給自己的作品履歷里增添一部佳作,片酬分紅都是次要目標。

正是由於兩人一直都有這種覺悟,他們的名字才會變成一部電影的品質保障,他們的地位才會穩居好萊塢的超級巨星!

影迷們當然願意期待他們下一部作品,因為他們真的不會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