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物慾橫流社會背後的自我

這是一部喜劇愛情片,也是一部關於人之精神探索的影片。 主人公霍莉總喜歡身着一襲優雅的小黑裙,靜靜地站在 Tiffany 的櫥窗前吃早餐。她渴望嫁給有錢人,步入上流社會做富太太,同時,她又憧憬着像Tiffany珠寶那般的優雅和高貴。 霍莉是矛盾的,在物慾橫流的浮華世界裏,她不停地追逐着理想中的歸宿,卻又怕被死死禁錮住而失去自由。 於是當慾望和愛情角逐時,便是霍莉的成長時刻。

虛榮浮華的表層

影片開場,霍莉身穿黑色小禮裙,踩着高跟鞋,戴着珠寶,宛若一位上層社會的淑女名媛佇立在 Tiffany 的櫥窗前,但隨後,她掏出了廉價的麵包乾巴巴地吃着。 這個鏡頭便交代了霍莉的人物形象:即一個一心想要步入上流社會的平凡女孩。 霍莉14歲就嫁給了喪妻的大夫,逃離後她隻身一人前往紐約做起了上流社會的紅牌交際花,靠着每小時五十、一百的費用獲得交際收入。霍莉的房間聚集着各界名流,香煙、美酒、美人、慾望充斥其中,象徵著霍莉貪婪地享受着上層社會的繁華奢靡生活,並沉浸在自我編織的美夢中無法自拔。影片中霍莉一直在尋找金主,不管高矮胖瘦,不管國籍種族,只要是富豪巨子、政界名流她都樂此不疲地周旋其中,儘管總是吐槽這些追求她的男人都是小人。男主人公保羅的出現擾亂了霍莉的芳心,兩人彼此愛慕,陷人愛河,只可惜保羅是窮作家,而霍莉也不甘心放棄一直以來的堅持,於是她躲避了,開始尋找巴西前五十名富翁的名單,並成功地勾引到荷西。 為了成為王妃,霍莉添置了各式各樣誇張的南美傢具,學着葡萄牙語,穿着異域服裝,無一不彰顯了她愛慕虛榮的心,也直接表明了她最真實的內心需求。

純潔善良的內在

霍莉私密的個人空間透露了她的內在性格。 藏在木箱里的電話、浴缸改造的沙發、集裝木箱做的茶几、果籃里燃燒的蠟燭及鱷魚皮鞋,還有那隻無名貓,都隱喻了霍莉的自由不羈,就像她自己所說,她骨子裡就是個野東西,不會屬於誰,也不願被人探討。 影片剛開始出現了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霍莉每周四都要去監獄探望ー個黑幫分子沙里·托馬圖,能掙一百元的小費是次要的,可憐這個善良的老人是真心的。 於是在同情心驅使下,她幾個月以來堅持探望他,給他播報天氣預報,哪怕最後被警察逮捕,霍莉也堅信這個親切的老人是被人誣告的。 霍莉的弟弟自始至終沒有在影片中出現,卻成功營造了霍莉重視親情的形象,她那麼拚命地想擠進上流社會是為了給予弟弟更好的照顧。得知弟弟去世後,接近崩潰的霍莉摔着房內所有的東西,她身着華麗的衣裙痛苦地躺在滿是潔白羽毛的床上,這一幕意味着霍莉長久堅持的意義化為泡沫,也暗示着她與物質奢華相距甚遠。姐弟情深的細節反映了霍莉內心深處是極其看重親情的,而這一善良的本性也為日後保羅愛上她做了鋪墊。

本我與自我的糾結

保羅和霍莉陷人了愛情,他們清晨六時手牽手在紐約的街頭散步,在Tiffany 的商店拜託人在爆米花的贈品戒指上刻名字縮寫,在公共圖書館找到保羅編寫的書籍留下親筆簽名。保羅主動了結和富商太太的關係,霍莉卻逃避了,一邊是她夢寐以求的上層社會,一邊是安逸辛福的愛情生活,糾結痛苦後霍莉依舊不願放棄夢想,但事實證明一切都是虛幻。霍莉幼椎地丟棄自己的無名貓想要證明她是對的,保羅卻說:「你知道你有什麼問題嗎?無名氏小姐,你很懦弱,缺乏勇氣,你害怕承認人生就是這樣,人們相愛,結成佳偶,因為這是人們獲得真正幸福的唯一機會。」這一刻,霍莉才幡然醒悟,浮華世界並不能帶給她想要的安定和幸福,也不能緩解她內心的孤獨。 那隻無名貓正是自己的縮影,它自由、野性,但也需要溫暖的家和溫暖的人。

破繭而出的蛻變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霍莉一遍遍地哭着呼喚着自己的無名貓,當她失而復得,小心翼翼地將貓摟在懷裡時,很顯然,她找到了最真實的自己,完成了自我救贖,於是有了霍莉和保羅在雨中相擁相吻的大團圓結局。影片自始至終並沒有出現 Tiffany 早餐的場景,它更像是一個比喻是一種光鮮和安穩的象徵,是一個貧窮女孩的浮華夢想。整部影片通過霍莉的形象呈現了一個年輕女孩對自我認知和對人生價值觀重構的過程。她始終認為自己是只野性難馴的貓,並不屬於任何人,也害怕被人困在籠子里,但這個籠子又何嘗不是她自已一手做成的呢?野性只是她的保護色,是她接觸上流交際圈又免於被傷害的盔甲,但這種方式只能帶給她短暫的享樂與安定,不是她內心真正渴望的優雅與高貴。 在這場慾望權利愛情的角逐中,霍莉選擇了愛情,找到了真正屬於她的安全感以及記憶中那個純潔的自己。

結語:從愛情升華人性

本部影片完整地塑造了一個19歲的愛慕虛榮的農村女孩形象,她外表放蕩浮華,內心善良純真、洒脫自由。 她周旋在富豪巨子之間,內心卻保持自我,希望找到呼吸順暢的自由空間。霍莉總是打扮入時地邊吃早餐邊以艷羨的目光觀望 Tiffany 的一切,可事實上,霍莉內心渴求的並不是 Tiffany 的早餐,也不是Tiffany 珠寶本身,而是Tiffany所影射的上流社會,這種物質刺激可以讓霍莉忘記過去的陰影,獲得暫時的安定和快樂。

但導演偏偏讓一個窮作家改變了霍莉的生活軌跡,讓她在自我矛盾的空間里糾結痛苦,一番曲折之下,霍莉終究放棄對原有價值觀的執着,選擇了心靈上的愛情,並找回了她失去的浪漫天真。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都市燈紅酒綠、物慾橫流,那裡充滿金錢和權力的誘惑,吸引着無數像霍莉一樣年輕的生命,他們追求名利,享受奢靡,卻往往忘了自我。本部影片在傳遞這樣一個苦澀又甜蜜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透過對霍莉的人物塑造表達了導演的價值觀念,即比物慾更重要的是找回自我。 由此可見,本片娓娓道來的不僅是愛情,更是關於人性的發現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