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35年! 自投300萬建電影展廳! 廈門灌口電影放映員老林的光影情懷…

80年代

四鄰八鄉男女老少

一起觀看露天電影

成了許多人心中永恆的記憶

當年電影放映員還是非常熱門的職業如今幾近消亡

在集美灌口鎮李林村大家都知道有位「放電影的老林」堅持電影放映已經35年了為籌建電影展廳投入了300多萬元

01

妻子兒子都成助手

一晚最多放映12場電影

▲在林建源(左)的影響下,兒子林曉龍(右)也走上電影放映之路

年輕時,林建源參軍入伍,還曾做過小學老師、公社宣傳幹事。1984年,他進入集美區電影放映站,成為一名電影放映員。沒想到,這一做就是35年,還組建了6人的放映隊伍。四鄰八鄉的百姓都圍過來看電影,在觀影中體會樂趣。

放映電影經常要到深夜一兩點,甚至兩三點才回來。林建源的妻子王亞踐從兒子很小的時候就跟着去幫忙。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丈夫的指導下,學會了放映技術,如今也能獨當一面。兒子林曉龍從15歲起就會單獨放映電影,也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

林建源:

資深製片人耿

作為一名老電影放映員,我希望能留下一些東西,希望後繼有人。兒子在我的影響下從事電影放映工作,每天晚上去放映,讓我感到很欣慰。

王亞踐:

資深製片人耿

早期的放映器材很重,沒有汽車,只能用摩托車載着,每天來回跑。我們專門請人在摩托車后座上焊制了一個鐵架子,用來載放映機。

有時放映電影遇到下雨,也要堅持放下去。有一次下大雨,我撐着傘,兒子在傘下放映,雖然兩人都穿着雨衣,但放映結束後,全身衣服還是濕透了。

林建源家中有8台放映機,均可投入使用,但有時也滿足不了放映需求。有一次,一晚上要同時放映12場電影,林建源一家人和其他放映隊員都投入工作中,還是人手不夠。林建源還從龍海請人來幫忙,才順利完成放映任務。那是放映場數最多的一晚。

02

電影放映曾遇冷

同行轉行他選擇堅持

早期電影放映很紅火,近的到灌口本地村居,遠的去海滄東孚、石塘等,每年可放映上千場次。隨着老式膠片電影逐漸淡出市場,電視、網絡興起,放映量隨之驟降,一年只能放映一兩百場。

放映量上不去,收入自然受到影響,林建源的很多同行都轉行了,當廚師、保安,甚至做摩的司機。雖然收入減少了,但林建源選擇堅持下來,他一直相信電影會再次迎來春天。

電影下鄉

近些年,政府開展「文化惠民」工程,經常有電影下鄉等公益活動,林建源又漸漸忙起來了。特別是在消防、禁毒、安全生產、徵兵等主題宣傳日,不少部門會請他到基層放映露天電影。在鳳泉廣場、霞梧廣場等人口密集區,每次放映效果都出奇的好,少則上百人,多則數百人,以前人山人海的觀影場面又重現了。

如今,林建源每年放映近2000場電影:

我捨得投入,電影設備投資了幾十萬元,有一塊電影布是4米×10米,尺幅比普通電影布大很多。現在使用的8台放映機也是非常先進的。機器要跟上時代、與時俱進,才能吸引觀眾,服務好觀眾。

03

在自家建電影展覽廳

面積超過400平方米

林建源有個願望,就是建一個電影展覽廳。目前,他已經收集了200多部老電影和100多張電影海報,以及電影史料。他還專門蓋新房,把其中一部分作為展廳。

「如果全部布置好,將會有6個展廳,有電影發展史、中華民族魂、光輝的旗幟、中國人民站起來、走向輝煌等展廳以及電影放映廳。」林建源說,金雞百花電影節即將在廈門舉辦,他正在策劃另外一個展廳,收集與廈門有關的電影。

「這是6毫米膠片機,那是8.75毫米膠片機。」林建源對家裡一二十台老放映機如數家珍,他說,去年晚報刊登他的報道後,很多人都很關心他,還有的給他送來老放映機。為了徵集老電影海報、老放映機、老電影票、老電影畫報或雜誌等,他還到網上發佈信息,與全國各地的電影放映員、收藏愛好者互通有無。

招聘電影講解員

林建源已經開始招聘電影講解員,還製作大幅海報,每次放映都會帶着。「為了節約成本,講解員要兼職做放映員。」他說,放映過程了解影片,才能更好地解說。

令林建源欣慰的是,妻子、兒子都支持他的工作,兒子有時還會幫他整理藏品。林建源告訴我們,展廳面積有400多平方米,已經投入300多萬元,還借了幾十萬元,雖然現在無法一一展示,但等裝修好、布置好,一定是個不錯的展館。他覺得這些投入都值得,所以一直堅持在做。

聲音

「電影內容豐富,有教育意義,帶來人生的啟迪。放了這麼多年電影,我覺得愛國主義影片最『常青』,不僅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還可以幫助樹立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我曾經在部隊待過,身上還是有『紅色情結』的。」

——林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