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愛與世界為敵

——動畫電影《天氣之子》觀後

繼《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新作《天氣之子》今年夏天在日本上映,成為新海誠第二部票房突破100億日元的大熱作品。日前該作品在中國院線上映,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天氣之子》延續了《你的名字。》中的不少元素,比如說以其最擅長的精美畫面講述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繼續啟用田中將賀的角色設計彌補新海誠在這方面的短板,再次聘請RADWIMPS(日本搖滾樂隊)擔綱製作背景音樂與主題曲等。最終,《天氣之子》在製作方面交出了不輸《你的名字。》的優秀答卷。但不同於《你的名字。》獲得的一致好評,《天氣之子》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部分日本動畫核心愛好者盛讚《天氣之子》遠勝《你的名字。》;另一些人則覺得這個故事莫名其妙,缺乏代入感,甚至「三觀不正」。

《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似乎是兩個相反的故事。在《你的名字。》中,少年瀧為了拯救心愛的少女三葉而改變了小鎮被毀滅的命運,兩人跨越時空的愛戀也成為了拯救世界的原動力。在《天氣之子》中,少年帆高卻面臨更殘酷的抉擇,如果想讓肆虐的暴風雨停息,就必須犧牲心愛的女孩陽菜。最終,帆高選擇了將陽菜帶回人間,而東京自此陷入永無晴日的大雨,大半的城市被淹沒。帆高與陽菜就在這暴雨傾盆的末日來臨前,緊緊相擁。

帆高選擇了愛情,放棄了世界,這固然是殘酷的,但反過來想,如果帆高最終選擇讓東京的天氣恢復正常,並為此犧牲善良無辜的陽菜,難道就正確了嗎?我們其實常常習慣於讓愛情在敘事中承擔本不屬於它的功能,比如說為了拯救被劫持的公主而打敗為禍人間的惡龍,為了找回三葉而改變小鎮被流星毀滅的命運。最終,勇士與公主、瀧與三葉當然都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世界也迎來了和平美好的明天,一切皆大歡喜。但這實在太過巧合,一切都幸運得剛剛好,不用糾結、不用抉擇,彷彿擁有了愛情就擁有了全世界。當愛情負載了如此多的本不屬於它的道德功能,它本身的強度反而被淹沒了,當「因為愛你而愛你所生活的世界」變成了一件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份本來偉大而悲壯的覺悟反而變得稀鬆平常。

《天氣之子》以一個相反的設定打開了對倫理限度的討論空間——如果你的愛與世界為敵,這份赤裸的愛情是否還值得義無反顧?《天氣之子》中的主人公們全都是社會的邊緣人:離家出走獨自來到東京,卻始終不能被這座城市真正接納的高中生帆高,失去父母后為了不被強制拆散而相依為命、飽嘗生活艱辛的陽菜姐弟,沉溺於喪妻之痛的潦倒中年男人須賀,總也找不到工作、擁有不被規馴的野性的年輕女性夏美。儘管他們各自懷抱着無人知曉的困境,卻始終對這個拒斥他們的世界懷抱善意,渴望被接納,從未傷害過任何人。陽菜被選中為晴女也是因為偶然,在註定悲慘的命運降臨到她頭上之前,她甚至滿懷欣喜地接受了晴女的工作,因為她在委託人真誠的笑臉和感激的話語中感受到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感受到了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後來,陽菜也多少是因為同樣的原因犧牲了自己,換來了東京的晴空。而當帆高救回陽菜後,他在東京遇到的每個人都在告訴他:這不是你們的錯,並不是你們改變了世界,世界本就如此瘋狂,東京曾是一片汪洋,現在它不過是要回歸本來的樣子而已……至此為止,這些故事其實與愛情無關,它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簡單的卻常常被忘記的道理:犧牲這件事,可以要求自己,但絕不能強求別人。一個無辜的人沒有為了拯救世界而選擇去死,這絕不是什麼應被責難的罪過,因為他本沒有這樣的責任。

關於愛情的故事發生在帆高身上,他必須要在兩種對立的善之中做出選擇:成全陽菜的犧牲,拯救雨幕下的東京;或者以一腔少年孤勇對抗整個世界,奪回自己深愛的姑娘,拼盡全力給她幸福的人生。帆高選擇了愛情。就在那個瞬間,我們看到了最純粹的愛情爆發出巨大的能量,為了拯救所愛,少年賭上了自己的前途與性命,這樣的犧牲,絕不比陽菜的獻祭來得卑微或者渺小。

帆高的覺悟還不止於此,他本可以接受他人的好意,欺騙自己說世界的毀滅與他無關,這會讓他活得更輕鬆,也決計不至於給別人添更多的麻煩。但帆高沒有這樣做,陽菜為自己虔誠祈禱的畫面美好得如同神啟,讓帆高意識到如今的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是他選擇了陽菜,是他改變了東京的命運,他必須徹底地承擔他的選擇,才能夠完整地擁有他的愛情。於是他扛起了這份沉重的責任,真正走向了他心愛的姑娘。

《天氣之子》中的人物是「不道德」或者「三觀不正」的嗎?其實恰恰相反,陽菜曾為拯救一個傷害過她、拒斥過她的世界犧牲了自我,帆高在為愛情傾盡全力後又扛起了本可以輕易推卸的負罪感,他們都有着遠超平均水準的道德自律。只不過,《天氣之子》強迫觀眾和主人公一起去思考、去選擇,一起面臨兩難的道德困境。這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難免讓人困惑、焦躁甚至憤怒,但電影的魅力有時不也正在於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