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刀客
01
昨天上午,我正在大望路和一個快消品牌的溝通傳播方案。會後我倆閑聊時,手機上突然蹦出一個消息:「2024年11月25日晨,華語廣告教父蘇秋萍先生離世。」
客戶之前也是4a公司的,我記得很清楚:我倆都沉默了好一會兒。
不禁想起了電視劇《新三國》里,曹操祭奠關羽時的一句台詞: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蘇秋萍,於我自己來說是一個「故人」。我大學修廣告的時候就已經久仰大名,我是無名之輩,唯一的交集是參加過他的一個講座。
當然於整個華文廣告圈,蘇秋萍是無法忽視的名字,被稱為華文廣告的教父級人物,他是代表初代廣告人光輝歲月的一個符號。
所謂的華文廣告,一般意義上指的是以中文為主要語言,面向華人社群的廣告形式,它涵蓋了包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省、香港、澳門、新加坡及其他使用漢語的地區的廣告市場。
我看到網上有一個非常中肯的評價:「他整整影響了幾代中國廣告人。」
我想:一個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能以一己之力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哪怕是有一點點進步,即使生命終結,也足以無憾。
02
這兩年,從葉茂中、蘇秋萍的離世,到宋秩銘的榮休,廣告行業大佬的「告別」已經不稀奇。
一個時代結束了。
這往往伴隨着傳統的瓦解,以及新思想的湧現、新秩序的建立。
東東槍在2020年曾經寫過一篇宏文,《我不騙你,創意的新時代,真來了》,他說:「你去不去擁抱變化,變化都會發生——不擁抱變化也沒事兒,你不擁抱變化,變化就來壁咚你。」
但並不是說告訴的變化中,一些傳統的東西就離我們而去,煙消雲散。相反,我覺得它深植在一代廣告人的精神圖騰之中,熨燙了行業的底色。
時間線倒回1993年。蘇秋萍在榮獲新加坡廣告創意獎cca所有的華文獎項之後,辭去香港電通揚雅廣告公司大中華區創意總監的職位,回到新加坡,與另外兩位朋友創立「三人行」廣告公司,致力於華文廣告創作,與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新加坡「華文運動」遙相呼應。
1995年1月,《龍吟榜》雜誌在香港創刊,至今我的案頭還有一本。
這本雜誌由林俊明與鄭光倫、勞雙恩等在工作之餘組團完成。雜誌取名「龍吟」,喻義為世界各地有着龍的血統的華文廣告創意人。雜誌面向全球華文創意人群體,季刊【逢一、四、七和十月】形式出版。雜誌的內容主要是從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加拿大和美國的華文電視、報刊和海報廣告中,悉心挑選出的具有創意,或善於利用華文特徵,或主題有濃厚華夏文化色彩的作品。
1997年,華語廣告運動迎來了新的高潮:
新加坡廣告人蘇秋萍、來自香港的林俊明、澳門出生的莫康孫連同來自中國台灣的孫大偉,聯合發起龍璽環球華文廣告大獎(龍璽創意獎),在「用華文打天下」的理念下,跨越了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北美各地華文廣告圈,多年來對華人廣告界有很大影響。
我百度後還發現,至今這個獎項還在堅持着,真是令人感慨。
似乎難以考證龍璽廣告獎的發起者,與被業內人稱為「華文廣告四大教父」的先後順序,但可以確定的是,個人的影響力與華文廣告獎的影響力互為犄角,相互成就彼此。
△ 由左及右:孫大偉、林俊明、蘇秋萍、莫康孫
華文廣告圈四大「教父」,其出身與成名均在跨國廣告公司。
孫大偉來自奧美(台灣)廣告公司,莫康孫來自麥肯光明廣告公司,林俊明經歷了fcb、ddb、麥肯、靈獅、達美高與電通等跨國廣告公司,蘇秋萍也在電揚、盛世長城等跨國廣告公司度過了大部分的職業生涯。
他們在跨國廣告公司獲得了豐富的一線廣告創意工作經驗,肩負跨國企業本土化創意編碼的使命,在這一過程中思考與探索,率先在廣告文化和廣告創意層面開始自覺。
03
華文廣告對中國廣告的影響,可能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區因其市場格局、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等因素,與歐美的廣告界交流密切,廣告業率先發展起來。到了1980年,香港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包括紀文鳳在內的本土優秀廣告人才。
因為同宗同源的文化傳承,中國香港、台灣、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廣告人才,與中國大陸有着緊密的血緣、地緣和文化聯繫。這些人才成為了跨國廣告公司在中國擴張的重要力量,並積極傳播廣告專業知識,成為中國廣告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典型的就是林振彬的華商廣告。可口可樂的中文名,就是出自林振彬之手。1950年,林振彬在香港成立了「華商廣告」與「華聯廣告」。
其中「華聯廣告」專作電影戲院的銀幕廣告,由其長子林秉森主理;「華商廣告的」業務比較全面,由其子林秉榮、林秉寬經營,至60年代初,「華商」已成為與「國泰」、「格蘭」並駕齊驅的香港三大廣告公司之一。
隨後,華商廣告與麥肯國際廣告公司合作,成立了華美廣告公司。華美廣告公司的員工,在80年代中國大陸廣告業復蘇時,成為了首批北上的廣告專業人士。這其中,比如前奧美中國副董事長汪少傑就曾經在華美廣告公司工作。
我記得在《奧格威論廣告》中,有一段關於跨國廣告公司進入中國的記錄:「(中國內地的)廣告公司總數在67家以內,其中17家是負責國內產品的對外宣傳,及外國產品的對內宣傳。日本電通廣告公司在北京及上海有小型的辦公室,美國的麥肯在北京也有辦公室。」
這些跨國廣告公司中的很多員工來自中國港澳台地區。汪少傑在《以紅之名》一書中說:初創上海奧美的時候,團隊會議用粵語溝通完全沒有問題。
這批人有高效率、快搞定、少廢話的香港廣告人,尊重專業、崇尚洞察的台灣廣告人,他們成為當時先進廣告專業知識的積極傳播者和引路者。
當年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之下,許多行業的信息及案例,都來自香港及台灣的行業讀物,尤其奧美出版的《奧美的觀點》。
《觀點》是奧美整合傳播集團通行全球的內部期刊,當時宋秩銘、庄淑芬以此為藍本,形成《奧美的觀點》,第一輯選收1991~1996年《觀點》中文版的48篇文章,內容涵蓋廣告專業、奧美文化、創意、直效行銷、品牌、媒體、消費者研究、公關、cis以及互動行銷,由於奧美當時是全球領先的廣告公司,《奧美的觀點》在業界引起了非常強烈的反響。
04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華語廣告的四大教父中,孫大偉、林俊明、蘇秋萍都已經離世。
以下幾個名字,值得被行業記住。
孫大偉。台灣廣告人,華文廣告四教父之一,2010年11月在台北離世。
林俊明。香港廣告人,華文廣告四教父之一,2021年10月30日在香港家中離世。
蘇秋萍。新加坡廣告人,華文廣告四教父之一,2024年11月25日在新加坡離世。
莫康孫。華文廣告四教父之一,2017年4月離開服務了36年的麥肯,創辦馬馬也廣告,依然奮戰在創意一線。
紀文鳳。最早一代廣告人。1995年離開廣告界,加入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後加盟香港新世界集團。
宋秩銘。奧美中國創辦者,2023年6月30日榮休,正式卸任奧美大中華區董事長一職。
庄淑芬。前奧美集團大中華區副董事長。2016年1月離開大陸,調回台灣。
勞雙恩。2024年3月27日,勞雙恩宣布退休,卸任偉門智威亞太區首席創意官兼亞太創意委員會主席。
梁偉豐。2023年4月28日,正式卸任bbdo大中華區主席及首席創意官,拼搏在音樂圈。
周佩蓮、林友琴、鄧廣檮、林桂枝、蘇雄、李倩玲、黃田壹、王愷宜、庄健、陳民轅、龍傑琦、劉偉權、沈翔、陳仲翰、曾正洸…………(人名或許不全,歡迎在留言區補充)。
這些來自中國香港地區、台灣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廣告人,有的已經離開廣告業,有的還在廣告一線,有的在別的行業卻依然在注視着行業的發展。
他們因為各種緣由來到中國大陸,他們是支持中國廣告業發展的重要一群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