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娛樂頭條 1172℃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2024年10月7日刊 | 總第3747期

豆瓣打分人數從開分時的9900人增至8.7萬,評分卻不降反升,從9.0攀至9.3。

這個國慶假期,節前已經收官了的《山花爛漫時》的風評和影響仍在上揚。如果要比較,類似的熱度和口碑發酵曲線,此前只在《覺醒年代》上見過。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2021年春節前夕,《覺醒年代》作為央視一套的賀歲大劇開播。剛開播時,收視和網播熱度均表現平平,只在黨史劇劇迷群體中口耳相傳。直到因春節排播「斷更」9天,《覺醒年代》才因觀眾「催更」逐漸破圈。此後,這部劇的豆瓣打分人數和評分同步高漲,一部主旋律「神作」從此誕生。

《山花爛漫時》與《覺醒年代》同樣「慢熱」。

之所以「慢」,與它們的題材屬性有關。偉人成就、英模事迹,這大概是當下文娛消費語境中,最需要觀眾破除成見、耐下性子,才能全情投入的一類故事。

之所以「熱」,則與它們講故事的方法有關。這兩部劇都有「非虛構」的底版,不能過分走樣。但它們又都在努力突破——突破歷史記載的單調感,突破新聞報道的「素描感」——讓劇集對事實的還原肌體豐腴。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更重要的是,透過豐腴的現實肌里《山花爛漫時》還說服了觀眾。英模是崇高的,但崇高在現實中可以具象化為樂觀執着、堅韌智慧,甚至是不拘小節。英模是無私的,但不是無因的。這個「因」放到張桂梅身上,就是曾在危難時托起過她的信仰和一方群眾的囑託。

《山花爛漫時》收穫了鮮花和掌聲。但倒回到創作原點,這又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創作冒險。

單就編劇層面來講,張桂梅的事迹經過各類媒體的多輪報道,已廣為流傳,在此基礎上再創作,如何出新?另外,張桂梅不僅是「七一勳章」獲得者,還是一位有着巨大民間聲望的模範人物,怎麼塑造才能滿足觀眾的高期待?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總編劇袁子彈2021年接過《山花爛漫時》的創作任務,23集的劇本歷時兩年多才最終定稿。在與影視獨舌對話中,她回顧了《山花爛漫時》的創作歷程,詳述了這部劇讓她覺得責無旁貸的創作動因,也分享了把英模事迹寫得「好真」又「好看」的創作體悟。

以下是《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的講述:

桂梅:創業「大女人」

剛接到《山花爛漫時》的創作邀請時,我相當興奮。入行時,我就寫過《國歌》《日出東山》這樣的主旋律電視劇,對主題創作有情感。最近幾年,都市劇寫得比較多,主要也是女性題材。

寫張桂梅老師的故事,我兩方面的積累剛好都能用上。

不過,想做的心是迫切的,壓力和挑戰也真實的。直到見到製片人李行,了解了她的創作理念後,我才徹底打消了猶豫。她進入項目的時間比我更早,已經見過張桂梅老師本人。我和她非常同頻的地方在於,對張桂梅老師這個人物的「定調」上。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我們都認為,除了媒體上表現的堅韌犧牲和積勞成疾,張桂梅一定還是一個目標堅定、能力超群,有智識也有智慧的強悍女性,是一個很酷的「大女人」。否則,她也不可能完成這麼一個「平地起高樓」的建校任務。

就像我在與網友交流中也提到過的,我認為僅靠吃苦和忍耐無法完成像張桂梅老師這樣的偉業。所以,我們也沒有把《山花爛漫時》往苦難敘事的方向上引導。

《山花爛漫時》劇如其名,我們想寫的就是張桂梅老師人生的華彩篇章。但是究竟故事以什麼節點事件開篇,又在哪裡收束,團隊經過了多輪討論。

選擇建校做為故事開篇,是因為採風時的切身體驗。

在接觸過張老師和雲南方面的基層幹部後,我們發現建立女高、經營女高的難度超乎想像。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張老師是不可或缺的主心骨、靈魂人物,但一定要靠一群人的同心合力,才可能完成這個工程。

因此,我第一時間確認了要從女高建校開始寫。而且要用「創業劇」的方法來寫,把張桂梅老師在建校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清晰呈現出來,也把她得到的各種幫助,結識的各位同行夥伴也都寫進來。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在完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建立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這是一件看起來幾乎不可能的事。任何不可能之事的完成,一般都有非常有趣的過程。張桂梅老師在克服這些困難時,充滿了主動性和行動力,她有想法也有辦法。把戲劇重心放在這裡,想想就覺得好興奮、好熱血。

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建立華坪女高的故事,還意味着解放從結果「倒推」的英模敘事思維。

採風過程中,周善群的原型人物楊文華作為親歷者,他的講述給了我們很大啟發。他說,張老師要辦女高,一開始我是存在疑慮的。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辦一所免費女高,不確定性太大了。雖然現在看結果是好的,但要從建校那時的條件評估,失敗的概率遠大於成功。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所以,在創作《山花爛漫時》時,我們把牢牢抓住「不確定性」作為主要的創作方向。整個建校、運營學校故事的戲劇動力,絕對不來自一兩個壞人,而是來自於這件事的巨大不確定性,乃至隨時可能失敗的危機感。

相比故事的開端,《山花爛漫時》的故事終點選在哪裡更難。

最初,我們想過以張桂梅老師獲得「七一勳章」為故事的收束。這也是英模劇最常見、最安全的結局方式。但主創集體討論後,覺得這個結尾不夠開放,也不能體現華坪女高建立、運營背後的集體力量。

於是我們又重新考慮,經過多輪討論,選擇了現在這麼一個正在進行時的、生活化的結尾:張桂梅老師坐在她最熟悉的校園裡,上一秒還拿着手機看野象遷徙的視頻說要「放手」管理,下一秒又進入到事必躬親的狀態,制止忙中出錯的學生。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結局這段戲的靈感,也來自於對張老師好友王秀麗老師(劇中方瓊一角的原型)的採訪。我們想表達的是,《山花爛漫時》的故事暫停在這裡,但女校的故事和張桂梅老師的故事還在繼續。全劇的調子,可能是時而沉重時而昂揚的,但我們希望結尾是輕盈而復歸日常的。

《山花爛漫時》的劇本創作周期很長,為了提高創作效率,我們搭建了一個編劇團隊。我先負責故事梗概和分集大綱,丁涵、黃詩洋、李璽威分別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加入劇本創作,最後再由我進行統籌調整。

《山花爛漫時》還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我們的編劇團隊有一個無形「外延」。它由雲南當地各級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構成。他們雖然他不直接參与編劇,但是一直在現場,幫助我們溝通、核實,因此我們的採風工作非常紮實。

鐵三角、五虎將和四金花

《山花爛漫時》中播出後,我也看到了觀眾的反饋。

我很開心的是,他們不僅僅是被張桂梅校長的「歷圓滑而彌天真」的理想、樂觀打動。有的觀眾,能從她和馬副縣長、周局長之間的鐵三角「戰友情」中咂摸出滋味。有的觀眾,是被兩位女高首屆學生穀雨和蔡桂芝之間相互成就的較量吸引來的。還有的觀眾,從女高首批五位堅守崗位的教職員工身上,看到了別樣光芒。

既然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山花爛漫時》就註定會是一部群像戲。

張桂梅和周局長、馬副縣長構成的「鐵三角」,既有原型的影響也有出自戲劇性的考量。

努力書寫張桂梅和基層幹部們打交道的過程,是因為我認為這是張老師的核心能力之一。同時,我也相信內心非常堅定並且有純粹理想的人可以感染人、征服人。她可以帶動周圍的基層幹部一起干實事、下真功。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劇中周局長所經歷的,從質疑者到成為張老師「鐵粉」的過程,靈感就來自原型人物楊文華。馬副縣長的形象,則融合了我們在華坪遇到的多位基層幹部。他們雖然能量有限,也有自己的考量,但在職責範圍內會盡全力解決問題。

當然,「鐵三角」之間對手戲之所以採用詼諧的喜劇風格,是考慮到「可看性」。我們並不想用沉重的方式講道理,而是想讓觀眾通過這組關係看到張老師很多為人的智慧。

女高「五虎將」教師群像塑造,相對來說更注重戲劇邏輯。

一開始在寫這組人物時,我們也採用了緊隨原型的方法,大致做一些人物分類。比如,誰去誰留,誰一直從建校堅守到現在,誰是語文老師誰是物理老師……我們儘可能地了解了一些事例和典型,然後進行了融合。

費振翔導演進組之後,對教師群像的塑造提出了比較多的修改意見。他非常注重人物的性格邏輯和行為邏輯。每個人物的出身、性格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做這個選擇,都要前後貫通。包括配角也一樣。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這就反過來倒逼我們重新梳理了一遍群像人物,找到每個人的動機和落點。比如,像陳四海這麼一個文縐縐、會冒酸詞兒,有點兒想靠「當官」爭取家庭地位,卻跟着張桂梅兢兢業業在女高奉獻了多年的辦公室主任形象,就是這麼梳理通的。在塑造女高教師群像時,我們從原型中做了一定的跳出,更多地考慮戲劇邏輯和典型性。

塑造學生群像的難度,相對來說是最大的。

考慮到對未成年學生的保護,《山花爛漫時》創作時並沒有對在校學生進行直接採訪。我們創作的重要依據有兩個:一個是來自對已畢業學生的採訪和學生家庭的走訪;另一個是張老師為我們提供的一本非常珍貴的小冊子,其中記錄了她和學生的100個小故事。

根據這些材料,我們確立了001號學生穀雨、「人狠話不多」的蔡蔡、「小哭包」校花柳細鶯、「男孩子氣」的寧華等幾個典型的學生形象。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其中,穀雨的創作難度是最大的。因為她身上承載的東西最多,她既是第一個被張桂梅拯救的學生,同時與張老師之間又形成了超越師生、類似母女的情感張力。後來,她從師範大學畢業回女高任教,又從被拯救對象成為了傳承人。

通過穀雨,我們想要傳達的是教育能給予孩子的可能性。通過良好的教育,一個原本只能靠你庇護的孩子,有朝一日也能與你並肩作戰。

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每個學生都能代表一類困境。比如,穀雨的困境是完全被物化、忽視,被家庭拿來換錢;蔡桂芝遭遇到了家庭暴力,她需要挺身而出保護她的母親;寧華則是被當做男孩養大,缺失了對社會性別身份的認同;柳細鶯甚至把苦難看作自然,連其他選項都看不到……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這些山區女性,被貧窮擠壓。越是貧窮,越是不公,越是資源需要爭奪的情況下,女性總是會先被剝奪權利。通過這些典型人物,我們希望《山花爛漫時》故事能伸出「觸角」,抵達共通性。

關於崇高和信仰

寫張桂梅有三點繞不開。

一是,不能繞開貧窮和落後,也就是當地貧窮的經濟和落後的思維;二是,不能繞開重男輕女,這是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必須被認真討論;三是,不能繞開信仰問題,這是她的內在驅動力,必須直面不能躲避。

其中,最後一點表現起來最難。

在創作《山花爛漫時》時,我們也經歷了一個自我說服的過程。是什麼力量支撐着張桂梅老師,為建立女高毫無私心地奔忙、奉獻,一干就是十多年?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首先,仔細梳理完她的前史,我們會發現她的邏輯鏈條是清晰完整的。在她人生的低谷期,是組織拉了她一把,是華坪質樸的山區女性讓她看到了人生的意義和責任。她要回報華坪。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在閃回的段落,保留阿麗這個人物的原因。

第二點,我認為張老師的信仰是「接地氣」的。她的信仰並不是從虛空中來的。她的個人生活經歷驅動她靠近信仰,信仰又反過來支撐反哺,為她提供力量。

在《山花爛漫時》中,我們寫了她在差點被奪走校長職務時,在樓頂唱《紅梅贊》的情節。那就是一個純粹的革命樂觀主義者才會有的行為。她想要改變山區女孩們命運的出發點非常純粹,她對學校發展的展望非常純粹。因此,她能從信仰中汲取力量。她的生活和信仰不可分割。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理想主義者之所以珍貴,正是因為他/她們能在拖泥帶水的真實生活中,保留那束非常可貴的光。我們這次是非常堅定地,要還原張桂梅老師身上的這束光。

宋佳在談飾演張桂梅的表演體悟時說,演張老師不是一個僅僅依靠技術就能完成的任務。我非常贊成這句話。

其實,無論是寫張老師、拍張老師或者演張老師,都不僅僅是依靠技術就能完成的。我們要相信她的信仰,相信她的感情,也相信她走過的每一步人生路。這個過程對我們自己而言,也是一輪身心洗禮。

文/卞芸璐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山花爛漫時》總編劇袁子彈:這一次,我們用「創業劇」的方式打開英模事迹 - 陸劇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