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淑敏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主持會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出席並致辭。
曹淑敏指出,「飛天獎」「星光獎」頒獎典禮表彰了一批優秀電視劇和文藝節目,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也是廣電行業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慶祝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周年的一次獻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時代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創作高質量發展,要堅持與時代同行,深刻把握廣電視聽文藝的發展方向,聚焦主題主線,堅定文化自信,把握坐標定位,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紮根人民、紮根生活的創作態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要堅持守正創新,創作和傳播更多精品力作,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出更多的精品,讓精品有更廣的傳播,讓觀眾有更佳的體驗。要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強化隊伍建設。要堅持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營造良好生態,為精品創作共築健康環境。
張彥表示,近年來,福建大力實施新時代「閩派」特色文藝精品工程,創作一批展現福建風格的電視網絡優秀作品,在「飛天獎」「星光獎」等重大評獎中再獲佳績。
站在新的起點,福建將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創作的生命線,提升文藝原創力,優化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組織工作機制,推動廣大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生產生活中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持續擦亮「閩派」特色文藝品牌。
會上,本屆「飛天獎」「星光獎」獲獎代表、創作人員代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領域專家學者代表等,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慶祝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周年以及進一步提升廣電視聽優質內容創新和供給能力展開了深入交流探討。
剛剛獲得第34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導演獎的李路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悟。他說,作為一名創作者,對此要時刻清醒、時時自省。只有描繪真實的生活和情感,才能讓作品走進千千萬萬觀眾的心中,留在時間的長河裡讓所有人產生共鳴和共情。
趙麗穎是第34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獲得者。她說,時代的東風給了「許半夏」好運氣,能夠出演致敬改革開放、謳歌百姓奮鬥的電視劇,同樣是一種幸運。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只有走進時代,融入時代,了解奮鬥者的艱辛,才能感動觀眾,感動自己。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問蒼茫》編劇陳晉重點表達了自己對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創作規律的理解。
要樹立對重大革命題材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
認識和把握重大革命題材蘊含的歷史主題和靈魂,而不是簡單地呈現重要人物說了什麼,重大事件如何發展;
認識和把握歷史的審美精神,突出塑造人物性格和實踐細節,細節出人、以人帶史、史中立詩。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王娟表示,要履行好平台的使命和責任,做好平台的擔當,進一步豐富和優化高品質劇集,以用戶為中心,以時代為命題,以現實為土壤,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精品化創作的道路:
一是選題要立足於現實,與時代共振。
二是選品和品控要雙管齊下,在內容儲備、製作和播出的各個環節都要努力踐行用戶至上、內容至真、藝術至美。
三要注重選材,為行業接續活力。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表示,推動廣電視聽創作的高質量發展,要從「新」「好」「久」三方面入手:
「新」指順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在藝術上取得新突破,肩負起新使命;
「好」指作品內容本身好,經得起大眾的審驗、市場的檢驗;
「久」指作品在播出後能具有長尾效應,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表示,文藝評獎是推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進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手段。隨着全國性文藝評獎制度的改革,評獎對文藝工作者的激勵更加有力,創作生產的導向更加鮮明,逐漸成為推動精品創作,繁榮文藝事業的系統工程。作為政府獎,「飛天獎」「星光獎」的權威性、示範性、引領性都非常顯著。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王一川表示,十年來中國視聽藝術發展已經和正在展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明確新的創作使命,積極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作,創造有益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人民自信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視聽藝術精品。
確立新的創作導向,自覺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創作人民需要的人民文藝。
找到中國傳統根魂,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重要源泉,深入探尋當代生活藝術和文化的中華傳統之根。夯實新的美學風骨,着力推進藝術典型再構型。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提高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的質量,關鍵的一環,在於認真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認真貫徹執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的和諧相處,是真正的和諧論、協調論。
植根在中國式現代化現實土壤上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為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作出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