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央視節目帶火興隆咖啡 三餐四季少不了這杯歌碧歐

娛樂頭條 5386℃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博新

  「海南的咖啡很有名,尤其以興隆為代表。」最近播出的央視大型美食文旅季播節目《三餐四季》海南篇中,主持人撒貝寧喝了一杯興隆咖啡後,連連稱讚。

  早在三個月前,《三餐四季》節目組便到興隆踩點,尋找當地一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咖啡店。節目組拍攝取景地之一的「新大眾茶坊」,在興隆美食街周邊二百多家咖啡店中,並不是最出名的咖啡店,但因「親切、樸實、年代感」給央視的工作人員留下深刻印象。

  喝咖啡的習慣,早已融入興隆當地人生活的點滴中。節目的播出也向觀眾們真實地展現了興隆人愛喝咖啡的一天。

文化周刊 | 央視節目帶火興隆咖啡 三餐四季少不了這杯歌碧歐 - 陸劇吧

  店裡的員工正在重複過濾煮好的咖啡。陳先哲 攝

  一天賣出300杯興隆歌碧歐

  走進新大眾茶坊,映入眼帘的是二十來張餐桌,雖然是茶坊,但店內食客大多點的是咖啡。此時,一名服務員正在將沖泡好的一杯「歌碧歐」——特濃黑咖啡端了出來。

  「歌碧」是海南人對咖啡親切的稱呼,「歌碧歐」則是更為純粹的咖啡。「它屬於炭燒咖啡,倒在杯里會形成一層黑漬,『歐』也就是海南話的『黑』,興隆人喝咖啡不加糖不加奶,很濃,雖然略苦,但依然讓人享受其中,回甘無窮。」茶坊負責人黃乙浩介紹。

  新大眾茶坊咖啡採用的泡法十分傳統。黃乙浩拿起一袋咖啡粉,倒入咖啡袋中,再將咖啡袋置於咖啡壺中,用100度的開水直接倒進去沖,再濾出來,「這個過程要重複三次。」隨後,再將咖啡煮開後,抖了抖,倒進杯子中,一杯濃香四溢的興隆咖啡便製作好了。

  「從早到晚都會有人點,一天能賣出300杯左右。」黃乙浩說。

  新大眾茶坊的前身,是興隆老工會食堂。早在24年前,黃乙浩夫妻二人就外出謀生,來到興隆做生意。2008年,機緣巧合下,夫妻二人將興隆老工會食堂承包下來,負責為華僑農場的職工們提供早點。「食堂是前屋後院的結構,大家都喜歡坐在院子里吃包子、喝咖啡。」黃乙浩的妻子李文靜說。

  2011年,隨着老工會食堂改建後,原先的建築被拆除了,夫妻倆便搬了出來,在周邊的興生路上開了家茶館,取名為「新大眾茶坊」,這個名字對黃乙浩而言寓意十分簡單,「大眾茶坊,老少皆宜。」黃乙浩坦言,來店裡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和職工,大家都能以實惠的價格喝一杯咖啡。

  老一輩炒豆「經」延續了下來

  新大眾茶坊是興生路最早開設的店鋪之一。「最初這裡只有兩家店鋪,第一家店是『瓦西里』,第二家就是我開的『新大眾茶坊』,再往前走一點是空的,路也是土路。」黃乙浩回憶,老工會食堂關門後,他搬遷到了現地址,依舊吸引不少老食客。許多老一代的職工基本都會在店裡喝早茶和下午茶、閑聊、下象棋,十幾年過去了,他們既是客人,也是熟悉的好朋友。

  在《三餐四季》中出鏡的阿公陳卓明便是店裡的常客。陳卓明是一名柬埔寨華僑,也是興隆咖啡第一代炒豆師傅。「我們的咖啡粉便是從陳阿公的廠子里進的。」黃乙浩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一杯高品質興隆咖啡,離不開炒制出的咖啡豆,不但要掌握火候,還要適時地加上白糖、食鹽和牛油,這樣炒出來的咖啡豆格外香濃。如今的焙炒車間里雖早已用上了各種機械化裝置,但陳卓明等老一代的炒制理念一直被延續下來。

  在店門口的遮陽棚下,總能看到坐着一位百歲老人,他也是店裡的常客——來自馬來西亞歸僑李清泉。他既是興隆華僑農場的老工人,也是興隆磚廠第一任廠長,因為工人們每天光顧,大家很久以前就認識了。「阿公一天基本會來店裡三趟,早上、中午、晚上都會來,除非刮颱風下暴雨了,否則雷打不動。」黃乙浩一算,今年是阿公在店裡喝咖啡的第十五個年頭。

  老店迎來新機遇

  節目播出後,黃乙浩的店裡陸陸續續來了一些新客人,有人拿着視頻找上了門,有人到店裡開起了直播,還有海南本土「大v」專門過來拍視頻,這讓黃乙浩第一次見識了互聯網傳播的強大。

  新大眾茶坊開業的十幾年,也正是時代迅速發展變化的十幾年。受到啟發的黃乙浩打開了一些新的思路,他找到朋友幫忙,截取視頻片段後,打印了一些海報,準備貼在店裡的牆上,還打算買一台電視機,在店裡循環播放節目的片段。

  「藉此機會,我也想擴大一下店鋪的宣傳。」黃乙浩表示,一直到今天,自己也並沒有刻意走「網紅」風格,但看到越來越多的遊客通過小紅書、大眾點評等其他渠道找過來,讓店裡增添了許多熱鬧。

  「我們會繼續用心做好興隆咖啡,也希望更多人在休閑旅遊的時候,來到興隆,來到新大眾茶坊,喝一杯興隆咖啡,感受興隆風土人情。」黃乙浩說。

(海南日報)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