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翻拍劇拍出9.2高分, 主演還都是一群10歲出頭的孩子!

電影快訊 1739℃

「你覺得近幾年最好的國產翻拍劇是什麼?」

很多人不免大腦一片空白,近幾年有好的國產翻拍劇嗎?

是啊,說起近幾年的國產翻拍,許多觀眾不免無語凝噎、垂頭嘆氣。

被拍爛了的金庸、古龍題材,甚囂塵上的日韓劇生搬硬湊,經典IP回爐重造卻連連被毀。觀眾只想大喊:「求放過經典吧!」

正是在這種「十翻九撲」的情形之下,2017年一部被認為絕對難以超越原版的翻拍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它就是

《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

國產翻拍劇拍出9.2高分, 主演還都是一群10歲出頭的孩子! - 陸劇吧

這部2017年10月1日在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一經播出便迅速躥紅,新華社3次點贊,人民日報4次熱評,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2分。

國產翻拍劇拍出9.2高分, 主演還都是一群10歲出頭的孩子! - 陸劇吧

電視劇的主演是誰呢?

是一群6-12歲的「小戲骨」,像他們之前翻拍的《小戲骨白蛇傳》已經小有名氣。

電視劇主要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主線,講述賈府由盛到衰的過程。

1987年版的《紅樓夢》之經典毋庸置疑,大家對2010年李少紅版的吐槽也是有目共睹。

國產翻拍劇拍出9.2高分, 主演還都是一群10歲出頭的孩子! - 陸劇吧

那麼,「小戲骨」版憑什麼能脫穎而出呢?

在晨晨看來,主要原因在於它抓住了1987年版的「形」和「神」。

它的「形」和「神」主要體現在哪兒呢?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它角色選擇的恰如其分。

要知道,陳曉旭版的林黛玉可是讓觀眾發出「世間再無林黛玉」的感嘆,那我們來看看劇中由10歲的周漾玥飾演的林黛玉表現如何。

她的最初登場,便是展現她離家而去,憑窗垂淚。

水靈靈的大眼睛,眼淚說來就來,完全符合林黛玉「淚人兒」的形象。

目光上移,看到她細細的眉毛,可見劇組對人物妝容的考究。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與原版一樣,林妹妹的許多哭、笑大特寫完全扛住了觀眾的檢驗。

而她瘦小的身形,柔弱的體態可以說與纖腰窄肩,弱柳扶風的陳曉旭如出一轍。

說完林黛玉,那我們來看看薛寶釵。

12歲的鐘熠璠飾演的薛寶釵剛一出場,晨晨只想感嘆「我的天,這就是薛寶釵本人吧」。

「臉若銀盆, 眼如水杏。」

溫柔端莊,典雅大方,演出了超出年齡的沉穩。

說起話來節奏停頓恰到好處,台詞功底也相當出色。

少林弟子出身的11歲的釋小松,在此之前已經出演過一些影視劇。

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哥賈寶玉與他本身的形象其實有一些差距,實話說,晨晨最初看到他感到有點擔心。

可隨着劇情的進展,他打消了觀眾的疑慮,漸入佳境,有那麼幾個鏡頭也是相當有神韻。

他與黛玉的初初相見,互相凝望,不免讓人露出老母親般的微笑。

除了「寶黛釵」之外,裏面扮演中老年的角色對孩子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而他們的表現卻讓人驚艷。

有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的王熙鳳潑辣精明,惟妙惟肖。

有畏畏縮縮、粗鄙有趣的劉姥姥,摔起跤來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而扮演賈母的12歲的陶冰藍,對於老人家表情和體態的捕捉也很到位。

小演員染白的眉毛和頭髮,完全沒有包袱。

人物出彩當然還不夠,這版的場景設置也相當還原。

黛玉葬花,寶黛共讀西廂記,寶釵撲蝶,元妃省親,劉姥姥進大觀園,場景非常良心。

而良心的場景配上經典的音樂,特別是片尾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曲子一出,有種穿越到1987版的感動。

在電視劇開拍前,劇組讓小演員進行集訓,甚至請來了原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給孩子們進行指導。

可以說,成就一眾小演員的驚艷亮相,除了演員本身的演技之外,也有劇組對服化道和場景、音樂等細節的考究。

因此,很多觀眾都紛紛表示「一顰一動都很有87版的神韻啊」。

是的,這句話說出了「小戲骨」版最大的特點——對1987年版的復刻。

可以看到,「小戲骨」版以1987年版為藍本,演員、場景、音樂等一切都儘可能還原老版。

這裡就引來了兩個爭議。

1. 「還是比不上老版」——態度決定一切

其實,由於「小戲骨」版全員都是由10歲出頭的孩子出演,觀眾對兒童本就有天然的親近寬容之心,而他們的演繹驚艷眾人,大大超出觀眾預期,不免讓人讚不絕口。

平心而論,「小戲骨」版抓到了1987版的「形」和「神」,但的確當然是超越不了1987版。

黛玉母親早逝,常年寄人籬下,孤僻自傲又敏感多情,她與有着共同價值觀、愛情觀的賈寶玉相遇,兩人心靈相通最後卻被封建禮教拆散,有着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深意。

話語流轉間的暗藏機鋒,人物交往間的人情世故,幾歲的小孩子怎能領悟?

所以,他們只是儘可能地在模仿,那麼為什麼得到這麼多人認可呢?

無非就兩個字——認真。

比起許多翻拍劇五毛特效、天雷滾滾,什麼東方不敗變性、妲己跟楊戩談戀愛,劇「不驚人死不休」。

「小戲骨」版處處考究,力求還原真實。

比起現在動輒50、 60集倍速看都嫌多的劇來說,「小戲骨」版每集25分鐘,一共9集,決不貪多。

正如導演潘禮平對小演員簽的是「保護條約」。

「不搞童星經濟,不能助長這種風氣,我們是培養小戲骨,不是培養明星,將來還要培養青戲骨、老戲骨」。

「小戲骨」版小演員各個形神兼備,儘可能貼近原著。

反觀現在大行其道的選角方式,不是看是否符合,而是看流量和商業價值。

一部劇的火不是沒有原因的,「小戲骨」版正說明了「態度決定一切」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2.「消費兒童,不利於孩子成長」——多問孩子喜歡不喜歡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大人們好像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演戲對小孩子不好。

你是否問過他們收穫了什麼?他們開不開心?

就拿晨晨自己來說吧,小時候特別喜歡跟小夥伴玩「過家家」,自編自導自演,充分發揮了小孩子無盡的想像力。

而劇中的小孩子把出演當成一個夏令營,像黛玉的小演員還特別有演員的覺悟。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說道

「也是演戲的人,得受點苦」。

可以說,有的小孩子對於演戲就是有興趣、有天分,我們不能低估兒童超強的模仿能力。

比如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娜塔莉波特曼,《牯嶺街殺人事件》里的少年張震。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阻止小孩子參演,我們又怎能在熒幕上看到他們如此經典的作品。

與其阻止孩子接觸影視畫地為牢,不如讓他們多體驗這個世界。

可以看到,「小戲骨」版刪去了不適合演繹的愛情戲,從劉姥姥入手,傳達的是「看得見窮人,看得起窮人」的理念。

比起1987版,更適合兒童看的「小戲骨」版,更像是一個引子,它培養了小孩子對名著的興趣,對演戲的興趣,充分彰顯了中國小演員的潛力。

「小戲骨」版的勝利,是傳統和經典的勝利,是觀眾對鮮肉流量經濟的厭惡。

「小戲骨」版的火爆背後,是中國原創劇本的匱乏。晨晨相信,如果有適合孩子的好劇本,「小戲骨」們絕對會演得很好。

「天下苦爛翻拍久矣」,只能看看「小戲骨」洗洗眼了。

青石電影編輯部 / 晨晨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