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滬指要被替代?聊聊關於「新指數」的誤讀

娛樂頭條 8567℃

什麼?滬指要被替代?聊聊關於「新指數」的誤讀 - 陸劇吧

這兩天,市場里傳來了一些聲音:「一個新指數來了!」「直接跳過3000點,贏麻了」「上證綜指要告別舞台了」……

源頭是上海證券交易所7月15日發佈的一則《關於發佈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的公告》,公告內容是:為便利投資者觀察上海證券市場整體收益情況,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決定自2024年7月29日起正式發佈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同時將指數代碼和簡稱分別調整為「000888」和「上證收益」。

的確,上證綜合收益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看上去很像。但仔細看了這份公告之後,就會發現大家對這個「新指數」的誤會大了。

沒有「刻意跳過3000點」

事實上,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並不是新面孔,早在2020年該指數就已經發佈。本次要發佈的,是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

什麼?滬指要被替代?聊聊關於「新指數」的誤讀 - 陸劇吧

上交所官方網站上的兩個公告。

也就是說,之前投資者只能看到該指數的收盤點位,看不到最新值、漲跌幅等實時行情。在7月29日之後,這些都能夠實時追蹤。

至於「刻意跳過3000點」,也是一大誤會。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以2020年7月21日為基日,以當日上證綜合指數收盤點位3320.89點為基點。在wind上,我們能夠看到這一指數的歷史走勢。就拿今年的情況來說,這一指數既在2月2日觸及過2951的低點,也在5月17日達到過3412的高點。自然沒有「刻意跳過3000點」的說法。

什麼?滬指要被替代?聊聊關於「新指數」的誤讀 - 陸劇吧

該指數在2月2日點位為2951。

什麼?滬指要被替代?聊聊關於「新指數」的誤讀 - 陸劇吧

該指數在5月17日點位為3412。

不會替代上證綜合指數

關於一些「這個指數將會替代上證綜合指數」的聲音,也確實是「想多了」。

在資本市場,指數其實有很多,按照規模排名就有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此外還有主題指數、風格指數、策略指數等,它們都是反映具有某一相似特徵的股票群體的整體價格走勢。這些指數中,不乏點位高於3000點的。

但這些指數中,上證綜合指數(簡稱「上證綜指」)是無可爭議的老大。這是a股市場的第一個指數,從1991年7月15日至今,不間斷地反映着上交所所有股票的整體價格走勢,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滬指,代表性不用多說。這樣一個老牌權威指數,你說就這麼被替代了,可能眾多跟它掛鈎的金融機構不會答應。

我們再回到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可以看到,它也是眾多指數中的一個,作為上證綜指的衍生指數,二者的樣本和加權方法是完全一致,但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比後者多了分紅表現。在上證綜指的基礎上,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將樣本分紅計入指數收益,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計入分紅收益後的整體表現。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根據樣本現金分紅處理的不同方式,股票指數一般分為價格指數與全收益指數。上證綜指是價格指數,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則是全收益指數。

具體來看,價格指數不計入樣本現金分紅,僅反映指數樣本價格表現;而全收益指數計入樣本現金分紅再投資收益,綜合反映指數樣本價格及現金分紅表現。當指數樣本分紅派息時,價格指數在除息日會出現自然回落,而全收益指數考慮了紅利的再投資收益,指數點位不會出現自然回落。

至於為何要發佈上證綜指全收益指數,事實上,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在2020年9月18日就發佈了《關於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的答記者問》,答案的關鍵詞依然是「分紅」。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表示,股票分紅是股票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上市公司經營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上證綜合指數為價格指數,反映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價整體表現,而沒有體現上市公司分紅情況。國際上,指數編製機構在發佈價格指數的同時,一般也會發佈對應的全收益指數,如標普500全收益指數等,以供投資者從更多維度觀測市場。為綜合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價及分紅的整體表現,提供更多維度市場觀測工具,上海證券交易所編製發佈了上證綜指對應的全收益指數,即上證綜合全收益指數。

所以,上證綜指全收益指數誕生之初,它和上證綜指就有着不同的市場反應重點,二者共同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維度市場觀測工具。

同時,從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回答中也不難看出,對「分紅」的鼓勵和強調,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寫入政策。而此時公布實時行情,一方面讓投資者對分紅收益的影響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繼續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力度。

為了更健康的市場

事實上,上證綜指的代表性也曾經引發過爭議。

在2020年左右,一些聲音認為上證綜指的編製方法已經無法全面代表發展迅速的股票市場,社會各界對上證綜指編製方案修訂也多有呼聲。不久,監管部門在上證綜指即將「步入30歲」時,首次修訂編製方案。

2020年7月22日,上證綜指迎來了編製方案修訂,納入了科創板上市證券,進一步提升了上證綜合指數代表性。

那次修訂旨在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除了納入科創板股票,主要還有兩方面的變化——

一是將剔除風險警示股票(st、*st)。截至2020年5月底,上證綜合指數樣本中包含85隻風險警示股票,剔除該類股票對指數本身影響較小,但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優勝劣汰作用。

二是修訂將延長新股計入指數時間,將新股計入指數時間由目前的「上市後第11個交易日」調整為「上市1年後」。延遲新股計入時間,有利於增強上證綜合指數的穩定性,引導長期理性投資。同時考慮到大市值新股上市後價格穩定所需時間總體短於小市值新股,設置大市值新股快速計入機制,上市以來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股票於上市滿3個月後計入,以保證上證綜合指數的代表性。

這是一次備受矚目的變化,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修訂後的上證綜指更加能夠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反映優質上市公司的長期價值提升。

當然,面對一個正在發展中的資本市場,的確需要多維度觀測工具。不管是此前上證綜合指數編製方案的修訂,還是這次發佈的實時行情,抑或是不斷豐富的指數,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這個市場。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