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娛樂頭條 8982℃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導讀:是以「賣票」為名的市場檢驗,也是映射行業的先鋒實驗。

文|黎河

「有個硬節奏得說一下,我覺得賣票是必須的」。策劃人梁龍開場即為這場live立了規矩,策劃人薛之謙也表示對這個機制的贊成:「真正要賣票就是各看本事了。」雖然最後票房售罄,但為每位音樂人所奔赴來的觀眾數量卻千差萬別,火藥味之外,市場的真實殘酷呼之欲出。

近日,騰訊視頻自製綜藝《奔赴!萬人現場》上線,不同的歌手/樂團同台競技為觀眾帶來精彩的表演,接下來幾個月時間內,他們也將不間斷實地演出及人氣積累,線上線下雙重考驗,真實還原不同音樂人被觀眾「選擇」或「忘記」的全過程。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來一場「賣票實驗」,

真實邏輯更能檢驗市場號召力

「fine樂團,155票。」

當策劃人薛之謙宣布完售票數第三名,fine樂團的兩位成員明顯失落了起來,因為這對於小有名氣的他們而言,明顯不是一個理想的成績。他們表示,「我們廣州的票都是秒沒的」「這個數字明顯沒有達到預期」……市場的殘酷在這一刻被具象化了,過往的成績總會隨着一次又一次的表演被刷新。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觀眾看到的故事就是真實的市場。在所有音樂人被選擇的過程中,推動節目前進的邏輯線索與之高度匹配,且不斷生成着更精彩的看點。在《奔赴!萬人現場》中,「票」就內嵌於整檔節目的敘事邏輯之中,把「有多少觀眾願意為你購票」落到實處,所有的新場景和新挑戰都順理成章地得以極致化的呈現。

當今線下音樂市場競爭激烈,音樂人面臨著更為複雜的挑戰,他們還需通過售票實驗驗證自身吸引力和生存能力。《奔赴!萬人現場》以「賣票實驗」為創新模式,通過真實邏輯檢驗市場號召力,將音樂人的表演與市場需求無縫連接。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在《奔赴!萬人現場》中,每位音樂人的選擇發展與市場考驗密不可分,在節目中自然流露。這種「票房實驗」的融入,使得節目觀眾與音樂人之間的互動更趨貼合,將市場需求潛移默化地融入到節目創作和呈現中。例如supper moment樂隊儘管在大灣區有着較高的影響力,但其他地區卻「票房慘淡」,他們來節目的底層動力也變得更有說服力:「廣東地區可能過萬人,但在北京可能演一場可能就二三十人,真的就沒有人知道我們,所以想用不同的形式去開闊一下我們的觀眾。」

初始購票數前三名的音樂人中,當fine樂團和supper moment的轉換數(指表演結束後觀眾再次投票的「最值票價數」減去「為你購票數」)都為正值時,第一名的郭冠廷卻一下丟掉了32票。事實上,選擇用這樣的方式把真正的幕後故事擺到觀眾眼前,把劇情真人秀的思維運用到線下live演出之中,很大膽;而這些故事的講述,貫穿於節目始終,很極致。某種意義上,它完成的既是一次對中國線下音樂市場的再探索,也是一次對真人秀思維之於節目表達的再創新。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與行業直接對話,

真實情感讓觀眾更能看見熱愛

從livehouse走到萬人體育場需要多久?需要經歷怎樣的真實考驗?

最近一年多來,線下音樂市場不斷復蘇,迎來了久違的春天。但「春風」似乎並未溫暖到被視為樂隊「出道搖籃」的livehouse。究其原因主要是其獨特定位並沒有再吸引大牌音樂人,造成觀眾關注度下降。如何讓每種線下音樂市場類型都進一步釋放其生命力?有觀眾表示,「現場聽livehouse最大的好處是鬆弛感,觀眾可以隨意交流,和歌手、樂隊的距離也更近,可能一句歌詞就能點燃現場。」

「咱們聽的是喇叭,現場得什麼樣啊」「簡直是最有壓迫感的樂隊」「太嚇人了」……當犬儒帶來一首《天才藝術家》,「繼續在那井底里孤芳自賞」的吶喊徹底引爆舞台,也以100%的迴響時刻贏得返場安可互動的機會,並最終獲得176的轉換數。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奔赴!萬人現場》不僅僅有激烈的競爭機制,也創造了開放多元的舞台環境。在當前的音樂綜藝市場上,我們幾乎鮮見一檔這麼玩得開的節目——元素混搭、代際碰撞、新潮形式,它將大量不同的音樂人、音樂呈現方式都置於我們眼前,正如策劃人梁龍所形容自己是「推銷員」,給音樂人們最直接的資源,這正是「萬人奔赴」背後最有力的支持。

具體而言,音樂人的多面性在節目中被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從王靖雯到唐漢霄,再從孫天宇到fine樂團等,他們每個人都有顯著獨立於其他人的標籤,但他們又在節目中不斷打破那些大眾熟知的標籤,展現音樂市場的多元風貌。策劃人薛之謙展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既可以唱情歌,又能玩搖滾,音樂的多元性並沒有磨滅掉他強烈的個人特質,反而不斷讓他的個性審美在大眾流行領域被廣泛接受,這種張力似乎才是音樂人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立足的關鍵。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由於足夠「真實」,節目反而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藝術創作自由度。導演組的想法退居其後,音樂人們需要對觀眾負責,這種直接溝通給予了他們更多遵從內心藝術表達的機會。在這塊線下音樂市場的「試驗田」上深度耕耘,既誕生於「贏得更多票房」的橫向競爭,也誕生於「向內突破」的自我成長。這些嘗試也在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加多元、開放的方向發展。

當大頭拋開包袱走入觀眾中間,但又必須要面對話筒沒聲表演重來帶來的「冷場」;當fine樂團面對觀眾呼喊自己的成名曲,既不想被《呼吸決定》定義又要面對新歌「冷門」的困境,當家綸d.won拼盡全力準備的「第一次演出」卻狀況百出 ,突發之外卻進一步彰顯「live」的魅力。《奔赴!萬人現場》以其開放多元的節目設計和真實情感展示,為音樂人和觀眾搭建起一個直接對話的平台,探索音樂表達的無限可能性,引領着音樂行業邁向更加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未來。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在行業回應中保持「先鋒」,

真實創新讓類型突圍更有效

當前同質化嚴重的音樂綜藝內容市場中,如何從傳統中突圍?《奔赴!萬人現場》以其真實創新的節目形式和內容呈現,在強調追求真實的價值主張同時,通過探索新潮事物、為觀眾帶來新鮮感,有效促使類型突圍,為音樂人和觀眾提供了一個充滿表達和釋放個性的舞台。當發佈會現場美依禮芽 maria、samuel和鍾懿blythe成為闖入者,更放大了節目的這種「不可控」的驚喜。

《奔赴!萬人現場》不僅僅是一檔音樂節目,更是一場先鋒實驗。通過live表演形式傳遞真實的價值觀,節目在追求體驗感的同時,注重真實創新,為觀眾呈現出新穎、溫暖、意料之外的音樂現場體驗。當特邀策劃人劉雨昕不斷給觀眾科普音樂現場的各種「開火車」「排甩」等專業名詞,也跟隨氛圍不斷舞動,將自己創新、溝通和沉浸等理念貫穿於節目全程。

《奔赴!萬人現場》用「票房」講真實的live行業故事 - 陸劇吧

能夠看到,這檔節目是綜藝內容市場里一場短小精悍的先鋒實驗,為音綜,乃至線下音樂演出市場活了活水,帶來許多溫暖的、出乎意料的、真實發生的,有關於音樂現場的視聽享受。《奔赴!萬人現場》跳出了音樂綜藝重棚內表演的框架,不再只是對棚內矛盾故事衝突的呈現,而是進階到更深層次的社會實踐中去,加強了對音樂行業本身發展需求的關照。

「我不相信每一個歌手一上來都是成熟的,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學員都可以正式地面對這個事情,要對音樂產生敬畏之心。」當薛之謙在節目中充當起了「質檢員」,不斷用自己的專業精神和經驗積累幫更多音樂人「導航」,這本身就是對音樂行業「該有的樣子」的細緻描摹。

總的來說,從演唱會、音樂節到音樂會,線下音樂表演吸引着無數音樂愛好者,創造着巨大的票房收入和文化影響力。騰訊視頻《奔赴!萬人現場》通過創新的音樂表現形式、節目模式線索、以及更深層次的市場洞察,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全新連接。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