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娛樂頭條 6362℃

《歌手2024》無疑是當下熱度最高的綜藝節目,故而引來了眾人的激烈討論,各自的觀點也不盡相同,甚至是南轅北轍。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名純路人觀眾,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歌手們的表現呢?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好聽與不好聽

在個人看來,絕大多數觀眾皆是非音樂人士,因此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於專業性層面的解析。評價標準理應去繁從簡,大的方向便是好聽與不好聽,如果有兩首或兩首以上好聽的歌曲,那麼就選擇自己喜歡的風格,這就是各花入各眼。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當然了,如何界定好聽與不好聽,自己心中也要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譬如汪蘇瀧版的《奢香夫人》,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甚至被定義為難聽。客觀而言,這裡的「難聽」不等於不好聽,而是對比後的落差感。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首先汪蘇瀧的聲音條件要遠遠遜色於玲花,註定其唱不出原版的奔放洒脫;其次汪蘇瀧對歌曲的改編,或許在專業層面上是一種提升,但卻沒有讓《奢香夫人》變得更好聽、更朗朗上口,反而顯得有些畏首畏尾,不符合大眾的期待。假如有人只聽過汪蘇瀧版的《奢香夫人》,想必正面評價會更多一些,對於喜歡類似風格的人而言,也許會覺着好聽。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一言以蔽之,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耳朵,能夠給予耳朵享受的音樂才是王道,喜歡與否必須遵從於主觀感受,大可不必盲從於所謂的大v觀點。

主觀感受

說到這裡要強調一點,此處的「主觀感受」是基於音樂本身,而非音樂之外的因素。舉一個例子好了,當凡希亞和香緹莫在《歌手2024》高歌猛進之時,網友們都在呼喚有實力的內娛歌手挺身而出。於是有人就提出了,讓那些專輯銷量名列前茅的歌手出戰,結果一看幾乎全是流量歌手。他們的專輯之所以銷量高,是建立在飯圈文化的基礎之上,粉絲願意買單是源於青睞流量歌手這個人,而不是對流量歌手的音樂情有獨鍾。換而言之,流量歌手的專輯銷量高不等於唱功過硬,他們也代表不了內娛歌手的最高水準,讓其能在華語樂壇立足的根本是飯圈文化這個非音樂因素。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雖然不盡相同,但在《歌手2024》也存在着相似的情況,拿孫楠來說好了,在其官宣要加盟的時候,便有人頗有微詞,顯而易見是不喜歡孫楠這個人。等到孫楠唱完《拯救》之後,依然有人憤憤不平,認為其表現得不如香緹莫。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孫楠演唱《拯救》時的表現近乎於完美,只是在結尾處有一個明顯的瑕疵。相較之下,香緹莫在那期節目中出現了很多非常明顯的失誤,即便不是專業人士也能夠聽出來,在這樣大前提之下,仍然選擇否定孫楠,毫無疑問不是基於音樂本身給出的評價。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觀眾的認知

個人以為,華語樂壇想要重現曾經的輝煌,歌手的優劣反而是其次,觀眾的認知才是重中之重。之所以會出現「人紅歌不紅」以及「歌紅人不紅」的怪現象,主要在於我們的音樂市場被沒有代表作的流量歌手所佔據,與之相反,像《離別開出花》、《夜空中最亮星》、《我會等》這樣一聽就很好聽的歌曲,很多人壓根兒不知道其原唱歌手是何許人也。以《離別開出花》為例,經過了楊坤和吉克雋逸的翻唱才讓更多人所熟知,然而臉熟度極高的吉克雋逸至今沒有一首代表作可以達到《離別開出花》的傳唱度。

觀眾的認知,決定了《歌手2024》的高度,也左右了華語樂壇的未來 - 陸劇吧

簡而言之,華語樂壇陷入了一個怪圈,也可以理解為墮落成了飯圈文化的附屬品。假如一個人喜歡了某一位藝人,那麼就要無條件認可其的演技、唱功等等,並以金錢的方式去表達支持,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即便這一位藝人的演技、唱功都很爛,也不能說出來,不然就會遭到批判,典型的意識形態正確。於是就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市場的體量是有限的,沒有實力的歌手瓜分走了絕大部分資源,真正有才華的歌手自然難以嶄露頭角。

結語

結果就一目了然了,當需要內娛歌手站出來時,專輯銷量名列前茅者沒有一個敢於迎戰,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難當大任,於是我們就看到出來撐場面的人,要麼是有了一些年紀的前輩歌手,要麼是那些知名度相對有限的非一線歌手,所謂的一線歌手集體沉默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