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親「缺席」,該如何面對?| 細說心語 · 一周熱話題

娛樂頭條 2994℃

如果父親「缺席」,該如何面對?| 細說心語 · 一周熱話題 - 陸劇吧

一周熱話題

父愛如山。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父親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獨一無二的作用。也許,受傳統文化和社會角色定位的影響,父親歷來都有着較為「嚴肅」的形象,與孩子的關係不像母子關係那麼親密。而且,孩子從出生到成年,正是父親事業的拼搏期和上升期,如何在工作和育兒中找到平衡點,這需要智慧。也有一些特殊的家庭,父親因為各種不可抗因素,「缺席」了孩子的成長階段。值此父親節來臨之際,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父親,重新認識父愛!

父親在特殊崗位或外出務工不陪伴在身邊≠父親不愛你

父親的積极參与和陪伴,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但有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可抗力因素,比如父親在特殊崗位或外出務工,不能時常陪伴在孩子身邊,父親該如何讓孩子理解「不陪伴在身邊≠父親不愛你」呢?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髮展指導中心負責人林佩珠建議,父親不能時常陪伴在孩子身邊,最關鍵是要和孩子溝通。「父親或其他家裡人要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父親去哪兒?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回來?而不是不知所蹤、不明所以。如果父親的行蹤變成迷霧,就容易讓孩子解讀成『爸爸不愛我了』『爸爸不要我了』,進而轉變成『我是一個不值得被別人喜歡的人』,這對孩子會產生傷害。」

林佩珠表示,父親高質量的陪伴不應拘泥於時間和空間,關鍵在於真誠和用心,勝在高質量。「如果條件允許,父親可以和孩子約定,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比如每周六)和孩子通電話或視頻聊天等,固定的時間出現可以讓孩子安心。另外,和孩子在一起有些特殊的親子時光也很重要,所謂的特殊的親子時光就是只專註陪伴孩子一人或父親和孩子一起經歷一些事情。比如常年在外務工的父親年假回到家裡單獨與孩子外出吃一次飯,或者去散一次步、爬一次山,陪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等。這種特別的安排時間不用很長,也許就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但足以讓孩子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在乎和關愛。」

林佩珠指出,在一些特殊崗位的父親也可以跟孩子分享父親的故事,進而讓孩子產生對父親的理解或敬佩,讓父親的價值觀和品質對孩子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比如有些父親是警察,可能有英雄事迹,有些父親在平凡崗位,也會有讓人敬佩的事情,那麼就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和孩子分享,讓孩子走進父親的內心,彼此會有更多的聯結。」

如果父親「缺席」,該如何面對?| 細說心語 · 一周熱話題 - 陸劇吧

父母離異陪伴缺席,但父愛不缺席

還有一類特殊的家庭——單親家庭——父母或離異,孩子常年跟母親生活;父親或者因故去世等。這類父親「缺席」的家庭,孩子該如何面對呢?

林佩珠指出,每個孩子要健康茁壯成長,都需要滿足他們的三大需求: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不管結構健全的家庭,還是離異家庭或重組家庭都一樣。結構健全的家庭也不一定就有和諧的家庭氛圍和健康的親子關係,單親家庭也不一定就沒有。關鍵在於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親子相處方式是否能滿足孩子的這三大需求。」

林佩珠建議,離異家庭親子關係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點:

1.不要講對方的壞話,因為孩子既有爸爸的部分,也有媽媽的部分,否定了對方,相當於否定了孩子的這一部分。不要拉孩子加入你自己的陣營去對抗另一方,因為孩子天生是對父母忠誠的,孩子加入了你,就意味着背叛了另一方,他不加入你,就意味着背叛了你,這會讓孩子很為難,很割裂,很痛苦。

2.父母照顧好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天生希望自己的父母幸福,你過得好,孩子也有了榜樣的力量,也不會背上不必要的情感負擔。

3.媽媽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為了證明「孩子跟我在一起比跟你在一起好」或面子而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和要求。

「媽媽不需要強調孩子的單親身份,照常對待即可,多一點好奇傾聽、多一點耐心關愛,多一點引導幫助。爸爸雖然不是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生活,但是可以高質量地陪伴,比如有固定的見面時間。」林佩珠說。

父親去世以孩子能聽得懂的話語體系和孩子坦誠分享

對於父親去世的家庭,孩子該如何面對呢?林佩珠表示,家庭成員缺席而沒有被告知,這樣的傷害遠遠大於坦誠相見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所以,家庭中已經產生的傷害性事實要以孩子能聽得懂的話語體系和孩子坦誠分享。」林佩珠建議,家庭中告知孩子父親去世的信息要遵循以下原則:

1.清晰呈現事情的脈絡。例如,對於父親生重病即將離世,應該告知孩子「爸爸得了一種病,可能要離開你去另一世界,那時我們就不能見面了,我很捨不得你,不想離開你,但我們有時候沒辦法阻止自然規律,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也很害怕,我也怕,但我不會失去你,你也不會失去我,我們將換另一種方式生活」。

2.理解孩子面臨失去時所產生的情緒,例如哭泣、憤怒、抑鬱、消沉、害怕等,接納他們暫時處理情緒的方式,如不想吃飯或上學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去消化情緒。

3.舉行必要的儀式和父親告別,留一些孩子需要的紀念物。

4.父親雖然去世,但父親的精神和對孩子的愛不會消失,家裡人可以和孩子分享孩子父親生前的故事,讓孩子走進這些故事,進而產生對父親的理解或敬佩,讓父親的價值觀和品質對孩子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如果父親「缺席」,該如何面對?| 細說心語 · 一周熱話題 - 陸劇吧

策劃 | 龔丹楓 陳曉璇 徐航航

統籌 | 衛軼 何寧

指導單位 | 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專家成員 | 全省心理教研員及一線老師

(本文特別感謝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髮展指導中心負責人林佩珠的專業指導)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