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雙雙確診!
一個月前,王女士的母親因為排便次數增多來到了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結直腸外科就診。接診的魯俊醫生了解到,老人出現這種癥狀已有一個月左右。大腸癌的三大癥狀是大便形狀改變、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出血,其中排便習慣改變就包括排便次數增多。因此,魯俊為王女士的母親安排了腸鏡檢查。果不其然,檢查結果顯示老人的直腸上有較大的腫塊,而在腫塊上方長滿了葡萄般成串的腸息肉。
魯俊表示,腸息肉和大腸癌之間關係密切,腸息肉癌變的風險較高,一般情況下建議切除治療。
更令他擔憂的是,王女士的母親呈現多發性息肉,而這一息肉類型往往具有家族遺傳性,所以他建議陪同前來的女兒也做個腸鏡檢查。
3天後,王女士的腸鏡報告結果顯示也是多發性腸息肉,而且息肉部位涉及較多——降結腸和升結腸部位都有大小不一的息肉。
最終病理診斷結果證實了醫生的推測:王女士降結腸部位的息肉診斷為腺癌,她母親直腸部位的腫塊也確診為腺癌。母女兩人都需要通過手術切除。
半個月前,母女二人同一天上了手術台,結直腸外科主任崔巍為她們做了腹腔鏡下的大腸癌根治術。事後王女士直呼自己還算幸運,被及時發現。「王女士母女倆的腸息肉在醫學上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魯俊解釋,顧名思義,這種息肉具有家族遺傳性,而且癌變風險高。他建議一旦發現有多發性息肉,直系三代都需要定期體檢做腸鏡,以便早發現早治療。魯俊透露,大腸癌的發病正在逐年升高,在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每年大腸癌手術超過860台。「大腸癌既有基因遺傳的因素,也不可忽視後天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腸癌被發現,除了醫學水平提升檢查手段豐富這一因素外,更多的還是和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改變相關。」一是吃得太過精細,粗纖維攝入量減少,不利於腸道的蠕動。二是高脂高糖的飲食,影響血糖和甘油三脂的水平,這些因素可直接或通過胰島素等多種激素間接作用於大腸上皮細胞,促進癌變,誘發大腸癌。三是攝入太多的紅肉,比如牛肉、豬肉等,紅肉中較高的血紅素鐵已被證明可通過刺激內源性致癌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來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此外還有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也使得大腸癌的發生率不斷升高。魯俊建議,日常生活中要均衡飲食,保證新鮮果蔬的攝入,盡量低脂低糖飲食,避免大量進食油膩的、高糖的、辛辣的或者是腌制食物,要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