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娛樂頭條 1167℃

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 陸劇吧

作為曾經的對抗修音、混音的精緻化趨勢的國內音綜「殿堂級舞台」,《歌手》的幾大看點是:不修音、歌手陣容以及節目後期。如今時隔四年重啟,《歌手》再添一大看點「直播」,理應會受到樂迷和樂評人的集體關注。

然而如你所見,觀眾們目前的重點均不在舞台,而是在「國內歌手還能派出誰來對抗外國歌手」的話題爭議上。而這一切都源於《歌手》重啟第一期,幾位外國歌手的表現「秒殺」除那英以外的國內歌手,讓觀眾們紛紛繃緊了神經。

所以,《歌手》真的值得一看嗎?網上一眾「自薦」和「民推」的歌手名單里,誰是能拯救節目可看性的人?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

在主流渠道傳播優秀音樂

把審美選擇權歸於聽眾

《歌手》第一期比賽結果,前兩名分別是美國靈魂樂歌手chante moore,以及00後歐美新生代歌手faouzia。在強調歌唱基本功和臨場發揮能力的直播舞台上,兩位外國歌手顯然更能進入「表演狀態」,讓身體與歌曲本身一同律動,帶動觀眾情緒。

這一點,哪怕是不懂音樂的外行觀眾,透過屏幕都能看出來。

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 陸劇吧

所以《歌手》播出後的第一個爭議點是:面對這樣一邊倒的賽果,無論是「首發歌手的表現不佳」還是「這批國內歌手的陣容太弱」,都充分暴露了目前華語樂壇對比擁有更大音樂市場的歐美樂壇,在審美方面、歌手基本功方面的落後。

但正因為「大家都看出來了」,反而顯得《歌手》這種不修音的電視直播節目的可貴。

在網絡流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里,受眾們普遍接受了音樂節目里的修音、剪輯、後期補錄是「常規操作」。湖南衛視作為國內電視台的領頭羊之一,在電視這樣日漸式微的「主流渠道」上呈現出一檔真實的、允許暴露歌手瑕疵的直播節目,確實是一番大膽的、具備時代意義的嘗試。

「把審美選擇權交給觀眾」,像這樣的話,你我是否很久沒有聽到過了?

不難想像,《歌手》第一期播出後,許多觀眾的第一反應是「丟人」「華語樂壇就只是這樣了嗎」。但這份「丟人」的體感,恰巧證明了這類音樂節目存在的必要性。

審美不是一天練成的。審美需要暴露真實,需要從好的壞的東西里發現寶玉。

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 陸劇吧

那麼問題來了

下一塊能上《歌手》的寶玉在哪裡

2014年,23歲的鄧紫棋作為首發歌手出演《我是歌手 第二季》,憑藉一首《泡沫》紅遍全國,最終拿下總決賽亞軍。

2015年,此前較多作為幕後工作者的李榮浩,成為《我是歌手 第三季》的踢館歌手。一首《模特》雖然沒有踢館成功,但是當時韓紅說了一句「你火了」,之後,李榮浩親自作曲的多首作品也被非常多的歌迷所熟知。

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 陸劇吧

儘管在《歌手》這樣的殿堂級音綜里,「挖掘寶藏新人」並非是節目的最大目標,但是觀眾們普遍愛看「橫空出世」「滄海遺珠」的驚艷敘事,估計《歌手》節目組也深諳其道,會在後面的賽程加入具備新鮮感的設置。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寶藏新人」還沒出現,互聯網已經自發地開展一場「我要上《歌手》」的自薦、民推歌手的話題馬拉松。

第一批自薦名單,包括已經拿過《我是歌手 第三季》冠軍的國民級歌手韓紅,和在同季節目以《給我一個理由忘記》驚艷全場的「天生歌姬」a-lin,以及李佳薇、劉美麟、江映蓉、曾一鳴等實力派歌手。

歌手們五花八門的「請戰宣言」、節目組的回應,掀起了節目播出後的第一波場外熱度。

當然更精彩的是「民推歌手名單」。張學友陳奕迅林憶蓮等甚少參與競演類綜藝的「大神」再一次被網友搬出來。除此以外,薩頂頂、鳳凰傳奇、林志炫等成名已久的國民級歌手,似乎也在「待邀請名單」裏面。

而新生代歌手代表,則有被那英在節目里喊着「應該來這裡鍛煉鍛煉」的時代少年團隊長馬嘉祺,以及兩年前在湖南衛視的音綜《聲生不息》圈粉無數的00後女歌手單依純。

看起來很熱鬧、風風火火的一次「互聯網拉人頭行動」,其實藏着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無論是自薦還是被提名的歌手,都是人們心目中認為,在這個「修音是家常便飯」「後期剪輯是慣常操作」的音綜時代里,有能力扛住《歌手》全程直播不修音的挑戰的優秀人選。

既然第一期播出後覺得「丟人」,那之後的節目,觀眾們的心理預期必然是「邀請一些不丟人的國內歌手」。怎麼做到不丟人呢?不就是歌手們能扛住「真實現場」的考驗嗎?

應該說,網民們正在自發進行着一場對華語樂壇「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抵抗。流量明星時代,如果觀眾普遍對「完美偶像」的空殼人設擁有充分的認知,自然就能對能唱會唱的歌手們產生一份鼓勵式的力量。

如果《歌手》節目組意識到這份力量的可貴,下一塊「寶玉」的出現,相信並不遙遠。

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 陸劇吧

音樂無國界

請將注意力放在「享受音樂」上

然而還沒等《歌手》播出第二期,網上的這股「歌手請戰」風氣便已經逐漸走偏。

網民們原本調侃的「五旬老太(那英)守國門」「格萊美vs草莓音樂節」「音綜辦成了國際錦標賽」等無傷大雅的互聯網熱梗,慢慢演變了一些「討論國界」的行為。

5月14日,大連進步livehouse發出一份《致歉聲明》,由於杭蓋樂隊官宣參加《歌手2024》的錄製,宣布「杭蓋樂隊2024演唱會」或將延期舉行,同時給已購票的觀眾提供退票、賠償交通住宿費用等服務。

但其中,像「我們是中國歌手杭蓋樂隊!」「作為民族搖滾樂隊,是時候迎上去了!」這類言論,儘管是迎合著這波互聯網熱梗的潮流,卻依然會使得觀眾們把注意力轉移到「我國歌手對抗外國歌手」的輿論方向上去。

停播四年的《歌手》重啟,重頭戲是舞台還是「丟人」? - 陸劇吧

在競演類的音樂綜藝里,有「競爭意識」固然是好事。但是《歌手》第一期播出後,作為觀眾的大家都明白,比起兩位外國歌手帶着鬆弛感的表演,我們國內的歌手還是太緊繃了。緊張的源頭,也許是一顆「想贏的心」,以及由於國內外音樂工業的培訓體系不同,所造成的審美差異。

如何在演唱中享受音樂,同時帶領觀眾享受音樂,才應該是我們在這檔以音樂藝術為討論重點的節目里,最期待看見的歌手的表現。

說到底,時隔四年《歌手》重啟,對於喜歡音樂、享受音樂舞台的朋友來說,當然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