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瑾瑜讀書社:身體殘疾的他們,捧起了書

娛樂頭條 8801℃

「小邢,我想你了,想回北京……」

「您最近過得怎麼樣,葯定時吃了嗎?回來的時候我去接您。」

電話那頭,石奶奶的聲音有些哽咽,邢鳳燕不放心,耐心地聽她傾訴。這通電話,一聊就是半小時。

今年83歲的石奶奶,無兒無女,兩年前老伴兒也去世了。一直以來,關照她生活的,就是邢鳳燕。

兩人非親非故,這緣分,要從17年前說起。2007年,從紡織廠退下來的邢鳳燕聽說東三里社區在招聘,於是報名成了一名殘疾人工作者。「我自己就是殘疾人,更能體會到殘疾朋友們的難處。」邢鳳燕今年62歲,23歲的時候,她因交通事故而雙腿受傷,後來被鑒定為肢體殘疾三級,如今走起路來腿還是一瘸一拐。

入職後,第一件工作就是信息摸底。邢鳳燕還記得,當時社區登記在冊的殘疾人有28名,但只登記了名字和住址。「只有掌握殘疾人朋友的基本需求,才能為他們服務。」上門拜訪成為了當務之急,石奶奶就是她那時候認識的。

石奶奶是肢體二級殘疾,平時坐輪椅出行,全靠老伴兒照顧。但老伴兒比她大10歲,身體也不好。在邢鳳燕的幫忙下,石奶奶辦好了殘疾證,每月會有些補貼。

每周四,社區活動站還有公益活動,為老人量血壓、測血脂。有時候看到石奶奶和老伴兒沒來,邢鳳燕總會上去敲門,問問怎麼回事。

一次,石奶奶突然給邢鳳燕打來電話,「小邢,今天能不能陪我去趟醫院開藥?」石奶奶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但老伴兒那段時間不在家,她便想到了邢鳳燕。邢鳳燕二話不說,立馬帶着她到醫院,忙前忙後。「小邢,我以後就把你當女兒了。」一句話,把這對「母女」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2009年,石奶奶搬到了西城區真武廟,雖說住得遠了,但她和邢鳳燕的來往一直未斷。「石奶奶的戶口一直在三里屯,我總去給她送助殘券和社區發放的米面油。」邢鳳燕每次過去,一來一回就要兩個多小時,但她一直堅持着。「老人總會提前等在路口,那期盼的眼神,讓我沒法不去。」

「老太太現在有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看不見了,耳朵也只剩微弱的聽力,我更不能不管了。」邢鳳燕說。

其實,讓邢鳳燕放不下的不只是「媽媽」,還有那些「女兒」。轄區里的「90後」小張,患有聽力殘疾,邢鳳燕多番打聽下幫她找了份咖啡館的工作;智力殘疾的小吳,一見到邢鳳燕就叫「媽媽」,邢鳳燕經常做好吃的給這個「女兒」……

邢鳳燕雖然2年前就從社區退休了,但她閑不下來。在殘聯的支持下,街道成立了三里屯瑾瑜讀書社,邢鳳燕被推選為社長。

三里屯瑾瑜讀書社:身體殘疾的他們,捧起了書 - 陸劇吧

從《我與地壇》《輪椅上的夢》到《看不見的頂峰》《我們仨》……每月第三個星期的周五上午,邢鳳燕都會組織轄區殘疾人共讀一本書。「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讀書就是最好的心靈之旅。」

在邢鳳燕的鼓勵下,不少殘疾人慢慢愛上閱讀,也通過讀書活動,漸漸走出家門,勇敢地接觸社會。

三里屯瑾瑜讀書社:身體殘疾的他們,捧起了書 - 陸劇吧

三里屯瑾瑜讀書社:身體殘疾的他們,捧起了書 - 陸劇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