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充4月19日電 題:用川劇絕活突圍 唐氏女孩走向「人生舞台」
作者 王利文 王爵
隨着鼓點緊湊響起,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訓練室中,身着華麗戲服的學生殷秋華正在練習川劇變臉。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她,身體隨音樂翩翩起舞。突然,伴隨鼓點,殷秋華臉上一張又一張精美面具迅速變換。圍觀師生凝神屏息,享受着眼前這場視覺盛宴。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殷秋華練習川劇變臉。王磊攝
唐氏綜合征是一種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疾病,產生智力發育遲緩、面部特徵異常、心臟缺陷、肌肉鬆弛等多方面影響,這些患兒也被稱為「唐寶寶」。提供全面的醫療和支持,能幫助他們最大限度發展潛力並提高生活質量。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殷秋華(左)和母親趙海英。王磊攝
母親趙海英介紹,殷秋華出生不久後被診斷為唐氏綜合征,7歲時只會喊「爸爸」和「媽媽」。趙海英當起全職「陪讀」,帶着女兒一邊治療一邊學習,卻四處碰壁。「學小提琴不會動手指,跳拉丁舞找不到搭檔。」17歲時,殷秋華對川劇變臉表現出濃厚興趣。拜師那天,趙海英激動得一宿沒睡着,抱着女兒喜極而泣:尋尋覓覓這麼多年,孩子終於要有一技之長了。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殷秋華(右)指導師妹練習基本功。王磊攝
練習基本功的第一年,是趙海英眼中女兒「最痛苦的一年」。因為疾病,殷秋華身體缺乏力量、也不夠靈活,完成下蹲、下腰、劈腿等基本功幾乎不可能。「這個過程像是把鐵棍掰彎,把『廢料』雕琢成玉。無數次身心俱疲後我們重拾信心。」為不影響課業,趙海英每天和女兒凌晨4時起床,練完基本功再返校上課。就連課堂間隙,她也不放過,敦促女兒進行近乎「嚴苛」的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19歲的殷秋華已經能流暢地變9張臉譜,還學會了川劇變臉中有難度的「回臉」技巧。舞台上的她,自信大方、毫不怯場,在露出本臉之前,沒有觀眾能發現她是一名「唐寶寶」。台下熱烈的掌聲給了殷秋華莫大鼓舞,目前,她正在學習川劇吐火絕活,並對不久後的演出「充滿信心」。談及夢想,殷秋華笑得雙眼眯成兩條線:像舞蹈家邰麗華一樣,站上更廣闊的舞台。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殷秋華與偶像照片合影。王磊攝
不僅學習變臉技能,殷秋華還就讀於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2022級家政服務專業。在班主任王曉琪看來,課堂上的她,積極陽光、進取心強,通過一年多手把手地教學,學會了拖地、擦桌子、穿鞋帶等家政技能,成了家中的「小幫手」。這些精細動作訓練,對流暢完成變臉也有所裨益。王曉琪還觀察到,殷秋中樂於參與集體活動,用一技之長為他人帶來快樂,和同學們建立友誼,她對藝術的熱愛,也激發了班中學生對藝術的追求。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殷秋華(右三)上家政實訓課。王磊攝
「我曾經最大期望是孩子能自己扣扣子、系鞋帶,正是變臉和特殊教育給了她『二次生命』。」講起女兒身體機能、語言表達能力的變化,趙海英眼中閃爍着光。在她看來,是川劇變臉讓孩子找到價值感,特殊教育幫孩子建立自信、融入社會。她希望更多「唐寶寶」家庭能看到女兒的故事,發掘自己孩子的可能。
4月15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殷秋華(中)和老師同學。王磊攝
藝術教育與特殊教育深度融合,照亮特殊孩子成才之路。深耕特殊教育行業34年,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副書記李春霖表示,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更有尊嚴地生活,是特殊教育的終極目標。殷秋華並非校園個例,她的師兄師姐中有的站上殘運會最高領獎台,有的書畫作品被選送出國,有的能做一手好糕點。「幫助特殊孩子成才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發現他們的優勢,用優勢領域帶動弱勢領域。」
近年來,南充市特殊教育學校在藝體教育上持續探索,成立了各類學生專業隊、興趣小組,利用第二課堂因材施教,積極推選學生參與校內外文藝展演和體育賽事。副校長楊曉提表示,學校將繼續加大對藝體教育硬件資源建設,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同時,加強與社會藝術、文體機構合作,依託當地民間優秀文藝資源,形成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特色。拓寬學生成才和就業之路,幫助他們走向自己的「人生舞台」。(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