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鳳行》音樂總監楊秉音:音樂是一部劇的靈魂

娛樂頭條 5082℃

作為電視劇《與鳳行》的音樂總監,楊秉音坦言:「我是被這個故事深層次的感情觀、價值觀打動了。」

《與鳳行》音樂總監楊秉音:音樂是一部劇的靈魂 - 陸劇吧

《與鳳行》劇照

十幾年前,楊秉音就參與了《讓子彈飛》的音樂製作,引起業界關注,隨後,他的專業腳步跨越多種類型的作品,他和團隊秉音創聲為電影、電視劇、動畫,創作了很多精彩音樂並收穫了業內外的廣泛讚譽。

在剛接到《與鳳行》時,他先是看了劇本,隨後又認真讀了原著,這部作品讓他很感興趣,「故事中的角色對我來說還挺新奇的,之前沒有看到過人物個性如此鮮明的仙俠劇。」

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與鳳行》的音樂創製作時間充分,但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去引導觀眾體會角色的情緒?如何去塑造古裝仙俠的世界觀?如何帶來真實性?

《與鳳行》音樂總監楊秉音:音樂是一部劇的靈魂 - 陸劇吧

楊秉音

嗩吶塑造「本王在此」的霸氣

《與鳳行》音樂製作的開端,是從女主人公沈璃開始。「先從人物特性上去確定主要方向,因為趙麗穎老師這個角色的戲份戲量,是非常大非常重的,如果把她的音樂形象找准了,我們整部劇在音樂推進這方面就會順利一些。」楊秉音先跟導演和製片人溝通,確定了幾個點:第一,首先她是神,不是一個凡人,要能營造出「仙俠感」,給到觀眾真實感。「她的『神性』我們用一些編鐘之類的比較古老的樂器,還有人聲吟唱去體現。」

另外,這個角色性格是有責任擔當和衝勁的,於是楊秉音再三考慮後,選擇了嗩吶來表現,「嗩吶的爆發性非常強,就像這個劇核心的點『本王在此』的這種霸氣,需要能在一瞬間立刻展現出來。」楊秉音坦言,「通常我們在影視劇音樂中使用嗩吶,還是比較謹慎的,因為嗩吶這個樂器,它的爆發性非常強,並不適用於所有影視劇的項目。但對《與鳳行》這個項目來說,它是尤其合適的。因為沈璃這個角色,她的性格非常適合這個樂器的展現。」對於劇中常常出現的沈璃的戰鬥場景,往往就在彈指一揮間,「我們並沒有太多時間給音樂醞釀,就希望能直接爆發出王者的霸氣。」

《與鳳行》片頭的嗩吶片段。視頻來源:@與鳳行官微(01:24)

而對於男主角行止來說,「我們更多強調他的上古神概念」,為此,楊秉音希望音樂風格聽起來要既霸氣,同時又帶着一種遠古的感覺,「他所有的舉動可能都是驚天動地的,所以我們給行止配的音樂包括了蒙古長調,還有呼麥,給大家有遠古神靈的感受。」

音樂塑造仙俠世界的遐想空間

如何去塑造仙俠劇的世界觀,楊秉音講到了現實題材影視劇和仙俠類型中,音樂創製作的不同:「音樂可能在現實題材中更多是引導觀眾體會角色情緒,是比較直接去引導故事的劇情。但古裝仙俠除了情緒之外,音樂更多是需要塑造這個世界,展示這個仙俠世界的多樣性和真實性。」他坦承,「我們知道,影視劇的畫面呈現肯定是有限的,但音樂可以把畫外的東西擴充出來,讓大家覺得在畫面之外,有關於這個世界的遐想空間。」

為了達成這種「擴充」,楊秉音笑言,自己給自己也挖了很多坑。前期聊到行雲小院時,他跟片方說,一定要給行雲小院的音樂做出一種「回不去的美好」,希望第一次聽的時候,會覺得挺溫馨的,等到觀眾再回過頭來聽,有種潸然淚下的感受。「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覺得這個設想的限制非常多,你不能讓這個音樂特別濃烈,但又不能讓它寡淡,就把自己手腳給捆起來了。」但幸而,最後的呈現效果很好。

《與鳳行》音樂總監楊秉音:音樂是一部劇的靈魂 - 陸劇吧

《與鳳行》音樂總監楊秉音:音樂是一部劇的靈魂 - 陸劇吧

《與鳳行》劇照

有些觀眾評價本次《與鳳行》的音樂具備「東方史詩感」,「所謂的東方史詩感,源自我們近些年的民族自信。就我們中國的樂器有自己非常鮮明的特點。能讓人很快進入一種情緒,又能讓人感受到歷史性。」楊秉音說道。他表示,最適合表現仙俠劇的基底,肯定是國風樂器。「但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一方面把中國樂器作為核心,又不局限於此,比如加一些電子樂,加一些交響樂做配合。從方式方法上進行一些創新,反而讓我們傳統樂器更加突出。」

這次楊秉音與導演鄧科的合作也非常順暢,「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導演,非常喜歡新的東西。」楊秉音評價,「我們在音樂製作過程中,他會希望不管是音樂的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要有新鮮和創新。他也會經常跟我溝通,比如最近看了一些影視作品,哪些音樂挺有意思的,你分析一下特點是什麼?我們也會對現在市面上大家做的音樂進行探討。」一旦溝通達成一致,鄧導會把音樂上的共識傳遞給其他創製作部門,「所以製作過程是非常非常協調的,我們所有部門都為了共同目標去努力。」

《與鳳行》音樂總監楊秉音:音樂是一部劇的靈魂 - 陸劇吧

《與鳳行》劇照

找到戲劇核心點

在楊秉音看來,每一部劇,都有它的戲劇核心點,「這個核心點是指導我們音樂創作非常重要的方向。」他認為,現在的音樂手段、風格、花樣是越來越多的,但它其實是音樂以外的東西。「如果我們的音樂過於繁雜,或者不符合劇本身的核心點,很多時候觀眾是get不到的。我們只有抓住最重要的核心點,在這個核心的基礎上去放大它,才能形成戲劇的合力。」

楊秉音自己欣賞的影視劇音樂創製作工作者,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非常懂戲。「他們不單要了解音樂創製作的過程,還能理解這個戲要如何去表達它核心的價值觀和情感。這其實是音樂創作以外的東西,但又非常重要。這些可能沒辦法從學校直接學到,更多是要和有經驗的導演、製片人去溝通,逐漸在製作過程中去領悟。」

「音樂其實是一個劇的靈魂,你看不到它,但它會在劇集的精神層面加一層助推劑。音樂如果做不好,它就不是靈魂的作用,有可能變成了依附。」在製作這次配樂過程中,不管是碧蒼王、行止神君的「靈魂」,哪怕裏面一些配角的「靈魂」,「我們其實都在找:打動觀眾的點應該是什麼?」

在楊秉音的觀察中,當下觀眾對音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尤其在我做一些動畫或者遊戲類項目的時候,體會可能更明顯。」他談到,「大家除了對劇情本身的討論,在閑暇時間或沒時間看劇時,他們可能會聽聽音樂。聽到音樂時,就帶他們回到看劇的時光和劇中世界裏去了。所以我們音樂可能除了配合片中劇情之外,也有讓觀眾在其他時間回憶自己看片的情節,喚起觀劇感受的作用。」

「我最近幾年的感受,是影視行業每個環節的製作人員都在趨向於年輕化,然後大家都對新鮮事物有非常強烈的渴求。」觀眾期待更新鮮更有意思的東西,這種變化楊秉音覺得非常棒,「它會刺激我們創作者不停產出更多更新更有特點的東西,這個過程也能讓我們自己更有成就感。」

標籤: 娛樂頭條